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狱卒不画会死(Draw or Die)
作者:林文蔚
出版:宝瓶文化
取得方式:购买
出版日期:2013 年 9 月 30 日初版二刷
心得:
《公务员服务法》第 4 条
公务员未得长官许可,不得以私人或代表机关名义,任意
发表有关职务之谈话。
《狱卒不画死》是作者监所管理员林文蔚以速写和随笔的
方式,描写和批评台湾的狱政管理和监所生活(包括收容
人和监所管理员)。受到上述《公务员服务法》第4条的
箝制——“公务员未得长官许可,不得以私人或代表机关
名义,任意发表有关职务之谈话”,但《狱卒不画会死》
,书名耸动而反抗地暗示著“不自由(没有言论自由),
毋宁死”。
本书一开始“卸任江洋大盗”黑金城在【推荐序】中写道
:
中国俗话中有“官与贼,一墙之隔也”的说法。在历史上
,在现实中,作贼的当官,当官的作贼,不胜枚举。套句
现代术语就是漂白或染黑。其实在这非黑即白的转变过程
中还有一大段灰色调的地带才见真实。
冤狱平反协会二位律师的【推荐序】则说:
本书最令人感动之处在林文蔚搁置了罪犯的污名,不伪善
的关怀收容人的处境,进而有着每个人都是导师的体悟。
在此,我们看见本来被机构抹去五官的人,有了些鲜明的
面貌。一则又一则的人生,不只是故事,也不只是数字。
《狱卒不画会死》的画(速写)大多数是节制理性、中距
离的观察,相对地文字(随笔)中对于上级官员的狱政管
理,则常带着不满的情绪。在一个封闭独裁的环境中,底
层工作人员的声音经常被忽略,上层(长官)独断的的决
策可能造成负面的后果。
例如【洗地板】:
中央台值班的阿魁主任无奈地看着一群杂役刷洗长长的中
央走道。因为多年前长官的决策,因而将走道换成了易脏
、易卡垢的淡橘色地砖,更换的原因竟只是法务部某长官
视察时滑了一下……
又例如【游魂】中提到监所管理员的工作环境:
勤区的灯光通常是昏暗的,原来是为了怕我们看书报,我
们写簿册时采光不足,也只得瞇着眼。……监视器反倒不
是为了监视犯人,而成了长官监视我们这些狱卒的工具。
除了抒发身为监所管理员对于狱政管理的不满,《狱卒不
画会死》中更多的是监所中人生百态的观察。
例如【蹲】:
曾有一回到少辅院当志工,看到少年跟辅导员说话时自动
蹲了下来,这一幕让我的心揪到一起。回想起将入行受训
时,曾有位长官得意的跟我们说:“犯人就是犯贱!某监
狱被镇压后,以前站着说话的都会自动蹲下来……这不是
贱是什么?”老天,如果是为了容易管理就必须折损人的
尊严,那么加诸在人格发展关键的十来岁孩子身上,又会
形成多大的影响?
又例如【另一个阿基师】写高龄收容人的悲哀:
“娘死了……”
老家捎来的消息令他首次放声大哭,几十年来的思念与悲
伤开始决堤。
他的身体愈来愈不好,成了监狱里知名的老病号,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什么都有。但有许多时候,他说他
人不舒服,可是医生也查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因。……潸然
落泪的都叫作“情绪不稳”了,像阿基师这样一再放声大
哭的,可就更不得了;再加上天天看病却看不出个所以然
,他自然成了大家眼中难搞的问题人物。
带他的日子一久,他嘴里嚷着的那些话我终于听懂了:
“呜…我的刑期比会还长啊…娘啊…娘啊”
听不懂该有多好!因为连我都不禁为之鼻酸……
我们对犯罪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犯人被法官判刑的当下,
刑期长短、死刑存废种种,仿佛判刑之后,公平正义就尘
埃落定;然而监所作为惩罚、矫正、隔离收容人的机构,
如果失去教化功能,后果是逐年攀升的再犯率(2012年入
监的受刑人,有前科者占 72%)和居高不下的监所收容人
数(本书出版的 2013 年年底,总收容人数 64,797 人,
2019年8月 62,308 人。)
台湾监所超额收容造成的人权侵害状态,甚至成为外国人
在台湾犯罪后,主张不引渡回台湾服刑的理由,例如2016
年 9 月苏格兰高等法院以台湾监狱环境欠佳,不符合
《欧洲人权公约》第 3 条(免于酷刑与不人道或侮辱待遇
之自由),改判酒驾肇事致人于死的英国人林克颖暂时无
须被引渡回到台湾服刑。(引自《维基百科》)
入监服刑之后,收容人的人生是从此与监狱纠缠?还是能
反省错误,重拾人性尊严,返回社会?中间过程的动力学
令人好奇。《狱卒不画会死》只是打开监狱面向大众的一
小片窗口,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台湾监所生活的实况,不仅
是收容人,还包括监所管理员,后者更容易被忽略。作者
在一笔一画中大声疾呼,改革狱政除了着眼于收容人,也
应该将监所管理员的工作设计和工作环境纳入考量。
最后我想推荐一部由受刑人拍摄、受型刑人演出的受刑人
电影——短片《咸水鸡的滋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BXwAMHuk4 )。
张作骥导演在判刑入狱后也拍电影(大概是真正电影人的
样子),《咸水鸡的滋味》(2017)可以透过影像看到台
湾监所的实况,监所超额收容,收容人拥挤不堪的生活也
忠实呈现在镜头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