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心得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8-27 22:23:01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心得和重点整理
如何透过写作,打造个人影响力,让机会自动找上你?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你知道现在职场上最关键的隐藏技能是什么吗?你知道可以不说一句话就让合作机会找上
门吗?你知道如何在充满噪声和纷扰的年代脱颖而出吗?答案就是,学会写作。写作一直
都是关键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时代的演变之下只会变得愈来愈重要。你或许会问,
为什么要写作?如何写作?写些什么?我想透过这篇文章回答你。
这本书在说什么?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国知名的写作教育培训教练师北宸,曾任凤凰
网科技频道前主编和中国 LinkedIn 公关部门,现为《纽约时报》中文版专栏作家。他将
在线下写作课面对无数学员的教学经验,搭配众多的写作案例,汇整成这本谈写作的书。
这本书里面谈的重点偏重于写作的“心态”和“心法”,强调从建立内心的基本功先做起
,先理解写作会带来的好处,然后认识一个好的写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最后
才是如何写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经验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满了“写作技巧”的操作手册,这本书或许不适合你。如果
你从来不曾觉得写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写作真正能带来的好处、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确的写
作心态,那么这本书是初次接触“写作”的你很好的起点。在这篇文章里,我试着用容易
理解的方式总结这本书的一些重点跟你分享。
为什么要写作?
无形之间行销自己
作者认为,把自己“行销”出去,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职履历上做自我介
绍时,是在行销自己的职场能力。在向上级提案做预算企划时,是在行销自己的策划能力
。在写给隔壁部门的会议结论和待办任务时,是在行销自己的跨部门合作能力。我们无时
无刻都在行销自己。
硅谷创业公司 37 signal 的创办人杰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经分享他如何挑选一
个职位的最适合人选,他说:“要招募就招那个写作最厉害的”。因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
会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们懂得表达和沟通,他们让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会站在别人
的立场想事情。
无论对管理阶层、行销人、设计师、程式开发人员,写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个优秀写作
者的特质,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职者身上看到的特质。透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和精进自
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内心的想法有组织、有脉络地付诸文字之上,让别人从文章里进
一步认识你这个人。
内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身为一个内向者所能拥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写作。作者在这本书里
面用这句话传达总结了这个观念:“好文章自己会走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不
过的社交方式。”对于不擅长在社交场合中侃侃而谈的内向者而言,写作是一个非常值得
建立的技能。
作者进一步说明:“内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孤僻而不爱交际的。事实
上,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于内在世界,有更强的感受和反思能力,这反而能帮助内
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内向者在旁人看来孤僻不善社交的缺点,反而在写作的时
候得以发挥优势。
在另一本写给内向者的《安静,就是力量》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内向者听得多讲得
少,并且比较容易从写作、而不是从对话中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不喜欢冲突。他们很讨
厌闲谈瞎扯,但是喜欢有意义的讨论。”好的文章不但会自己走路,还会帮你说话。
自我精进的武器
你身处的环境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写作,可以让你沉浸在一个持续精进的环境
里面。作者他举自己为例,一开始他的英文特别差,但是他试着把自己浸泡在《纽约时报
》和《纽约客》的高品质英文媒体环境里,也订阅了上百家科技媒体的文章大量阅读。
此后,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译优质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写科技文章的
深厚基础,造就他后来踏上媒体主编和写作教练的道路。他调侃道自己开始写作的时候就
像是“群体里面最差的人”,从写作新手开始出发的他,等于无时无刻都要向更优秀的写
作者学习,让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更高的环境,才能不断进步、写出更好的文
章。
我认为,高品质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资讯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复阅读和赏味”的资
讯载体,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着写写看”。不同于影音之类的媒体,你要照着做的成本
和门槛相对比较高。从高手的文章模仿写作,挑选框架来给自己用,相对而言都是更简单
可上手的方式。学习写作同时也会带来自我精进,让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环境之下,是一
个跟高手的思维不断靠近的过程。
该如何写作?
善用万能的框架
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教你一百种写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个”写作技巧,那就是“万
能写作法”。这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情境都可以运用的框架,简单、易懂、好执行。无论是
单一模组使用,或者是扩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种运用的
方式。
万能写作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观点”,指的是有价值导向的主观论点,或描述
的客观事实。第二个是“案例”,引用轶闻趣事、实验案例、研究数据来辅助说明你的观
点。第三个是“总结”,回顾主题,用一句话、一个段落,总结核心观点。
以下引用一个我自己的写作范例给你参考。我在分享《与成功有约》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时
,分别说明了书中提到的七个高效人士习惯,其中第一个习惯“主动积极”的说明我是这
么写的:
前半段是“观点”:第一个是“主动积极”,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为归咎环境或他人;
待人接物是根据本身原则与价值观,做出有意识的选择。
中段则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义来》 作者法兰柯的说法:“刺激与回应之间
始终有段距离,而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法兰柯是纳粹集中营
的幸存者,经历过所有身外之物、仅有的尊严和身体自由完全被剥夺,身旁尽是绝望与痛
苦的氛围。
后半段是“总结”:他体悟到尽管外在环境再怎样无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内心却
仍可保有“人类终极的自由”,也就是选择如何回应生命意义的自由。积极,是一种选择

善用这种万能写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达的观点,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来说
明,最后再透过总结来加深读者的记忆。你可以把这样一个段落当成是一个“模组”,一
篇文章就是好几个模组的组合。如同作者所说:“写作之道,大道至简”,掌握这个写法
,你可以应用在无限种不同的场景里面。
阅读高品质资讯
要练就一身好的写作本领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资讯品质。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就
是你吃进去的东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就会养成不健康的身
体。向往健康的人们很在乎自己摄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标,也倾向选择健康的食物。可是,
我们对大脑“吃进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样程度的关注?
我们要去买新鲜和顶级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成本;但是阅读顶级的精神粮食,却
不一定要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你摄取的资讯,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如同《深度
数位大扫除》这本书中提倡要摄取“慢媒体”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优质的东西,通常比
吸收大量劣质的东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荐从《华尔街日报》之类的优质新闻来源去吸收
资讯,这通常会比看八卦小报和农场新闻的文章来得更好。
就很像做数据分析的科学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垃圾进、垃圾出”,如果一个人总
是吸收劣质和低廉的资讯来源,那些资讯就会影响他下笔写出来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慎
选资讯来源,为自己营造出一个高品质的资讯环境。一个写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输入,才可
能有更好的输出。
写作时必须诚实
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作者他说:“读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们
需要你诚实。”起初我在练习写作,并且鼓起勇气公发表的时候,时常会在乎自己写出来
的东西,会不会被人嘲笑太浅、太无聊。有时候想着想着,干脆就不写了,至今回想起来
,也错失了畅谈许多主题的机会。那些自己还未臻成熟的想法、还不够完美的表现,时常
会在害怕和自我质疑的时候偷偷藏起来。
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敢诚实”有一个主要原因,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后,看不
起、看不上自己。但是这种“害怕”,其实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一个作者如果不敢诚实,
等于是不信任自己的读者。真正支持你的读者,会理解和体谅你,并且和你站在一起。如
果一个作者不敢信任读者,那么读者也难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写出更好的文章,必须对自
己的不完美更诚实,而且不要害怕公开自己的诚实。
可以写些什么?
总是勤做笔记
在这本书中让我很有收获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写作训练营里面,总结给学员们的最重要的
经验:第一,找到你这个行业最好的资料并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笔记,把你看到的
、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通通记下来。如果要让写下的文章自己会走路
,就公开分享出来。
作者提到他写笔记的方式是从纸本笔记,转变成电子笔记,再变成电子和纸本,到最后全
部转为纸本笔记。只要是对他有帮助的、他感兴趣的、未来写作主题可能会用到的,他一
定毫不犹豫全部记录下来。只是很可惜的是,书中说了很多他写笔记的原因,但是对写笔
记具体的“方法”却着墨甚少。
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不断怀疑,纯纸本笔记真的比较好吗?因为我本身习惯用数位的
Notion 笔记 App 和纸本的子弹笔记,数位笔记利于搜寻,纸本笔记利于激发思考。稍做
比较之后,我还没有作者这般把“所有”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的习惯,这点倒是值得每个
写作者持续探究的主题。
写日记、周记、总结
除了作笔记之外,我们还能写些什么?作者提供了三个很有意思的写作练习方法,很适合
每个想学习写作的人开始提笔。分别是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复盘周记,尝试对事情做出总
结。
首先,每天写日记。作者认为最好的写日记时段,是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小时。如同我在《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这本书的读后心得写下:“早晨醒来的时候,精神品质和心情都处
在清空的最佳状态”,在起床后开始写点东西,是最好的起床仪式之一。写日记可以带来
五个好处:
1.计画性:可以做好一天的准备。
2.忠实性:可以准确写出昨天发生的事情。
3.中立性:冷静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持续性:对于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献给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
的时间,不会让写日记的习惯被中断。
5.活用性:可以将过去的宝贵经验运用在当天。
写日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承诺和一致性”。《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曾经说过人类
有一种天性:“人们一旦对自己的行为或选择做出承诺,就会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
这种天性,利用日记来驱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对自己做出的承诺。
其次,每周写复盘周记。作者认为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带来去芜存菁的效果,他每周会重新
对笔记大扫除,把无意义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强化现在和未来的有意义的笔记
。复盘的时候,他也会思考自己当周哪里做得不好,并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写作的方法来
复盘,可以让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也方便日后回顾自己的转变历程。
最后,尝试对事情做出总结。作者举工作为例,有些工作出现的频率只占 2%,却可能影
响你 90% 的工作绩效,这件工作就是成果总结。所以平常期间,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所见
所闻和完成的事情,透过有主题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总结。总结是属于平时练习的少,
可是却很重要的工作。
持续写任何东西都好
很多人会以为写作的时候,要有很多的“灵感”才写得出来。但这是对写作的根本误解。
作者提醒,无论是写什么,写就对了。就像知名的高产出作家村上村树和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续且规律的方式在写作。
我很喜欢美国画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经说过的这句话:“灵感是给业余人
士用的,我们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现并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乌云散去,或等著一道闪
电击中你的大脑,你就不会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来自于过程;它们来自于工
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灵感,不要期待一个不会天天凭空出现的东西。写作这个行为的本身,一
定要养成习惯。你可以参考《弹性习惯》这本书提到的核心观念,你想养成的习惯不能太
困难,必须要可以在你状况最差的那一天照样能够执行。重点不是去拼灵感爆发,而是建
立能维持规律写作的方式。
后记:写作永不嫌迟
从《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的阅读过程之中,令我收获最丰富的就是“读者要看的
不是你的文笔,他们要的是真实的你”这个观念。作者希望我们摆脱写作就是要文笔优美
的老旧观念,而更强调写作对生活和职涯可以带来的具体好处,以及如何建立正确的写作
心态。
这本书有点像是学习写作的心灵鸡汤,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学习除了“万能写作
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荐《高产出的本事》这本有着丰富写作框架和步骤的书,其
作者刘奕酉对使用框架是这么评论的:“使用框架是为了跳脱框架,发展出自我的思考脉
络。”说得真好。
我也很庆幸自己曾经纪录下来当初学习写作的一些心路历程,现在回味起来真的别有一番
滋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我在《学得更好》这篇读后感分享过的六种学习写作
步骤,以及我在《心流》这篇读后感分享透过写作进入心流的方法。我透过这种书写练习
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意义。
最后,写作真的会“让机会自动找上你”。最近“生鲜时书”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将
要开一堂“化输入为输出”的线上课程(早鸟问卷调查和优惠),我会淬炼自己经营部落
格两年多来的经验,分享有效输入、高效输出的实战本领,教你如何在资讯纷扰的时代靠
优质的文章内容脱颖而出。
写作可以帮你达成自我行销、提升职场形象、加深社交品质的功效,写作也是最好的自我
成长和精进的方式。或许,你也可以透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开启自己的写作练习,不妨在留
言写下你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上的改变和收获吧。开始写作,永不嫌迟。
作者: Govz (早起吃饱饱 心情好~)   2021-08-28 11:02:00
推~
作者: tewq (淡淡的情傃)   2021-08-28 18:12:00
推!我也写过这本的心得~不过是每天分章节来写的!
作者: judy5207   2021-08-29 07:18:00
作者: allnight (欧耐)   2021-08-31 23:20:00
感谢分享
作者: fire1017 (鸟鸣啾啾)   2021-09-02 23:30:00
感谢分享~很喜欢看瓦基写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