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中国比较容易形成百万石以上的割据势力?

楼主: carsen (carsen)   2021-09-16 01:10:56
关于中国古代兵力问题,这里提供一些数据谨供板友参考~
▋军队占人口的比例
汉朝王莽时期的数字,人口依据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唐朝杜佑《通典》,
于西汉末期元始2年(西元2年)的户数为“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
人口为“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两者平均每户人口为4.9口。
王莽于7年后篡位,依据宋朝陈傅良《历代兵制》,王莽的军队为“七十三万
八千九百人”[注1],推算军队占人口比例约为1.24%:
  军队 / 人口 = 738,900 / 59,594,978 = 1.24%
[图]《后汉书》记载的户数与人口。
https://i.imgur.com/1bRcYFk.jpg
出处:《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九。哈佛图书馆。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9576831$1740i
宋朝兵力高峰为北宋中期,宋仁宗为了对抗西夏因此大量募兵。人口依据宋朝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皇祐2年(西元1050年)户数合计为10,747,954户,
如果以每户5口来估计,则人口估计为53,739,770口。军队依据《历代兵制》,
“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推算军队占人口比例约为2.62%:
  军队 / 人口 = 1,410,000 / 53,739,770 = 2.62%
这百余万军队当中,有十分之六、七“谓之兵而不知战者”,包含漕挽、工役、
缮河、养马等等后勤人员,也都列入为兵员,因此整体兵力需要打个折扣。
[图]《历代兵制》的皇祐初期记载,亦见于王明清《挥麈后录余话》,
   由于陈傅良原书未能完稿,此段可能为后人补录自王明清。
https://i.imgur.com/KKUSj0r.png
出处:《历代兵制》第八卷。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85694&page=143
明朝初期,人口依据明太祖洪武26年(西元1393年)《诸司职掌》,户数为
“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人口为“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平均每户的人口为5.7口。依据《明实录》,洪武25年的军队官兵合计为
1,214,923员名。另外依据万历年间户部郎中叶春及的记载,军户为310万余,
“国初……以军计之,约三百一十万余。而是时,口之登籍者,六千五十四万。
则是二十人乃一人为兵也。况乎守城者三、屯田者七。”,推算军队占人口比例
约为2.01%、军户占人口比例约为5.12%:
  军队 / 人口 = 1,214,923 / 60,545,821 = 2.01%
  军户 / 人口 = 3,100,000 / 60,545,821 = 5.12%
[图]《诸司职掌》记载的户数与人口(左),以及叶春及的记载(右)。
https://i.imgur.com/L4kLXcu.png
出处:《诸司职掌》〈户部〉,《皇明经世文编》卷366。Internet Archive。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87241.cn/page/n14/mode/2up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108740.cn/page/n44/mode/2up
上述汉朝王莽、北宋中期、明朝初期的三组数据,后两者为该朝代的兵力高峰。
三组数据的人口为五千多万到六千万左右,其中军队最高为141万,军队占人口
比例最高约为2.62%。
        军队     人口     军队占人口比例
  汉朝王莽   738,900  59,594,978  1.24%
  北宋中期  1,410,000  53,739,770  2.62%
  明朝初期  1,214,923  60,545,821  2.01%
[注1]《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下〉另有一组数据为官兵一千四百万余人
    (14,338,905),对照昆阳之战的42万人记载,应是过于夸张。
▋上古时期战国的军队兵力记载问题
依据《史记》记载,上古时期的军队兵力相当庞大,战国七雄各自“带甲数十万”
,楚国、秦国甚至“带甲百万”、“带甲百余万”,笼统加起来,甲士可能达到
四、五百万之多。
现今学者以兵民比例,配合西汉元始2年的户数人口,回推秦朝、再回推战国,
推算战国的人口可能为两千五百万(管东贵、臧知非),也有估计为四千五百万
(葛剑雄)。对照史料比较详尽的宋朝、明朝、清朝等等数据,战国的兵力记载
相对而言颇有问题。即使近代国家具有更好的粮食技术、户籍制度、通信科技、
动员能力等等,仍然无法支撑如战国这么高的大规模军队比例。而流寇这样裹胁
难民、劫夺一空的状况则另当别论。
板友先前针对这项问题,也都提过相似于学者的观点。最主要是战国的兵力记载,
必然包含了运粮民夫等等后勤劳役人员。否则几百万大军,再加上一倍或数倍的
后勤人员,光是粮食供应就超出合理范围。以及战争形态是本土防御或劳师远征,
随着距离与地理的影响,消耗人力物力也各有差异。学者均认为,战国到汉初的
史料记载十分模糊,由于缺乏可靠的资料,无论如何推算,精确性都不会太高,
“实在只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另外,对于三国的人口,学者也有所推算调整,估计三国末期人口约有1,800万至
3,798万之间等等不同的数字,而蜀汉末年的人口估计约为529万。
▋参考资料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第一卷》
管东贵〈战国至汉初的人口变迁〉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679WtUccCg.pdf
臧知非〈战国人口考实〉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536017
胡宏起〈汉代兵力论考〉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096270
朱子彦、孙祥伟〈三国人口辨析〉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4777386
李虎〈蜀国人口蠡测〉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1397223
程民生〈宋代兵力部署考察〉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1712195
杨际平〈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22130153
陈文石〈明代卫所的军〉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708VNJmzqN.pdf
作者: efleet0714 (苍穹的Fafner)   2021-09-16 02:02:00
推,很细致的整理与考证来源。
作者: hedgehogs (刺猬)   2021-09-16 02:06: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1-09-16 02:08:00
作者: GTHO (多龙少将)   2021-09-16 07:02:00
谢谢您的分享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09-16 08:12:00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17:00
推,不过宋代仁宗皇祐的记载是极端值,因为那是庆历年间过度动员的结果,皇祐后就开始系统性裁军或遇缺不补但神宗保甲改革前宋代广义军事人员(含不校阅厢军及乡兵等等)大概就是60~80万左右。
作者: something320   2021-09-16 08:22:00
怎么汉朝到明朝 过了这么久人口没啥变多…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25:00
程民生那篇用马临端《文献通考》的数字是有问题的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1-09-16 08:27:00
元末天灾和战争杀了不少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28:00
他没有看到皇祐当时几位大臣奏折讨论庆历宋夏战后减员、复员的讨论。另外讨论中国兵民比率,要注意的是列为兵籍的人口,不代表这些“兵”是只提供军事服务、不提供经济生产的人口再来用户数推算人口也是很大的风险,因为各朝各地统计方式各异,宋代一户以五口计过去学界就有不少争议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09-16 08:34:00
人口要考虑的更多 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新作物或生产技术或粮食外贸改革前生养人口太多恐怕就是民变温床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36:00
宋代从嘉祐到元祐男口统计就可上下浮动一千万之谱所以这篇的人口比率大家可以参考就好,与当时的社会事实必然有一定的距离。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16 09:32:00
粮食产量没有提高,人口上限就喝卡住不动啊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21-09-16 10:06:00
汉朝跟宋朝对肥美的江南两湖控制力差那么多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16 10:11:00
汉朝时,湖广江南根本不肥美好吗? 那时候的产量重镇是河北。随着环境变迁、土地开发,湖广江南才真正变“肥美”
作者: JosephChen (╭(〞▽〝)╭(〞▽〝)╯)   2021-09-16 12:00: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1-09-16 13:51:00
推数据
作者: ja23072008   2021-09-16 13:52:00
推数据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14:50:00
感谢Carsen大回复及分享,讨论前现代政权要维持何等规模军队才合理一直都是颇饶趣味的话题,希望未来有更多专业研究者能为我们解惑。
作者: Bz5566 (只剩协志和仁甫的5566)   2021-09-16 15:25:00
带甲百万...怕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6 15:27:00
不过这些数据是郡县制下的情况,如果是战国末期封建制往郡县转型期间,再加上国土只有一到两省的大小,是不是在防守或者边境冲突上,野战兵的比例会更多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21-09-16 15:50:00
玩游戏当入门很棒,可是不要全信了 :)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1-09-16 18:26:00
清代人口数暴量通说是引进新粮食作物影响等等。可中国那边有找民初的耕地统计,发现这些新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并不多,甚至可说少,人口数的增加与此关连不太大。记得哈佛中国史明清篇也有谈到人口数增长问题,因为数字不科学。印象看过谈畬族客家的民族志文章,提到同一区域清代的户口人数比明代多出许多,作者分析原因为清庭改土归流较明代彻底,编户齐民成效好。此外也有把女子当成口丁灌水等等因素。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6 18:45:00
编户齐民成效好,就代表管理成本压力从土司等地方头目转移到帝国基层行政系统上,税收总量增加,但人均却降低,管理力度和效果也不如编户前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09-16 19:12:00
看耕作面积有问题 因为古代对的耕地掌握差像甘薯根本像杂草一样 可以长在非耕地穷人没钱时可以消耗较少米麦主粮仍活着然后大航海时代成熟 也导致粮食外购成常态清朝鼓励东南沿海缺耕地的地区外购粮食东南亚南洋稻米成为拼人口的助力暹罗大米免税(比照官运待遇)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1-09-16 20:25:00
明代云南丽江的纳西人木氏土司势力颇大,其财富徐霞客形容过,户部能跟他们收税摊徭役吗?不行,只能乐捐。辽东打得火热时,有捐个千两银子样子。木氏在明末清初的混乱中衰败,雍正时被废,置流官纳入帝国领土。丽江旁边有个永宁土司,明代的土官底簿记载得被封为土知府,就这样而已,给个知府名头。而到了清代,关于这土司的记载更多,虽然收不到税抽不到丁,可还是管很多。这里已是中原帝国的边缘极地,就统治力度来看,清胜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9-17 01:53:00
照此估蜀人529W 占天下至少约1/7..而益州不过是13州中的1州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21-09-17 15:16:00
宋比汉多了肥美的湖广、江南 人口却差不多 不会怪怪的吗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7 15:39:00
如果没有明朝做羁縻和在附近地区设立实土卫所做行政移民,清朝也没办法开始改土归流
作者: haoboo (萨伊克斯)   2021-09-17 17:42:00
看这比例,难怪弃凉论一直很有市场...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21-09-17 18:25:00
b人口还是差不多是不是因为宋代北方衰退的缘故?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21-09-18 08:23:00
宋北边也少了一块,加上中原开始衰败也是宋开始的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1-09-18 12:20:00
原PO有说他1户5口是偏低的估算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21-09-19 01:44:00
我想战国时期兵力庞大的原因有没可能是当时气候偏暖粮食生产远比后面朝代来得容易的关系?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9 03:11:00
汉代的人均粮食产量比唐代低,但是唐代的人均比清代高40%,汉代也是人均比清代高重点其实不是在于粮食生产的容易与否,而是先秦时期人力资源比土地稀缺,故此政府地主都挖空心思把人的活动牢牢控制在手里唐代以后由于人力资源不再稀缺,政府地主只需要掌握土地就能把人束缚在土地上,由于劳动生产关系的改变,导致动员能力和兵员素质也因此降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9-19 03:21:00
气候冷暖以外 还得考虑水旱灾等破坏性因素 好像有点复杂@@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9 03:22:00
而且战国时期还没有一年两熟,跟后来一年两熟带来的总量提升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后世人口过多导致行政成本增加和人均产量降低,又是另一个问题有记录以来,中原基本三年两旱或两涝,直到49年为止,就没试过超过3年不受洪涝旱灾影响,但现代的行政管理技术可以让旱灾的影响大幅降低,那么主力应付特大洪水就容易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