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二战史有什么推荐书

楼主: cobrachen (mustang)   2020-12-03 22:31:44
※ 引述《wl00669773 (Jerry shou)》之铭言:
: : 推 cobrachen: 邱吉尔全面性的偏向轰炸机司令部,导致许多本来可以不 12/03 0
4:
: : → cobrachen: 死的船员死在冰冷的大西洋上。 12/03 0
4:
: : → cobrachen: 一个欠缺资源的英国,是不可能发动战略轰炸,偏偏邱吉 12/03 0
4:
: : → cobrachen: 尔不这么认为。 12/03 0
4:
: 很多人都会说英国缺资源,不过坦白说这要看跟谁比拉。
: 如果英国都不行,世界上就只有美国能玩了
: 英国二战期间大部分的资源数量较战前是没有降低的
: https://imgur.com/KOXhAC1
: https://imgur.com/JuTg2TH
: https://imgur.com/AFJfFP4
: https://imgur.com/e4Ju5PP
: 基本上英国进口状况持续保持良好状态,本土又加强生产
: 整个RAF几乎都是战略轰炸派阿,不是邱一个人的问题
: 比起资源,其实英国更大的困扰是财政问题,为了拿美国的资源,英国几乎耗尽了黄金

: 战后英镑霸权终归落幕
英国的物资很多要靠海运,所以,维持海运航线的安全,才能够确保战争需要的资源不会
匮乏。尽管照片中的数据显示运抵的数量没有减少,但是,消耗在战争中是会大幅上升,
也就是说,海运需要提供的运输能量还有提高的必要性。如果还加上地中海与苏联这两条
路线上的运输需要,英国要维持的运输能量也相当恐怖。
邱吉尔自己也在1942和1943年提到过,他很担心大西洋航运被德国潜艇大幅阻绝的状况,
尽管当时英国和美国的运输船只建造量还勉强抵得上损失高峰期的数字,但是,这样下去
,想要在英国囤积物资和人员,作为反攻欧陆的代价会大幅提升。
要确保英国真的作为反攻欧洲的跳板,是战略轰炸无法达到的,如果英国方面的消耗大于
获得的量,那就和德国一样,最终会陷入一个僵局。
尽管英国在1943年上半年,物资抵达尚未发生大量下跌的状况,也可以说,英国尚未欠缺
物资,可是,海运的损失却是直线上升,而要降低海运损失的代价却又是小的可以,轰炸
机司令部一个晚上的战损量,就接近整个海岸司令部要求的巡逻机数量。这个很简单就可
以达到的事情,拖了一年多, 白死了很多人,浪费很多物资,而轰炸机司令部也没能让德
国潜艇的产量,训练和维修有一丁点的明显影响。
当然,我提到英国物资欠缺,应该加上,如果英国发生物资欠缺。英国是运气好,还没有
真的出现消耗大于获得的时候,可是,相对于那去去几十架的飞机,邱吉尔作为最高领导
人,在这方面的决定,确实太过于政治和宣传考虑,让本来不该牺牲的人牺牲在海上。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20-12-04 05:58:00
英国只有55%左右的商船队用来进行资源运输,事实上他们还有能力增加资源进口量。海狼击沉的商船还没有荷兰、挪威等被德国击败的商船国转交给英国的商船多。如油轮,1939~1943英国损失150万吨。而挪威投降时投奔英国的油轮就接近200万吨。1940~1941英国商船队损失率其实不高,SL.HX.SC三个航线运了10091艘次的资源到英国,有97%的海外资源运输都平安到达英国。1942~1943看似德国击沉数量上升了,可是那是因为美国人也参战了。而且美国的护航经验本身也缺乏,刚入坑自然是要被教训的英国商船在42.43时期就在美东吃了点亏,但是美国人参战总是利大于弊此外42.43年运输船损失上升还有对苏援助力道增强跟前线战场开拓(如火炬行动)等分散了护航力量。但是这对英国本身是要拓展攻势,而不是保护自身,能够开送是基于本土资源供应够稳定才能做阿。另外说,英国对于战略轰炸的重视也在防御面上有所展示 战间期对于雷达和防空火箭的尝试都是光在雷达上就投注大概三艘kgv的钱,你说值不值?我觉得超值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0-12-04 08:00:00
请注意避免多行连续推文
楼主: cobrachen (mustang)   2020-12-04 10:15:00
雷达的相关研究和布署,即使没有战略轰炸也会形成,两者并无直接关系42年被击沉的数字上升,也是因为在大西洋中间有个德国潜艇可以相当程度自由猎杀的区域,这不是经验能够弥补的,还要加上护卫船只的比例过低,所以损失不断攀升。当然,英国的到43年4月还没有真的到运输船只数量紧绷的时候,但是,邱吉尔也说他很担心这个趋势的发展,而明明摆在眼前的解决办法是轰炸机司令部资源的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可是,他宁可让运输船只和人员多牺牲也不愿意拔一点毛尖尖无论英国有没有办法继续维持运输船只数量上的需求,和英国有没有重视较低损失,我想这是两件事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0-12-07 07:44:00
这讨论好像有点分歧了?一边在说战略轰炸应该分拨一点战力炸敌潜艇基地后勤 稳固自方后勤 另一边在说应该投注资源在耗费良多的尖端技术与跨洋反攻 两边没有互斥吧?
作者: mp6c04 (小白)   2020-12-07 13:15:00
蛇大的意思应该是,大量轰炸潜艇的生产,保补基地,效果还不如将十分少量轰炸机改装成长程反潜巡逻机有效。不过可以理解RAF试图直接从生产源头来解决问题,成效不彰又是另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