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膝盖伤过的曲柄长调整

楼主: ddar (白马~~马力夯.....@@)   2016-03-15 23:40:10
资讯非常不足,难以回答,只能试着推敲看看。
※ 引述《amerei (amerei)》之铭言:
: 各位好
: 小弟因为骑车以前没有运动习惯
: 骑过几次长程后就发现髌骨外翻 (已求诊) 只说要练股四头 (只是骑车练的有限?)
: 后来也重新审视过车子设定 人(177 跨高约82~85)
: 车(上管535 目前座高74)
髌骨外翻,这个是症状,不是病因。
髌骨现在是受害者,你不先找出加害者,
就算作任何处置都是治标不治本。
目前没有看到原po骑车的影片,没有看到膝盖的轨迹,
若是有内外八的状况,膝盖的侧向会有不当受力,髌骨的问题就会大。
先检查自己的步态,走路姿势,站姿。
认真去回想以前曾经有的运动伤害,是否有病根的存在。
: 发现最会让膝盖痛(前侧)的因素有2
: 1.座高过低 (腿无法伸展 导致膝盖弯曲过大 )
: (关于这点..很多车友听到说膝盖痛就铁口直断座高要降......患者自己可能要讲清楚
: 是膝盖前还是后)
这个没有基准,现在看座垫高,都是看腿部踩到底,大小腿间的夹角。
近期看到的新资料,大小腿夹角抓140~145度。
这比我以前看过的还要小,换言之,座垫高度没有需要拉这么高。
当谈论座垫高低时,必需要有"基准"。
原po给的只是一个座垫高度的数字,这是用来纪录沟通用的,
但没有基准,没有角度.....等同没有意义。
: 2.坐垫太前 (也是无法伸展 导致下踩出力点在关节附近 而使不上大腿肌力)
: (这点自己有点不太确定...但之前坐垫不够后移 好像会容易重踩)
如果连自己往前或是往后坐,能够使用的肌群都不确定。
我个人会判断你对自己的身体了解不够,对自己身体了解不足人很多,
但今天人+车一起考虑,同时有两个很大的变因在.....真的难以回答。
会痛,寻求医疗。
建议先搞定人,有推文建议寻求物理治疗师专业,建议先去看,
先了解清楚自己身体的弱点。
再说一次,髌骨外翻,髌骨是受害者。
一定有什么地方,是因为自己使用不当,而让髌骨受害。
: 0.另一个点是扣片位置 (之前有试过将扣片往鞋跟退一点..但好像整腿更难伸展开)
: 以上是一般fitting比较可以调的部分
一样的问题,没有基准。
之前,多往前,往后,移多少?
另外就是,如果你不是专业,很难评估每个调整,对自己的影响。
任何自己做的调整,都会建议一次只做一项,看看状况并纪录。
一下动了好几项,又是座高,又是卡踏扣片位置.....混在一起会很难判断。
: 自己在骑乘上则是
: 1.避免重踩: 后来发现重不重踩不一定是回转数高就好..要能轻松画圆才算轻)
: 2.大腿出力: 随时注意自己大腿根部(核心)
: 3.画圆画圆画圆画圆画圆画圆画圆
: 这里想问的就跟回转有关
: 以我已经被诊断出膝盖脆弱的情况下
: 自己也能明显感受到 膝盖能不弯一点是最好
个人觉得有点搞错方向,首先骑车膝盖能不弯吗?
要不让膝盖痛,所以我们把膝盖这个关节锁死,这样可以吗?
事实上,髌骨外翻,只要你膝关节有动,就有可能摩擦发炎。
髌骨外翻,表示髌骨跑得轨道不对,会摩擦到其他地方。
刻意强调转速,但很可能因此让髌骨摩擦次数增加。
减轻踩踏力道,只是减少每次摩擦对于身体的伤害。
但实际上,只是伤害累积的比较慢,超过负荷也一样会爆掉。
当然,现在还保持重踩,一定爆比较快。
轻齿比踩转速,真的只是延缓。
: 目前的曲柄长是172.5
: 如果去更换170的曲柄 是否能让膝盖弯曲度减少? (一般人在意的是回转数好带)
: 问题点是 (这里并不在意爬坡/平路效率)
换短曲柄,目前看到最大的好处,
是曲柄上死点,不会顶你的骨盆还有肚子,
腹腔和骨盆腔比较不会受影响。
: 1.降曲柄长...座高坐垫也要跟着调整 (要更拉高?) 这样是否只是原地绕圈?
当然要调座高。
: 2.在身高条件/跨高/车架 都算能调到建议的fitting值的情况下
: 去缩短曲柄是否会造成什么副作用?
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和你髌骨外翻也没什么关系。
: 自己的问题重点
: Q: 膝盖有伤 想踩回转数画圆 /但膝盖弯曲度令人在意 (座高拉高? 下死点脚已经快直)
: 使用较短的曲柄是否有助于改善现况??
: 感谢各位了
这边有个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髌骨外翻)的解说,包含成因,简单复健方式。
台中善学物理治疗所的保健教室
http://tinyurl.com/lmusza3
不好意思,一开头没有先给网址。
主因就是,我认为原po的的改善方向完全错误了,
必须先说明,再建议新的方向。
还是那句老话。
髌骨外翻,髌骨是受害者。
一定有什么地方,是因为自己使用不当,而让髌骨受害。
若是大家看了上面解说,还有底下的网络留言,
就会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病。
曾和S.S.E Interaction Fitness的小廖教练请益过,
台湾人对于运动还有体育竞赛,其实认识相当不足。
今天我们做的任何运动,就只是运动。
而你选择了某个运动专项,想要作更难的挑战时,这必需要有足够的训练。
骑长程自行车,膝盖有问题,髌骨外翻。
当然是要先训练好这个弱点,再继续挑战。
个人也曾经历过,靠自己年轻,有一点小小基础再维持自己的挑战兴趣。
但真的成家立业后,这样的本钱早就不再。
转而对自己要有更多了解,设定目标,作必要的训练。
有痛,有病,请先处理。
好好训练,再挑战。
=====骗P币骗太多=====
结论
1.原PO的解决方向是错误的
2.任何伤痛急性期,先找医生处理
3.时好时坏变旧伤,请找专业物理治疗师
4.改变生活习惯,还有使用身体的习惯
5.作适当的训练与保养
6.找专业FITTING多少有帮助,但车主身体的素质才会决定最终的效果
7.拖着病体,带着旧伤,就是带着炸弹
8.带着炸弹去挑战,真的不太好
骗P币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