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记得你是谁 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楼主: dogpa (狗沛)   2021-08-06 01:41:37
作者:Daisy Wademan
心得:本书节录哈佛商学院15位教授于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分享自身的
经历与故事,给予哈佛商学院学生不一样的一堂课。
1.离死亡最近的一课教我的事 Jai Jikumar教授
Jai Jikumar教授年轻时因为登山山难而存活,同伴不幸的同行之间罹难,进
而思考生命一路走来是多少好运的累积而成就现在的自己。往往有时人类在
成功时将一切归咎于自身的努力,但很少关注有时候一个微小的机运让自己
能够被看见而发光发热,保持感恩的心情迎接后续的承担责任。Jai
Jikumar 教授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幸运,也带来义务。”
2.人生的荒谬不亚于考试 Jeffrey F. Rayport教授
Jeffrey F. Rayport 教授年轻时因为一堂缺乏完整资讯的期末考进而体悟到
人生有时跟这场考试一样荒谬。教授被迫要求只从鸟类标本的羽毛跟脚判断
此鸟类的生活习性、迁移路线等。这场不平等的考试其实如同现实人生般,
有时在下决策时并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依据。Jeffrey F. Rayport 教授告诉
我们:“别理会身边的噪音,勇敢向前。”
3.别把自己赤裸的带进职场 Richard S. Tedlow 教授
Richard S. Tedlow 教授分享了关于公私的界定,提及过往柯达相片创办人
柯士曼及卡内基,两人在工作与私人生活间对于相同事情采取不同的观点,
认为并不是人格分裂,而是于公于私,都有一个份际需要遵守。多么热爱工
作工作也不会爱你,所以在工作之余仍要划清与工作的界线。坚守生活的原
则,柔软的对待这个世界。
4.跳脱非黑即白的框架 Thomas K. McMraw 教授
Thomas K. McMraw 教授 说明父亲的过往经验,曾以为共和党赢的总统选举
,生活就会完全不同会是迎向下坡,但世界如常运转并无不同。有时候我们
的观念来自于父母、社会、同侪、环境或是科技,造就了自己的价值,
Thomas K. McMraw 教授提醒要认知到自己的判断价值从何而来,不要用僵化
的态度看待世界,观察黑白之间存在的其他色彩,做出高明的判断。
5.一句话的份量 Stephen P. Kaufman 教授
Stephen P. Kaufman 教授讲述自身的故事,说明自己如何因为一席话进而裁
撤掉原本无意裁撤的单位,事后下属才误认为自身的意思。当到一定的职位
之后会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因为职位的关系没人敢有意见,Stephen P.
Kaufman 教授告诉大家要多亲近下属及员工,让反对及不同的声音能被看见
,若有唱反调的同事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了。
6.别参加校友会 David E. Bell 教授
David E. Bell 教授告诫学生如果毕业五年后的校友会只是炫耀的功能,那
就不必参加了,另外也告诉学生别为了出社会的第一份高薪工作而买断自己
的未来,那会牺牲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进入社会后持续保持冒险的心
态,但不冒失,逐步迎向自己设定的目标,过程偶有风雨皆属正常。若是在
毕业二十五年后再次收到校友会通知,David E. Bell 教授告诉大家可以去
参加了。
7.重新定义完美,重拾完整的自己 Nancy F. Koehn 教授
Nancy F. Koehn 教授 借由逝去的父亲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父亲存在着优点
的同时,也保有着那些她不喜欢的缺点,但父亲的逝世让她体悟到终究是她
挚爱的父亲。人的优点始终与缺点并存,同时拥有这两个特质,才能成就一
个完整的“人”。也重新让学生思考关于成功的定义,其实不单只有一个界
定标准,而是在于自身对于成功的看法。
8.说出你的个人风格 Rosabeth Moss Kanter 教授
Rosabeth Moss Kanter 教授分享透过自身因风雨无法参加演讲,进而学习说
话之道的故事。在说话之前可以透过一句话搭起桥梁取得听众的注意力,使
听众可以专注在后面的内容,也提醒学生听比说更加重要,如何说给别人听
才是首要课题,能够说进别人的心坎里,那将事半功倍。
9.员工不只是一堆数字 H. Kent Bowen 教授
H. Kent Bowen 教授讲述自身母亲的故事提醒学生每个员工背后都有背负的
家庭或是个人使命,当在必须裁员或是遣散员工需要更加的斟酌。H. Kent
Bowen 教授母亲因故成为大楼办公室的员工,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撑起了整个
家庭开销,不论职业的高低,背后都有背负的压力存在,给予尊重是重要的

10.别给部属指令,只要帮他认清当下 Framce X. Frei 教授
Framce X. Frei 教授 讲述自身因受伤从篮球员转变成为助教,进而成为教
授的故事。Framce X. Frei 教授认为,每一刻经历的事情在未来都不会再次
重温,只有在那个当下努力,才有办法持续累积与堆叠,获得成功的机会,
所以她都会在授课时“提点”那些心不在焉或只是不沟通讨论的学生。“活
在当下”是她的建议大家做的事情。
11.驱动他人的不在权威,而是同理心 Timothy Butler 教授
Timothy Butler 教授讲述了自身于校外任职时经历的故事,咨询者告诉他努
力的一切不被公司重视,因为不能更动公司的计画跟进程,而这可能是公司
更大的损失,因为认真为公司着想的人努力奉献将有助于公司成长,但进而
否决其努力往往带来极大的伤害,身为领导人应该注意不应使用恐吓及控制
的关系管理员工,透过信任他人给予适当的权利以及关心,将能营造正向循
环的职场关系。“你想成为哪一种领导者?”是教授提供的思考课题。
12.发挥正面影响力 Thomas J. Delong 教授
Thomas J. Delong 教授 在一趟与女儿的摩托车公路之旅中,因为女儿一个
问题:“你会改善别人的生活吗”而重新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如何改善他
人的生活,Thomas J. Delong 教授省思出两个问题,别人如何看到自己以及
当与别人相处时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职位晋升影响力增加的同时,不如培
养正面影响力,善待生活中遭遇的每个人,并留意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员工跟
其他人,让善良跟美好可以传播的更远。
13.与其变成漂亮的瓷茶杯,不如当个漂亮的塑胶杯 Henry B. Reiling 教授
Henry B. Reiling 教授告诉学生,在哪毕业的不会左右最后的成就,因为人
生就像是一场长途竞赛,不努力都有可能被其他人迎头赶上。也提到人生就
好比赛车需要有不同的零组件、维修员、车手才能成就一场比赛。人生也是
需要不同技能同时累积才能让自己一路走到最后,而追求耐用往往是成功者
具备的特质,因为能遭遇困难时持续保持弹性。
14.成为令人愿意追随的领导者 Nitin Nohria 教授
Nitin Nohria 教授分享与父亲间探讨领导者特质的故事,来告诉学生领导者
该具备的风范及标准。现阶段企业弊案层出不穷,往往因为领导者没有一套
“行事规范”以致在遭遇难关或是其他事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若能像医
师或是律师也有一套誓词,是否能降低身为领导者层出不穷的问题及弊端。
15.记得你是谁 Kim B. Clark 教授
本书的最后一篇故事,由Kim B. Clark 教授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他的母
亲从小便告诉他要“明辨是非不要被他人左右”,而父亲告诉他“走出山谷
骑上高原”,任何有阳光跟蔚蓝天空的地方都值得追寻。而教授在年轻时乐
团大获成功时选择放弃继续选择进入哈佛,也是遵从自身内心的声音,而没
有被乐团的成功左右内心的决定。
这15个故事都发人省思,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并不是在于一个面向就能定案
,而是要在各个面向持续的努力,才能变成更好的人。
作者: wendy55 (兮痕)   2021-08-06 09:24:00
感谢心得整理
作者: happyennovy (喵)   2021-08-06 20:12: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emile1224   2021-08-07 11:17:00
感谢分享
楼主: dogpa (狗沛)   2021-08-18 08:19:00
感谢各位的浏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