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7v333 (蠢与穷)
2019-05-19 23:11:36一直发系列文会不会让人觉得很烦啊? 0.0
这篇想谈谈识字率&邮务系统、当兵,如果可以,提一下勋章授予
在进入正题前,先看一下wiki亚历山大二世(1855年—1881年在位)
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失败后着手国内改革,亚历
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实行解放农奴政策(二一九法令),设立地方自治议会
,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
刚刚重新咕狗到的,我先前一直把这段记成他孙子尼古拉二世时候发生的
(斯托雷平的改革),不过看来这是事情也不是一蹴可及
1.识字率&邮务系统
我们可以从故事的人物大概了解一下初等教育普及的情况
哥萨克老人、长辈“大多”不识字,跳过不提
娜塔莉亚
米季卡的妹妹,米季卡是葛利高里的好哥们,娜塔莉亚年纪可能比葛利高
里小。娜塔莉亚爱上葛利高里,执意嫁给葛利高里,但葛利高里不爱她,
后来跟阿克希尼亚私奔,娜塔莉亚偷偷写信、托人带给葛利高里,希望他
能回家
葛利高里
回信给娜塔莉亚,只写了短短个字:“你自己生活吧—葛利高里”。当兵
有跟家人书信往访,书中没说是不是他自己写的,不过我猜应该是
杜妮亚
葛利高里的妹妹,葛利高里大概在1917、1918年回家,看到妹妹顺道揶揄
了一下,说他终于成年,长成一个漂亮的姑娘。葛利高里入伍,跟家人书
信往返,大多是由杜妮亚念给大家听(信好像也是他写的)
彼得罗
葛利高里的哥哥,第一篇有提到哥萨克要当四年兵,在1912年,他应该已
经退伍(估计年纪=成年+4+N),后面有提到一次世界战,彼得罗重新入
伍,某次寄来一封写的歪歪斜斜的信,在结尾部份,彼得罗有提到,请原
谅我字写的乱七八糟,因为是骑在马上写的
他们三兄妹的年纪差距可能有点大,有点怪
米哈伊尔(米哈卡)
与葛利高里同年龄,贫穷的哥萨克,起初施托克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
来到村里(算是渗透吧?),他用讲故事、聊天的方式吸引到一些哥萨克
,米哈卡是其中一员,施托克曼会找书让米哈卡唸书给大家听
哥萨克士兵&本丘克(布尔什维克党员)
这段是本丘克煽动哥萨克士兵支持革命政府,哥萨克士兵对本丘克说的,
你不像一般的军官,你对我们很好,也不会骂我们,还会给我们送来报纸
,嗯....终于有东西可以拿来卷菸了 XD
旁边一位哥萨克补充,我们会先读过,再拿来卷菸。从这个章节的描述,
军官、士兵基本是分开的,后来甚至成功煽动士兵,把军官全都逮捕,军
官应该识字,而士兵虽然并非全识字,但还是能找的到识字的
从许多章节的片段看来,30岁以下的识字率很高,连贫穷的米哈卡都识字
,再把时间点往回推,估计差不多在1885年左右,俄国的初等教育才比较
全面,也就是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大概花了30年的时间达成当初的目标
故事中,在葛里高里入伍、彼得罗上战场,可以看到大量的书信往返,书
信的内容,其实满多问候、闲话家常的,比如说:你的爸爸、妈妈、彼得
罗、达妮亚、娜塔莉亚、杜妮亚向你问候(把家人每个人都写上了),或
是家里母牛生了小牛、或是说前线的状况、或是缺什么物资,希望家人寄
给他,内容简单,但字还满多的
此外还有物件寄送,像葛利高里有寄钱、勋章(?忘了)回家,家人好像
也有寄某某果干(又忘了)给两兄弟,哥哥还另外跟家里要了衣物还是什
么的(细节全忘光光了)
我先前的印象,“电报”还满贵的,逐字算钱,从他们的书信往返,我相
信这绝对不是电报,肯定是用“写”的,因为跟我行文一样,满囉唆的(囧)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可以当作他们识字的一个旁证。而同时,多少也点出
俄国当时拥有不错的邮政系统,不然很难做到这么大量、准确的信件、邮
件投放
2.当兵
开头的第一篇,我有提到哥萨克要当四年兵,而当时我也以为所有的俄国
成年男子都要当四年兵,后来看到革命,从布尔什维克训练工人用马克沁
机枪,到正式的红白内战,里面提到几个片段,比如
派给本丘克训练的16个人,职业、出身种族也不尽相同,里面职业有搬运
工人、排字工人、冶金工人、采矿工、面包师、钳工、机车修理场工人;
种族有俄罗斯化的希腊人、德国人、亚美尼亚人(或许种族是主要的关键)
而正式交战时,出现了有些人没等发命令就开枪,因为他们忍受不了战场
这种紧张的寂静,这让听到枪声的本丘克非常生气的又喊又骂
看到这两个片段,让我有些混乱....
我个人的猜想,或许沙俄对哥萨克的统治比较接近明朝的军户,他们生来
就是有当兵的义务,而其他地区可能未必有这种义务
详情如何我不清楚,不过当我开始打这段,忽然想到一些例外的情形
比如可能也要当兵,但是他当兵运气好,没去实战单位、或是刚好没遇到
战争、役期结束后才去当工人;或是俄国不信任刚归化的外籍人士,所以
不让他们当兵,都有可能
但详情如何....这可能要请有研究这方面的高手帮忙解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