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小和田哲男] 织德军长篠压胜另一个理由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7-07-26 20:58:18
※ 引述《Oswyn (Oswyn)》之铭言:
恕删部分。
: 依目前对日本中世火绳枪的实测,多半将其【有效射程】定在100公尺前后
: 一般会将有效射程定义为子弹的弹道与威力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距离
: 所以考虑到在45.5公尺时有68%命中率,与各种衰减与变量
: 91m的距离有68%命中是推论计算过程中的理想化参考值
: 个人之简易结论是下一句
: 一般兵射靶在100m左右有个【二成】的命中应该不会太不合理
如果是讲打靶,100m左右要达到四成都不是过于严苛的标准,何止两成,
但是老话一句,以实战中的发弹量与伤亡数去计算,打靶和实战的命中率差距很大。
在拿破仑战争中,且不论靠人海的法军,就连精锐的英军都很少在远程有高命中率,
除非把开火距离拉到相当靠近的距离(所谓“看见敌人的眼白”、“两根长枪的距离”),
否则乱开枪就和开乐透一样(所谓“机率如同要打到月亮一般”)。
当然,还是有在数百米外打到人的案例,所以只能说机率比较低,不是打不到。
所以,在100m左右要打到两成,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是很有难度的。
: 另外日本与欧洲的火绳枪我个人是觉得不能并论
: 双方原理相同但其制程与工法已经相异,成品的精度也不同
: 当初火绳枪传入日本,日本人是以实物逆向解析构造以自身工法与技术仿制
: 由于日本与西欧双方的原料与金属加工法有巨大差异,所以成品也极为不同
: 而中世日本的武器锻造技术可能属当世一流,应该说日本工匠精于锻造
: 室町期每年输出上万把的数打刀(量产)至明朝也都被明人认为比自家产的刀剑品质高
: 万历朝鲜之役时被掳获的日本鉄砲也被明人评为优于明朝鸟铳,其后还用于镇压四川播
: 州杨应龙之乱
: 日本的鉄砲是以锻造制成,我想品质可能还更优于日本战国时同时期的西方火绳枪
: 江户时期留下的详细鉄砲制作工法与时程可以参考下面的论文
: [水原正亨] 国友鉄砲鍜冶における鉄砲张立の方法
按晚明《神器谱》的内容,明朝军方的火铳评价是土耳其>>欧洲>>日本>>旧式枪械,
清兵入关后,南明虽有郑氏集团大量装备日本铁炮,但是不论是郑家还是李定国,
也都引进并装备了大量源自西洋的斑鸠铳和来自越南的交铳。
斑鸠铳=musket,用脚架的大型火铳。交铳也有脚架,不过是南亚风格的短架。
日本的铁炮大多落在arquebus轻型火铳这个区间,很少用叉架来支撑。
晚明引进的土耳其火铳(噜密铳)是著名的战壕枪风格款式,算是大型的musket。
当然日本后来也有抱大筒之类的装备,但是在长篠战役中应该是轻型枪枝为主。
更何况日本战国引进铁炮已经是16世纪下半叶的事情,欧洲早已走过文艺复兴,
要说日本的冶金比欧洲高出甚多,我想是有点争议性的议题。
以The Sword and the Crucible(Brill, 2015)这本书第十章来看,
15世纪以后的欧洲锻造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且发达的了。
总结而言,我认为日本枪枝精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无法认同日本枪枝水平优于西欧。
: 另外实战中的射击很多都是牵制与威吓,像関原之战也是在有效射程外的对射开始
: 其命中相对的不可能会高
: 传统上日本战国的野战时间都满长的。依一般认为的死伤率来说,其均时战斗强度应该
: 不会太高,可能叫嚣与对峙占了大部分时间,溃败追击才是真正产生大量死伤的时刻
: 在弓箭为主的时代,在进入白刃战后弓手依然可以在间隙射击
: 相信鉄砲同样也是,在战斗进入接近战后依然能在长枪的掩护下发挥火力
: 双方长枪对打距离只有几公尺,在这距离鉄砲的威力应该是必杀性的
: 双方枪阵的接近战不再是被长枪敲伤、被箭插著,而是被铅弹贯射
: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长篠之战后,野战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要因
: 本来长枪阵是对敲几十分钟到一方手软、没士气,大量鉄砲改变传统对战法的可能性
: 一点个人的想法
这点是我考虑不周,铁炮确实是可以在白刃战的间隙开火,而且也可能在高处开火。
作者: Oswyn (Oswyn)   2017-07-26 21:10:00
个人不是认为日本的冶金技术在整体上比西方好,而是指日本中世能产出十分精良纯净的钢材,代价就是成本与产出量而这稀少的优质钢就是专门被使用在武器生产上而日本中世对火器的发展也停的很早,进入江户时代就停滞了会认为日本中世的鉄砲会优于同时期的西方,是因为其加工锻造法作工比认知中之西方加工法要精细日本战国其实就是大量火枪走入战场之始,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编的时代,但来的快去的也快,约半多世纪后就进入平承时期推文太麻烦也不想开新文洗版面,就先回到上面的回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