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小和田哲男] 织德军长篠压胜另一个理由

楼主: Oswyn (Oswyn)   2017-07-26 19:11:39
43
※ 引述《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之铭言:
: ※ 引述《Oswyn (Oswyn)》之铭言:
: : 不过说到狙击标的,明智光秀号称能在25间的距离击中一尺宽的四方木版
: : 射100发中黑星(靶上画的黑圈)68发,其它32发也都命中的角(靶边)
: : 数据有点夸张虽不知黑星直径,不过这样等于100发全都命中约一尺宽木版
: : 退一步只当命中68发其它32发算脱靶,忽略变量简单计算出个参考值
: : 优秀射手在91m的距离有68%能将弹丸散布在59.26cm宽的正方型内
: : 一般射手就算弱三倍也应该有个二成以上的命中没问题吧
: : 照现代进行的实测口径8mm火绳枪,160cm人型靶
: : 30m发射5发全命中胸部
: : 50m发射5发命中4,著弹点也都在直径30cm内
: : 实验推论最大射程500~700m(仰角含),有效射程50~100m
: : 虽然是以现代火药条件比中世好,但看结果光秀的传说或许也没有那么不可能
: : 当然实战时命中会因各种因素进一步下降就是了
:
: 以下是小弟在隔壁板翻译的文章,仅供参考:
: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05497618.A.8C1.html
: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05606602.A.107.html
: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4070039.A.425.html
:
: 先问个问题,25间不是四十多公尺吗..?
:
: 按古代与近代多次测试而言,100公尺要达到超过六成的命中率是几乎不可能的,
: 这与枪枝本身的性能有关,无关乎使用者有多强。
依目前对日本中世火绳枪的实测,多半将其【有效射程】定在100公尺前后
一般会将有效射程定义为子弹的弹道与威力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距离
所以考虑到在45.5公尺时有68%命中率,与各种衰减与变量
91m的距离有68%命中是推论计算过程中的理想化参考值
个人之简易结论是下一句
一般兵射靶在100m左右有个【二成】的命中应该不会太不合理
另外日本与欧洲的火绳枪我个人是觉得不能并论
双方原理相同但其制程与工法已经相异,成品的精度也不同
当初火绳枪传入日本,日本人是以实物逆向解析构造以自身工法与技术仿制
由于日本与西欧双方的原料与金属加工法有巨大差异,所以成品也极为不同
中世日本制铁是以“たたら制鉄法”依铁矿石原料纯度的不同分成铣押し法、鉧押し法
以赤铁矿为主原料的“铣押し法”产出的铁多半用于铸物,或经进一步锻打才能再使用
在锻造
而“鉧押し法”产出的巨大“鉧”块内含少量纯度高的玉钢、与各种不同纯度与含炭量
的部份跟大量残渣,其优质部份才是主要的锻造材料
中世日本产出的钢铁可能产量与效益不佳,但其中高纯度的部份使其能产出高品质武器
我想当时日本生产的钢铁品质应该明显优于西方
而中世日本的武器锻造技术可能属当世一流,应该说日本工匠精于锻造
室町期每年输出上万把的数打刀(量产)至明朝也都被明人认为比自家产的刀剑品质高
万历朝鲜之役时被掳获的日本鉄砲也被明人评为优于明朝鸟铳,其后还用于镇压四川播
州杨应龙之乱
日本的鉄砲是以锻造制成,我想品质可能还更优于日本战国时同时期的西方火绳枪
江户时期留下的详细鉄砲制作工法与时程可以参考下面的论文
[水原正亨] 国友鉄砲鍜冶における鉄砲张立の方法
另外实战中的射击很多都是牵制与威吓,像関原之战也是在有效射程外的对射开始
其命中相对的不可能会高
传统上日本战国的野战时间都满长的。依一般认为的死伤率来说,其均时战斗强度应该
不会太高,可能叫嚣与对峙占了大部分时间,溃败追击才是真正产生大量死伤的时刻
在弓箭为主的时代,在进入白刃战后弓手依然可以在间隙射击
相信鉄砲同样也是,在战斗进入接近战后依然能在长枪的掩护下发挥火力
双方长枪对打距离只有几公尺,在这距离鉄砲的威力应该是必杀性的
双方枪阵的接近战不再是被长枪敲伤、被箭插著,而是被铅弹贯射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长篠之战后,野战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要因
本来长枪阵是对敲几十分钟到一方手软、没士气,大量鉄砲改变传统对战法的可能性
一点个人的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