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德厨在美国!
这个题目只是顺着版上最近的讨论开的小玩笑(写着写着也就过时了),
但是也确实可以说是美国在二战后对陆军战术的总结。
俄乌战争至今已经十个月了,尽管最后的战争结果尚未到来,乌克兰尚未取得最终胜利,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俄罗斯军事表现不佳,让长期占据全球排名军力第二,号称“战斗
民族”的俄罗斯军队成为笑话;而与俄罗斯军队一起成为笑话的当然就是那些全球兵力
排名。
此外,俄乌战争初期,乌克兰的无人机,手持反装甲飞弹与防空飞弹等不对称战力屡获
战功,传统陆战主力的坦克自走砲似乎成为过时玩意,仿佛传统陆军战术已经失效;这
样的观点随着北约支援的重装备在乌克兰的反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稍歇。毫无疑问,无
人机,星链等技术终将转变未来的战争型态,但是梳理回顾什么是俄乌战争之前的陆战
最佳战术仍然有助于我们设想新武器将如何融入未来战争,而非简单地把这些新武器想
像成神奇武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的政治学者比德尔(Stephen Biddle)的《军事力
量:现代战争成败解析》(Military Power: Explaining Victory and Defeat in
Modern Battle)正好同时处理了这两个问题。比德尔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波湾战
争的陆上战争,解析战争胜利的真正关键因子。比德尔是接受正统美式政治与国际关系
研究训练的学者,《军事力量:现代战争成败解析》与市面上大部分的战史研究最大的
不同之处是除了扎实精细的战史研究之外,还结合了质性研究方法与大量统计分析。作
者主要的资料来源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战争数据库(Correlates of War dataset)。
到底什么是决定战场胜败的最关键因素? 这是全书所探讨的核心。作者提出了三种不同
的假设,兵力,科技与战斗部属方式。这是以往研究文献中较常出现的战争胜负关键因
子。兵力或是科技作为单一因子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真正决定战争胜败的是军队部
署的方式(military deployment,我找不到合适的中文翻译,我的理解应该是战地战略
与战术两个层级的结合)
但是什么是正确的战斗部署方式?在彼得尔与大部分美国军事家与军官眼中,是存在最
佳解的,而这个最佳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所形成的战线突破战术。一战的主要
参战国都各自发展出类似的战术,但是率先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并在1918年春季
攻势中大规模运的却是德国。(看看!这不是德厨是什么!)
这套战术成功打破了1914-1917年西线战场的僵局,并且成为截至目前为止最成功有效的
陆上战斗方式。简言之,这套系统的基本元素是,小单位以掩蔽与伪装减少被敌方砲火
攻击的机率,运用己方火力压制敌方火力(而不已完全摧毁为目的)的同时,部队快速
推进到下一个掩护,直到突破敌方阵地。并且战略上,突破敌人阵地后,不求固守阵地
而是持续推进,力求造成敌军系统性崩溃。在防御上也不坚持死守阵地,而采取弹性防
御,力图从后方阵地发起反攻。
作者以三场战役作为个案讨论。分别是1918年一战米歇尔攻势,1944年二战古德伍德行
动以及1992年波湾战争。前两者作为艾克斯坦关键个案(Ecksteinain critical case)
两场都是德国取得胜利(德厨 again!) 而波湾战争则是影响当今军事理论的重要战役。
艾克斯坦是美国政治学者,对于质性研究与个案分析方法论有很大的贡献。艾克斯坦关
键个案是指个案研究中的极端特例,针对这些个案的研究比其他个案更能够验证理论的
可信度。在米歇尔攻势的例子中,德军发动攻势突破了盟军的防线,打破了1914年以来
西线的僵局。
按照攻守科技理论,当时的战斗应该有利于防守方,并且英法都已经拥有坦克,飞机也
比德军先进;协约国的兵力火砲飞机数量在整体上与在战区上都多于德军;按照科技或
是军力的理论,都会预测协约国战胜,德军几乎不可能取胜。古德伍德行动则是英军德
军守,同样是在盟军占据军力与科技优势的情况下,德军成功抵御英军的攻势。而按照
攻守交换理论,二战正处于攻方优势时期。彼得尔通过这两个关键案例以及其他战例的
统计分析,得出了战斗部署方式是影响战役胜败的最关键因素。
当然战斗部署,兵力与科技三者是有加乘关系的。一个通晓正确作战方式的军队自然会
着重发展相对应的科技,也更有可能借由行军布阵,在战场上创造局部军力优势。这也
正是本书的第三个战例波湾战争所展现的,盟军在科技兵力与训练都具优势的情况之下
以微乎其微的损失摧毁了伊拉克军队。但是很多人忽略的是,在炫目的盟军空军表现之
外,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的表现也非常卓越。而他们所使用的战斗方式便是本书所总
结的经典陆战方式。但是波湾战争中空军的表现太过惊人,以至于“军事事务革命”成
为了1990代之后军事理论场上的宠儿。同样表现杰出的陆军成为了因循守旧,不愿改革
的旧包袱。
地球地表地貌远比海空场域复杂,即使是平坦的欧洲平原或是沙漠,依然有足够多地形
可以用作掩蔽与伪装之用。目标获取与精准打击的困难程度仍然远高于空战与海战。二
十一世纪初,军事事务革命的两大开创国家美国与以色列分别发动了结果不如人意的战
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及2006年以黎战争。而这两场战争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政
府高层想要硬套“军事事务革命”。
总结而言,《军事力量:现代战争成败解析》结合个案分析与统计分析,得出了军队部
属方式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其影响高于兵力数量与科技,尽管后二者也对战局
有所影响。而对于陆战而言,目前最佳的战斗方式是由第一次大战末期发展出来的战线
突破战术。这套战斗方式极其有效,却仰赖高素质的军队,仅很少的国家军队能够掌握
这套系统。
本书也早早显示了,那些按照武器与兵力数量的排名根本无法反映军队的真实战斗力,
而在俄乌战争中也证明了这点。但是偏偏这些排名在政界智库与国际关系研究上依然具
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俄乌战争是否显示这套战斗系统已经过时,我反倒不这么认为,尽
管在无人机与HIMARS的组合,似乎实现了陆战的精准打击。但是这套系统的内核,小部
队独立自主作战却有彼此合作,反而比以往更关键。
至于哪些国家能学会这套系统,哪些国家学不会,似乎是一个巨大而敏感的问题。但是
却不得不说,似乎从维京的war band到十字军,殖民地战争一直到现代,其他文明或许
找得到个人武勇或是战略谋略不输的高人,但是在几十人到百人的排连营这个阶层的战
斗力对比,西方的军队就是比其他文明的军队强。
我印象中似乎有理论认为这就是西方征服世界的原因,但是我不确定是哪本书,还请版
友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