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w190a (las)》之铭言:
恕删大部分。
: 另外就跟希腊方阵兵一样,
: 这种交战也是可能打一打双方各退一步休息重整。
: 战斗的烈度和可控制性可能更取决于双方的士气与意愿,
: 或许在双方都极度有自信并且有迫切的命令下,
: 互相试图冲锋,才可能间歇出现肉体碰撞的等级。
我认为板友整理的很好,有点类似晚明戚继光鸳鸯阵的论述,
同时期欧洲也不乏战术上的回忆与心得。
事实上,16世纪初的意大利部队就被形容为不太喜欢冲锋陷阵,
遭遇敌军时,更多是在长枪主阵的对峙中渡过,
也方便意大利兵实施专长的散兵战来杀伤和削弱敌方。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当时的意大利佣兵依然是习惯避免冒险,
更倾向于混水摸鱼就是。
: 岔题讲个模糊想法,
: 那个挤压与互推的情形,作为一种战术或单纯一种偶发现象,或许很难下结论,
: 不过个人目前对古代战斗的想像,认为蛮需要在个人层次就存在一种,
: 分摊风险的方法/习惯。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小算盘要先打得响,
: 也因此战斗方式上,注重保命/注重杀敌的选项,其实可选范围蛮大。
: 新兵的训练方式或许会想把人打造成机械,
: 但人在危机时还是会本能地采取一些自保措施。
: 我们从历史角度讨论战争,一般看的都是指挥官希望的,最有效杀敌的方式。
: 但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的方法、最大程度保命的作法,
: 其实很少人讨论,但可能却是个人层次最想要的、台面下流传积累的。
板友讨论的论点很有趣,不过我要提醒一下,
17世纪的东西方文献已经有不少基层干部的回忆与心得,
也反映出不少当时的基层军士官的观点。
比如说当时西欧军队普遍出现削短甚至丢弃长矛,
宁愿拿枪托砸人(还没发明刺刀)也不用配剑(配剑只充当平日的工具刀),
骑兵不喜欢携带并穿戴铠甲等等状况,都是指挥官反对但难以遏止的风气。
未必是保命,但肯定是士兵以自身观点得出的决定。
: 而有经验/经历过战火的部队,才真正在部队规模上注入了彼此的信任与预期,
: 也因此能做出更冒险收获更大的战法。有点像是集体决策模式的小鸡游戏?
: 但这种部队虽然容易留下战功与事蹟,但如果遭遇意料外的反抗也是消耗更大的?
: 通常围绕着精锐部队的氛围都是,更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气氛,
: 转而用荣誉/待遇来填充,但这某种意义上是种非人的文化改造?
我以前在看一战研究的时候,就有不少学者提过这个议题,
因为是阵地战,经常会发动具有风险的小规模袭击,
主要是在威力侦查,以及杀伤敌军和抓捕战俘,削弱敌军防务等等,
能够频繁发起突击的部队会被认为是精锐。
相对而言,因为发动突击必然会遭遇反击和报复性的炮火,
更别提出击时很有可能蒙受损失,有些部队就会虚应故事,
诺曼第大空降影集里面就有演过这种桥段(假装有出击)。
我觉得板友讨论的观点是相当符合现实的。
: 推 helldog: 了解,感谢;但我有个问题,当双方士兵都在肉搏胶着时, 12/28 16:13
: → helldog: 你如何让双方各退一步,然后“中场休息”,战场不是球赛 12/28 16:13
: → helldog: ,不能叫停。还有,以我打剑道的经验,格斗是很耗体力的 12/28 16:13
: → helldog: ,几分钟内体力就会耗尽;双方大家拿狗鱼互戳、push几个 12/28 16:13
: → helldog: 小时,斗到一方崩溃,真的办的到吗?感觉很不可思议。 12/28 16:13
如你所说,如果真的短兵相接,实际上士兵大概是扛不了多久的,
所以这种交锋当然不会是持续大半天,更多是在分分合合中度过。
以晚明文献而言,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有轮番上前搏战的操演,
更不用说古罗马军团这种最知名的轮战战术系统了。
: 推 helldog: 还有一个问题,在16-17世纪的欧洲战场上,交战的战术单 12/28 16:24
: → helldog: 位并不是100多人的连,而是数十个连所组成的旅或营,人 12/28 16:24
: → helldog: 数是上千人,甚至2、3000;就算前排的中尉连长同意“休 12/28 16:24
: → helldog: 息”,其他的连长同意吗?指挥营旅的将军们同意吗? 12/28 16:24
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概念,军队有指挥链,上层下达命令,难道基层有置喙余地?
我们就以三十年战争的天主教阵营步兵团来说,战术单位称作营,
而每个营都有旗手、有乐手,推进后退,当然都是看长官对旗手和乐手的指示,
区区连长何时有权干预了?
同理,统帅固然会征求将校的意见,但他仍是最高指挥官,
华伦斯坦说吕岑会战败退后不想再次冲击了,他手下哪有资格说不同意。
我在猜你是不是有点误解,战场不是连成一片,更多是小块小块的碎片化区域,
硝烟中各单位有进有退,交战中上级是不可能去遥控所有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