[心得] 《为时不晚》如何面对人生必经的内在危机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9-25 11:19:24
《为时不晚》如何面对人生必经的内在危机?
有一些样子,是以前的你不曾期许的,但你现在却成了那种人…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你从学校毕业、即将踏入职场的时候,曾经期许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一个愤世
嫉俗、道德妥协、人际疏离、脱节、骄傲、倦怠、空虚的人吗?我相信,一定没有人这么
期许过。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我们最不想成为的样貌,却总是悄悄地爬到我们身上
。我们该怎么办?
这本书在说什么?
《为时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师暨思想领袖凯瑞.纽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
持“Leadership Podcast”访谈各界成功人士,持续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诀。他曾经是
个执业律师,但是在三十岁那年内心受到召唤,转行当起了全职牧师,引导人们迈向心中
向往的人生。
在他经营教会和传道的经验当中,他发现人们总是会面对到七种“内在危机”,分别是愤
世嫉俗、道德妥协、人际疏离、脱节、骄傲、倦怠、空虚。这些状态就如同英文书名“
Didn’t See It Coming”,我们根本“没有预料到它们会发生”,但是每个人都一定会
遭遇到这些经验。
幸好,这些内在危机都是“有迹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范于未然”。作者在这本书教
我们透过“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发现潜在的危机讯号,并且透过具
体的行动指引,让我们能够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这些危机当中无法自拔。
这本书在 Goodreads 书评网站获得了 4.46 颗星的高分好评,书中没有老掉牙的故事,
多的是作者多年传道授业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个对
我最具启发的内在危机的察觉方法和处理方式。
1.愤世嫉俗
有时候我会纳闷,为什么社会上(尤其在网络上)充满许多愤世嫉俗的人,这种情绪有时
候也会悄悄地影响我们自己。作者认为,愤世嫉俗其实是一种“选择”,它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后天养成。生活不会让人变得愤世嫉俗,是你让自己变成了那样。他用自己的切身
经验进一步说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师的时候,在地方的小镇认真经营教会,而且总是亲力亲为每天都拜访教
友。其中有一对教友夫妇,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在财务和家庭关系上面充满危机。因此
作者特别拨心力照顾他们,几乎对他们的各种需求有求必应。但随着教会人数持续成长,
这对夫妇的需求却越来越像个无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会主日因为子女不守规矩地吵闹,夫妇俩跟作者起了冲突,丈夫吼道:“这
地方已经不适合我们,你不再关心我们了,我们要离开!”
作者满头疑惑地追问:“我当牧师以来从未花这么多时间一对一关心一个家庭,整个教会
也为了服务你们而一再牺牲。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够?”这个问题无济于事,那对夫妇从此
离开了教会。
一股愤世嫉俗的怨气涌上作者的心头,他感到浪费时间、不想再关怀别人、不要再为人付
出了。这么愤怒的原就是因为掏心掏肺却几乎没有获得回报,或者得到的回报与预期相反
。事后他反省这件事情时说:“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为你有一颗封闭的心,而是因为
你的心胸曾经敞开。”
这种痛苦的经验,会让我们面临抉择。我们很可能将过去的失败经验投射到未来的情境,
我们也可能从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结果会怎样?如果我们任凭这种想法自由发展的话,最
终我们会封闭自我,愤世嫉俗终将接管了我们。我们能有什么解药?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们必须体认到,各种创伤和背叛都是敞开心胸的人必然会遭遇的
状态,唯有拥抱相信的力量,对未来再度敞开心胸。不要让过去的苦痛伤害了未来的璀璨
。其次是运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时间想像更多可能,多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
,让自己尝试新做法,让开放式的问题引领自己前进。在好奇心的面前,愤世嫉俗没有立
足之地。
2.道德妥协
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曾经在《与成功有约》书中鼓励每个人去想
像自己的“丧礼”,在你人生的最后被盖棺论定时,别人会怎么评论你?作者说他担任牧
师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在哪个丧礼见过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亲的履历。也从来没有听
过子女站在棺木前讨论著父母的身价净值。跟你最亲近的人,不会在你的人生欢送会上,
朗诵你最近一季的业绩数字。
作者用了一个很趣味的方法描述这个概念。当你过世之后,你认识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时
会说:“喔,凯瑞啊,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酱递给我吗?”虽然听起来很
难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终究会被活着的人简化成一个句子。”这个空格里面填写的,
通常就是一个人“品格”的浓缩,一个正直或友善的人;一个虚伪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轻时的律师生涯中,他见到许多同侪曾经面临道德危机的讯号,包含在人前人后
差距越来越大、掩盖事实、无法说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决定、眼中只关注自
己。如果不加以调整,就会渐渐走上道德妥协的不归路。具体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
力刻意培养,例如承担责任、言行一致、挪出时间保留给自我反省和成长。
我在读这段的时候,也思考著作者为什么选择牧师当“志业”Calling)的这条路,因此
我在自己的子弹笔记上面涂涂改改,最后写下这段想法:“一个志业的召唤并不是遥不可
及的梦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实践出来。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体面、诚信。
偏离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伪装之下的欲望罢了。”品格的养成不是一夕之间的壮
举,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积。
|没有人可以破坏铁材,唯有它自己的铁锈可以。同样地,没有人可以摧毁一个人,只
|有他/她自己的心态才可以。
|- 印度企业家拉坦.塔塔(Ratan Tata)
3.身心俱疲
“疲劳过度”(Burn-out)是现代人常见的内在危机之一,无论是受雇于人的上班族,或
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临这个状态。作者在他四十岁一场空前盛大的
演讲之后,体验到了犹如自由落体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种“没有期待,没有喜乐,
虽然还活着,但实在不觉得自己完全活着”的感觉。
然而,我们该如何自我察觉到自己即将陷入倦怠?明显的警讯有:热情消退、不再感到情
绪起伏、因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愤世嫉俗、无法满足、无法正确思考、生产力下降
、再也不笑、睡眠也无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们面临上述的状况越多,就越接近疲劳过
度的悬崖。作者提供了几个方法帮我们调整自己的步调远离倦怠。
首先是不要试着去否认倦怠,因为这么做只会加速情况恶化。比较好的做法是“告诉别人
”自己当下的感受,找个懂得聆听的亲友聊聊,善用人际关系的力量,因为当你不再相信
自己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调整步调”通常比“调整负重”更容易带来缓解,因为步调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请一天假、关掉手机、取消会议,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让自己退后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
调去回想这一切忙碌背后的意义,厘清思绪后再重新出发。
最后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们总会遇到状况差的时
候。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坚持“完美”的姿态,而且要放下自以为可以处理完所有事情的
“骄傲”。作者认为,要体认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适时寻求亲友、信仰和咨商,是
修补身心疲劳的良方。勇于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尽头,找到超越
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学家兼作家达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谈提升心灵健康的方法:“
你必须痛下决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对疲劳的前兆,必须主动采取放慢步调和寻求
人际协助的策略,不要着急,也不要拖延,容许它该多久、就多久。放慢脚步和调整步伐
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后记:危机就是转机
《为时不晚》的作者虽然是一位牧师,但是上帝和圣经的文字内容不至于喧宾夺主,反而
在一些重要的章节扮演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透过这本书可以提醒我们自己,愤世嫉俗、道
德妥协、身心耗竭、无足轻重,这些都不该是我们人生的结局,而是可以预见的必经状态
,而且我们有能力提前做出准备。
在书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觉”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觉这些内在危机的迹象,才有
机会防范于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没有祷告的习惯,我很推荐参考另外两本书《搜
寻你内心的关键字》或《静下来工作》来培养“正念”的习惯,正念能够帮你关闭漫不经
心的自动导航模式,透过有意识的自我觉察、感知情绪,对世界做出正确且善意的回应。
最后,我想引用擅长教人克服恐惧的专家克莉丝汀.乌梅尔(Kristen Ulmer)的这段话
:“别浪费任何一个危机。那是宇宙在考验你学习一件新的事物,让自己的潜能更上一层
楼。”当你遇到任何一种内在危机的警讯,不要害怕它的到来,要知道,那或许是成就美
好人生的重要转机。
作者: ChulingChou (荒野 风)   2021-09-25 19:55:00
感谢分享
作者: ElevenWinter (Winter is coming)   2021-09-25 22:59: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a8794817 (Red)   2021-09-27 01:16:00
感谢分享
作者: open1988   2021-09-27 22:23:00
谢谢分享。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9-29 12:42:00
好参考
作者: toshism (奇天烈)   2021-10-05 19:3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