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英帝国转战四海的戈登 [上]

楼主: a435007 (阵雨)   2019-05-14 14:04:26
偶然查到太平天国动乱 外国雇佣兵 常胜军的资料
觉得戈登这家伙的故事蛮精彩的
所以整里了一下 分享给大家~
查理·乔治·戈登 (Charles George Gordon)
英国伦敦人 十九世纪军事家 外交官 苏丹总督
也因协助平定动乱 获赐黄马褂而得到“中国人戈登”之称号
最后于马赫迪战争中阵亡
戈登于1833年 出生于伦敦的伍尔维奇 受军人世家栽培薰陶
15岁时进入皇家军事学院 19岁时完成学校 官拜少尉
随即前往皇家工兵学校实习至21岁 升中尉
公元1855年 初生之犊 出道战-
1855年 克里米亚战争吃紧 戈登被派至战场并参与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
随后也参与了英国与帝俄的金伯恩战役
战争结束后 伴随国际和平委员会划定俄国和土耳其在比萨拉比亚的新国界
期间在小亚细亚的完成调查工作 丰富了自己的学识
1858年 25岁的戈登回到英国 出任工兵学校教师 隔年升上尉
公元1860年 转战中国-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戈登参与志愿军 跟着英法联军的后援队来到中国
没赶上大沽口炮台攻略战 但赶上火烧圆明园的行动
该年10月 《北京条约》签订
增加了天津为通商口岸 并开辟英法美租界
天津英租界首先开辟时
担任工兵上尉的戈登是划定界限和规划道路的主要设计者
中国当局的中央动荡虽平 但自公元1850年起的太平天国之乱仍然持续
太平军攻占南京(天京)后 与清廷形成割据对持之势
因受太平军直接的邻近威胁 上海的欧美移民与富商合组了国际部队
是为由美国人华飞烈指挥的洋枪队
与太平军互有胜负的洋枪队以军纪败坏而恶名昭彰
华飞烈曾因乏饷 纵兵劫掠店舖、官署 抢得银洋七千 黄金百两
公元1862年 9月 华飞烈在慈谿阵亡
继任的法裔美籍指挥官白聚文 其掠劫行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终于因劫掠私分朝廷军饷四万银元而遭撤职
公元1863年 3月 升任少校30岁的戈登接手洋枪队的指挥权
戈登严禁洋枪队士兵劫掠 军纪严明
在军事上也重整军队并支援常熟成功 很快得到士兵们的尊敬
李鸿章的淮军与戈登率领的洋枪队密切配合 在江苏的战场上频频得手
太平军逐渐失利 戈登的洋枪队开始被称为"常胜军"
公元1863年 苏州杀降-
清军战略成功 南京被围
南京的门户重镇苏州更是被淮军与常胜军重重包围
但因为太平军重兵防御以及有安装重砲
联军围城许久仍攻苏州城不下
1863年 11月 戈登获城内奸细探知了苏州守将谭绍光与将领不和这一重要讯息
随后在操作下 安排了有意投降的将领至清营内与李鸿章谈判
谈判结果是降将愿意杀谭绍光献城
但一方面李鸿章担心是诈降 而以郜永宽为首的降将也担心投降后有变
为消除郜永宽等人的疑虑
戈登担保"投降之后将保证降兵降将的安全"
公元1863年 12月 苏州守将谭绍光被杀
郜永宽等人遵照协定献城投降
大功告成后 清军却发现苏州城内的一些异常情况
像是郜永宽等降兵依然没有剃发
以及苏州城内的降兵比谈判时透露得还要多 (当时说能战者不超万余人)
一系列下来的讯息 让李鸿章有意杀降
先是让常胜军驻守在苏州城外
再来设鸿门宴捕杀郜永宽等人八名降将
后更坑杀太平军降兵 (数量有说两万 又说十万)
杀降一事激起戈登强烈的不满
痛骂清军不讲道义 与之断交
又提着火枪闯帐要找李鸿章"算帐" 逼得李鸿章四处躲藏
由于找不到李鸿章 戈登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李鸿章下台 否则就率“常胜军”进攻淮军"
后率军返回昆山 同时透过外交手段希望英国政府能够协助 迫使李鸿章辞官。
因为这一连串的操作 让苏州杀降一事曝光
一时中外舆论都将矛头对准李鸿章 其中西方皆指责李鸿章为“亚洲的野蛮人”
但最终李鸿章的作为受到朝廷的支持 认为是非常时期必要之举
并借英方调解 让李与戈登重修旧好
公元1864年 “中国人戈登”-
1864年 戈登与李鸿章合作攻陷常州之后 常胜军受重金解散 (十八万两白银)
戈登受英国政府外调离开中国
离去前 李鸿章奏请两宫太后封戈登为提督 赏黄马褂
伦敦当局也晋升他为中校并赐“巴斯勋章”
为纪念这支常胜军 公元1866年于上海更设了"常胜军纪念碑"
查理·乔治·戈登 回到英国之后
负责于泰晤士河南岸格雷夫森附近的要塞指挥皇家工兵
但之后又被调派至世界各处
以维护日不落帝国的权益....
待续....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19-05-14 14:29:00
谢谢分享
作者: hit0123 (@@")   2019-05-14 14:59:00
杀降真的是中国传统恶习
作者: KJK7 (.......................)   2019-05-14 15:04:00
感谢分享,比较好奇,国外真的就不杀降兵吗
作者: a25172366 (Ei)   2019-05-14 15:20:00
感谢分享,好看
作者: Rinehot   2019-05-14 15:34:00
杀不杀是一回事 但是讲了不杀又杀 叫作保的人面子往哪摆
作者: b18902040 (乌龙茶)   2019-05-14 15:52:00
嘴说不杀然后杀光光。讲话没信用。
作者: KevinYouklis (YOUUUUUU)   2019-05-14 16:04:00
HIT0123 近代西欧国家真的会守信用 古代西方杀降 坑人也没中国那么离谱
作者: T50 (打不赢二二)   2019-05-14 16:12:00
也没特别少。可是这已经19世纪了,早过了无毒不丈夫的年代再说国族主义兴盛下,屠杀本国本族人还真是特别的政治不正确日耳曼都统一了,中国打掉四分之一人口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9-05-14 16:49:00
重点是戈登担保不杀 结果杀降是在损伤戈登的信用
作者: proletariat (Die Ruinen von Athen)   2019-05-14 19:10:00
原来是金毛赵二虎?
作者: vwpassat   2019-05-14 19:14:00
电影‘投名状’苏州成杀降,就是改编自李鸿章与戈登这一段故事吧!
作者: rosseta0702 (0.0)   2019-05-14 19:21:00
不守信用真的很恶心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9-05-15 10:10:00
想请问,我曾经看到有文章说,当时左宗棠入伊犁时,中俄关系紧张差一点中俄开战.当时戈登有担任清政府的顾问幕僚请问是真的还是假的?文章说戈登建议清政府要有打长期战坚持数年的准备
作者: f051372   2019-05-15 12:46:00
不能杀~~~放开我~
作者: AlisaRein (AlisaR)   2019-05-15 16:11:00
西方传统上是为了要换赎金所以倾向不杀
作者: skytank (蔺冻最 屌雅没)   2019-05-15 23:40:00
鬼佬原则,要讨价还价请在契约订定前,千万不要事后毁约白人是个契约至上的文化,承诺会被视为契约一部分而中国人的承诺基本上跟屁一样,这么说应该是文化差异XD要杀降请事前杀再坦承就算了,承诺完还明目张胆杀...难怪到今天西方看中国还是一副XX样,只能说前科累累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9-05-16 01:27:00
讲的嘴角都泡沫,有听过梅尔马地大屠杀吗?
作者: vwpassat   2019-05-16 02:58:00
19890604大屠杀,死了三十万人。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05-16 06:19:00
美国也是啦,伊朗在国际法庭告赢美国,美国第一时间就把条约撕毁,不允承认,这不叫事后毁约什么叫事后毁约?美国不甩国际法庭也不是一天两天,人家是大哥,没办法所以你的看法是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原来这叫文化差异阿普的做法就是撕毁逼你重签,这算什么契约精神?中国是很阴险的暗着来,美国是光明正大明著来,差别在这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9-05-17 01:06:00
大哥是对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5-17 01:43:00
退出是否是撕毁,恐怕要看是否有退出条款有些协议是随时可以退出,要先提前公开告知西方传统观念是不喜欢用骗的阳奉阴违不能骑驴找马假装遵守其实一直作弊不玩了就公开声明不玩,依照规则退出那样在西方观念其实不算损毁协议只是双方照某种规则提早终止契约东方比较不在意这种契约精神,撕破甚至不承认西方是即使我已经决定离开协议...还是照规则执行到事先通告要走的最后1天就像1987美苏INF中程核武条约是无限期但有跳出规则,所以美国提前通告通告完仍继续遵守契约精神,直到正式退出东方观念可能觉得,阿干,反正就破坏约定嘛但西方文化的政权很在意这种过程细节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5-18 07:06:00
看哪个西方。英国当年特别强调守契约的一大原因在于,大英时乃日不落国,又特别强调商业,重商国家不重契约?最好这样商业能够兴旺。美国法律继受当年全球大哥英国,而且也重视商业。整体而言做事风格倾向强调守契约很正常。关于契约退出条款。商业重视的是赚钱,尤其是有效率赚钱,所以契约里面加入符合特定条件得解约的条款很正常。有其他更赚钱机会来临时,这边不赚钱的约定把钱赔一赔,好把钱转去做更赚钱的生意,这在商场很正常。洪水来了,还在那边为了守约定而不走,这种守约精神不是商业守约精神。商业守约规定除了事先签约各方明文书好写入的退出条款,也有一些习惯上不必明文写入契约的退出条款。因为还是那句话,商业守约精神的基础在于赚钱,守约这行为是不得不守以维持商业运作。商业精神的最高条款是马克思那几句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5-18 12:55:00
中世纪到近代商业的过渡期,西方也不守信但付出惨重代价.皇室老是举债不还倒帐丢掉信用,就更难借钱,更容易倒债破产不断恶性循环,信用逐渐因为商人抵制而建立无信用垃圾王权们被迫屈服,走向正路毁约还是可以,但有一定惯例默契这种体系或商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突然诞生南美那边就没有像美国是继承英国商业文化西班牙可以说是人类史上最爱赖账倒债的王朝
作者: giunrz (一条鲁蛇)   2019-05-20 12:48:00
赏黄马褂还留影 真的很猛
作者: watwmark (水印)   2019-05-24 13:56:00
想请问 李鸿章在对岸评价是被视为卖国贼的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