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又有新的意见了:
*************************************
身为读者,我自己在看别人的译书时,有时候也会觉得某一个字、
某个句子可以译得更好,但我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比该译者厉害,
只是作为自己练习翻译思考的方式。
因为当我身为读者时,我可以跳过书中最艰难的部分,
只针对自己有把握的部分去“挑剔”。
但译者比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整本书中许多难关。
也许就是翻译家大卫所说的,“很少译者有那种时间和余裕等待最好的对应到来”。
任何事都是从无到有的阶段最困难,
在别人的译文基础上,只挑自己有把握的部分“改善”,无疑简单多了。
我会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在看别人译书时,觉得有些句子自己可以译得更好,
就认为自己更厉害,对自己的翻译能力产生错误的评估。
当然在这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有“同行相轻”的罪恶感,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我们站在别人的肩上,当然就更高了。
更何况,即使我们自认是“最好”的翻译,别人也会觉得不怎么样。
这就是我们说的,翻译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因为每个人的见解不同,
标准不同,没有人人都满意的“完美”翻译。
***************************************************
王老师又在暗喻那些批评她的人"挑剔"了。
于是我写了一段话回应她,不知道会不会被封锁:
"翻译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句意整个译错,这样也算合理吗?
翻译要求"信达雅",如果连信都达不到,又怎能求达和雅呢?"
我觉得,译者必须处理很多艰难问题,但不能以此作为翻译错误的借口。
我自己在翻译的时候,也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去想"我要怎么翻得更好";
当然我不是完美的,但如果我自己有缺失,至少也要再多读一遍,
"读顺了再交稿",而不是说觉得时间有限,就把错误的稿子丢出去给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