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杀戮 on killing 15 越战的伤痛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11-16 02:32:34
50多年前, 甘迺迪曾在打败尼克森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后, 马上在1961年就越南局势发
表了谈话, 矢言捍卫自由世界, 慷慨激昂地呼吁盟邦加入这场胜负难决的大战-
但12年后, 1973年一月在巴黎签署的合约标志了美国自两次大战以来- 甚至是1812年以来
最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挫败. 伴随着西贡沦陷, 美国势力灰头土脸地离开这块伤心地, 越战
带给美国社会的创痛和打击自不待言, 在撤离越南背弃南越的同时, 也对东亚的局势产生
深远的影响- 我国即深受其害.
我这里无意讨论越战的各项细节和结果, 那已经有太多资料了, 这里只专注在本书探讨的
部分- 得到PTSD的150万名越战老兵. 1989年笔者为了撰写本书曾访问海外战区老兵协会
(VFW), 期间在分会大厅和一名老兵Roger访谈. "关于越战, 最痛苦的事情有一半就是我
曾经杀过人."
"另一半则是当我们返乡后, 没人懂我们."
为何越战结束后会有如此多的老兵始终走不出越战的伤痛? 这问题到今天已经有很多解答
了. 我们先前讨论过杀人反应的各个阶段- 担心, 兴奋, 后悔, 合理化和接受. 现在让我
们把这模型套用到越战老兵上, 以了解为何合理化和接受阶段在越战老兵上失败的原因.
与美国更早参与的多次战争相比, 大多数能帮助老兵合理化与接受杀人的方法, 在越战期
间都反其道而行. 传统的合理化方法包含:
1. 士兵的同袍与指挥官须不断告诉士兵 ”干得好! 你干的事情是对的!” 最重要的物质
表现方式之一为勋章和奖励, 以鼓励并安慰同袍与属下.
2. 年轻士兵身旁需有相对成熟年长的同袍, 既是榜样也能稳定军心.
3. 交战双方都须遵守战争行为与交战法规(例如1864年就生效的日内瓦公约), 已尽可能减
少平民伤亡和暴行.
4. 在后方规划安全区, 让士兵于轮调期间得以进行放松和减压.
5. 士兵在受训期间和作战时, 身旁都需要一位亲近, 可信赖的友人.
6. 从战场上撤下的士兵需要一段冷静期.
7. 士兵需要知道己方最终获胜的讯息, 以及他们牺牲后取得的战果和成就.
8. 举行游行和树立纪念碑.
9. 战后与同袍的重聚和通讯.
10. 士兵的亲友让他们感受到由衷的, 温暖且羡慕的欢迎. 不停地向他保证这场战争是必
要且正义的.
11. 能让士兵骄傲地展现自己的勋奖章.
但不幸地, 在上述合理化的方法中, 除了第一点外, 其他各项不是微弱到根本不存在就是
反其道而行, 反而造成越战老兵们更大的苦痛.
年轻人的战争
在过往人类所有的战争中, 战斗员多半是年轻人居多, 但在越战中, 美军参战人员的平均
年龄比过往任一场战争都还要小. 大部分越战士兵都是在18岁被征召入营, 在战场上度过
他们人生中可塑性最高, 也最脆弱的阶段. 发展心理学有一个理论, 这阶段是人类心理与
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每个人都在这阶段建立起稳定与持久的人格结构和自我意识. 在过
往的战争中, 年长的士兵可以做为年轻人的榜样和战争冲击间的缓冲, 但在越战时, 多数
士兵入伍时都不超过20岁, 就算是士官, 在越战后期的速成学校毕业的士官分发部队时,
他们的训练和成熟度比起士兵们也只多了几个月. 许多ROTC毕业的军官, 他们下部队后和
他们带的兵相比, 一样也多不了几个月.
在越战中, 很难有明确的界线区分战斗员和平民, 这是一场由不成熟的年轻人带领另一群
更不成熟的年轻人打的肮脏战争. 他们在丛林和乡村间进行一场又一场无休止的恶战, 体
验到战争的恐怖, 而这种恐怖也注定会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越战退伍联盟有一次在佛罗里达聚会, 与会的一名老兵讲述他同为越战老兵的故事: 他们
训练我杀人, 把我送到越南, 但他们从没告诉我- 我要跟小孩子打仗. 对无数越战老兵而
言, 这句话就代表了他们在当时的处境. 撇开那些和北越对战的大型会战和行动, 越战大
部分时间都在对抗南越当地的反叛力量, 美国大兵的对手不是身穿正规军服的士兵, 而是
穿着平民服装的男女老幼. 战争的传统规则因此遭到破坏, 平民伤亡和暴行, 以及随之而
来的创伤大量增加. 当敌人的小孩就在战场, 在父亲尸体旁边哀悼, 甚至朝着你丢手榴
弹的士兵根本就是小孩- 那合理化的标准方法就几乎起不了作用. 北越和越共也深知此点
, Al Santoli的著作 “To Bear Any Burden”中就有许多精采的访谈纪录, 其中一则是
访问前越共特工 Truong “Mearly”. Mearly自己就说过 ”我们训练小孩丢手榴弹, 除
了制造恐怖, 另一个目的就是让美军士兵朝他们开枪, 这能让美国人觉得很羞愧, 就会开
始责怪自己, 并指责自己的士兵是战犯.” 这方法的确有效, 最终一个疲惫的大国终于决
定带着恐惧和沮丧, 从这个漫长的恶梦中撤离.
无所遁逃的战争
John Keegan在他那部”作战的面貌”中, 从过往数百年来到现代战争中得到一个结论:
战争的持续时间和深度随着历史演进而增加. 在中世纪到15-16世纪, 战争往往只持续数
小时, 战场深度也不过就那几百码; 17世纪以降到拿破仑战争, 虽然战争规模大幅扩大,
战场深度也增加不少, 但依然有明确的前后方之别; 但到现代战争, 战场的危险区域延长
至后方好几哩深, 战事也持续数月以上, 甚至与下一场战事重叠, 形成经年累月, 无休无
止的战争. 这种没得让士兵休息的状态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两次大战期间, 参战国是
用轮调让士兵得以休息, 而到了越战, 则根本没有真正的后方. 这种无休止处于前线的压
力也造成后续潜在的, 严重的心理伤害.
孤独的战争
在以往的战争中, 美军士兵多半是一起受训, 一同赴战场, 关系密切的同袍, 共同体验第
一次战斗经验(如果不算后来的恶名昭彰的补充兵制度的话). 在二次大战时, 美军只知道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必须战胜的战争, 或起码等到他因参与作战任务累积的”战分”到一定
程度才能离开战场. 无论如何, 对士兵来说, 战争会在哪一天结束, 既不确定又模糊.
但越战则和之前或之后都不同. 除了少数例外如长期的志愿役和职业军人或特种部队外,
越战时多数的陆军都是12个月的补充兵, 海陆则是13个月. 所有人都知道, 除了精神受创
或战斗中负伤, 那只要一年就可以离开这个地狱, 在这种情境下, 许多士兵就以漠然的心
态度过这一年. 因此同袍间的紧密关系也不可能像之前的战争一样, 加上大量使用药物,
必须尽量在前线附近随时准备作战的心理, 造成在越战当下的精神伤员居然为有史以来最
低. 但实际上, 许多战斗员只是借由逃避与强忍自己的痛苦经验, 用数馒头的方式告诉自
己快离开了. 这种轮驻制度在短期间内能让战地当下的精神伤员比例大幅降低, 军方的精
神科医生一度也以为自己终于战胜了战场精神创伤这个古老问题, 但那是以另一种更惨痛
的代价换来的, 而美国人很快也就体会到了.
二战士兵进入部队后就要全程参战, 就算是补充兵, 也知道自己要到战争结束后才会离开
单位, 因此他们都会尽力建立自己和部队的关系. 二战的老兵多半都能发展出非常成熟,
毫无保留的关系, 而大部分甚至毕生都会和当年的同袍保持联系.
但越战时期, 大部分士兵不是和同梯一起下同一个单位, _而是像当年二战的补充兵一样
孤身一人被丢到单位. 虽然这些菜鸟不用几个月就能熟悉战场, 也会多几个朋友, 但不用
太久, 他的朋友就会战死, 负伤或时间到了离开, 而他也很清楚自己也只是在数馒头. 部
队的士气和向心力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除了菁英部队外, 其他单位的士兵不过就是一群来
来去去, 自己也等著离开的临时公务员. 同袍间形成神圣的紧密连结的过程 , 往往是士
兵作战时能各尽其责的最重要因素, 也是在过往战争中维系美军士气的基础, 到了越战却
相对弱化不少.
第一次药物战争
士兵得以延缓心理创伤出现, 除了轮调政策外, 另一个搭配的因素为当时新出现的一种强
效药物. 在越战之前, 士兵麻痺自己的手段是酗酒, 越战当然也不例外, 但越战是第一个
为了强化士兵作战能力而大量使用现代药物的战争. 镇定剂与硫代二苯胺
(phenothiazines)等药物被大量使用, 出现精神创伤的士兵会送到战区附近的照护所, 并
开始服药. 这种方法一度被吹捧为降低精神伤员后撤比例的主要因素. 同样地, 士兵为了
解决压力, 也自行开处方- 吸食大麻, 鸦片及海洛因. 这些药物短期内- 至少在越战初期
是非常有效的, 但假如士兵在没有消除压力因子的情况下服药, 那药物就会抑制或取代原
本能产生效果的心理机制. 最终, 这些药物只是让老兵更压抑自己的痛苦, 而延后到他们
回国后才发作, 最糟的情形是- 这些药物治疗反而让创伤更强烈.
未完全洁净的越南战争
安排作战部队以完整编制跋涉返乡或坐船回港, 士兵在这漫长旅途中得以享受一段冷静期
, 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 但越战美军与此无缘. 军事心理学家Arthur Hadley曾在二战
期间担任心战指挥官, 之后对主要的战士射会进行研究. 他的结论是, 所有的战士社会,
部落或国家, 都会对返乡士兵进行某种净化仪式. Richard Gabriel也了解这种仪式的重
要性- 社会向来知道战争会改变人, 原始社会经常要求返乡士兵接受净化仪式洗礼后, 才
能重新加入原来的社会. 这种仪式可以形成一种减压机制, 消除士兵的罪恶感, 告知士兵
自己的行为是必要的, 受他保护的群体也会感激他, 最重要的- 群体内心智健全的正常人
也欢迎他.
现代军队也有类似的净化机制. 二战返乡士兵经常在运兵船上共处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在
船上互吐苦水, 惋惜战死的战友, 而等到他们踏上故土时, 都是热情, 友善的民众举著旗
帜高呼口号, 带着景仰的眼光欢迎他们. 他们的妻子和父母, 子女都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 父亲参与了这场捍卫自由世界的圣战而感到无比骄傲, 他们在社区间获得广泛的敬重.
这些机制如同古代的净化仪式, 目的都是洁净返乡士兵.
但在越南, 老兵没有这种在船上和同袍推心置腹一同疗伤的机会. 他们多半是形单影只地
坐着飞机回到美国, 下飞机后没有人欢迎他们(后期愈是如此). 没有人告诉他们: 你干的
事是对的, 你是正常的. 在这种情形下, 老兵们也只好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罪恶和愧疚都隐
藏起来.
越战结束后, 许多国家学习到美国得到的教训. 福克兰战争结束后, 英国舍弃空运作战部
队回国的方式, 改以海军运兵船载运地面部队回国. 这让他们度过一段沉闷, 但能集体疗
伤的穿越南大西洋之旅. 1982年以色列在入侵黎巴嫩行动后也采取类似作法, 让士兵以所
属部队为单位进行聚会, 让这些在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数月的同袍们一起宣泄情绪, 对参
与的行动提出疑问和批评. 美军在之后的格拉那达, 巴拿马, 阿富汗和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 也都是以完整编制离开战场, 目的是让脱离战争的部队继续保持稳定的军心和士气, 对
士兵的心理健康而言, 这也是必要的步骤.
失败的越战
即使越战老兵想要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 自己的行动也是必要的, 但1975年西贡沦陷却
让这样的信念
崩盘. 越战老兵不似一战老兵可以去法兰德斯凭吊战友; 也不像二战老兵可
以去诺曼第海滩缅怀当年英烈的岁月; 他们也无法像韩战老兵那样, 可以到仁川纪念登陆
战. 参与其他战争的美军士兵都可以到那些国家, 去沐浴在当地居民的感激和荣光下, 但
越战老兵, 通通没有.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 就是他们战败了, 同盟国覆灭了. 也许等到苏
联垮台, 冷战结束后, 我们可以说在越南并没有战败, 只是一场战事的失利, 我们只是一
时失利, 但最终还是打赢了战争- 但对越战老兵而言, 这个”胜利”也晚了10多年, 而他
们连起码的安慰都得不到.
不受欢迎的老兵
对老兵来说, 最重要的两种公开表扬, 肯定的方式是游行与纪念碑. 前者是欢迎返乡士兵
, 后者是纪念战死的同袍. 但越战老兵只不过依照指示和命令行动, 却没有游行欢迎, 也
没有纪念碑. 相反地, 他们感受到广泛的敌意, 让他们耻于穿军服, 连带对自己在越南的
行动也产生了质疑. 更不用说那个迟到21年的越战退伍军人纪念碑. 建造过程充满屈辱和
误解. 那个纪念碑的原始设计并没有纳入传统必备的国旗和雕像, 只是个刻满死者名子,
代表耻辱的黑色伤口. 最后老兵团体得靠抗争才争取到国旗的摆放. 20年后, 数以千计的
老兵才能在纪念碑的旁哭泣, 而绝大多数美国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苦难. 即使如此,
依然有众多的老兵宁愿继续把苦痛压在深处, 拒绝走出伤痛, 而逼他们这么做的社会也没
有权力要求他们走出来.
孤独的老兵
美军在越战的经验和先前所有战争都不同. 一班来说, 美军士兵只要一结束轮驻, 就切断
与部队和同袍的联系. 几乎没有退伍的越战老兵会写信给还在部队的同袍. 战后十多年来
, 也很少有两名以上的同袍聚会的情形- 这与光荣的二战老兵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事后的
研究显示, 许多老兵觉得自己抛弃了同袍, 让战友继续在越南战场上受苦, 这种强烈的内
疚感, 使得他们多数时候根本不想知道被他们抛弃的战友的下落. 这些老兵要到越战结束
20多年后, 才能克服这种情绪, 开始组织各式各样越战老兵联盟. 对越战老兵而言, 战后
岁月不仅漫长, _且更加寂寞.
被羞辱的老兵
对老兵来说, 比游行和纪念碑更重要的, 是日常生活受到的态度. 社会大众的支持是老兵
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而英国社会在两次大战后对老兵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导致他们
不少人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连英国的学者自己都能察觉到这现象, 那身处更不友善环境的
越战老兵, 岂不是更加恶化?
越战初期美国社会大体上还是支持这场战争, 但随着反战风潮日益高涨, 这场战争的正当
性也愈来愈受质疑. 许多老兵在下飞机后, 等待的不是鲜花和游行也就罢了, 而是嬉皮等
美国爵卿的羞辱和痛骂. 他们被指责为婴儿杀手, 杀人犯, 连演艺圈名人如珍芳达这个碧
池也在电视上大加痛骂这场战争”简直不公义到极点”(难道放手让共产势力赤化越南就
是公义的表现? 干). 没人对这些老兵说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也没人会安慰他只不过
是尽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到最后这些饱经羞辱的老兵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对的
, 到最后连自己的精神状态都开始怀疑. 到最后, Richard Gabriel估计有整整50万名到
150万名不等的老兵都出现程度不一的精神衰弱现象.
士兵感到孤单时, 精神伤员就会大量增加. 国内逐渐增长的反战情绪, 也造成这些远离家
园的士兵心理上更加孤单. 包含Gabriel在内的众多研究者都指出, 士兵出现孤单感的征
兆之一是寄送到战场的绝交信开始增加, 伴随美国国内一场又一场的反正游行, 士兵女友
, 未婚妻甚至妻子抛弃的情况也愈来愈普遍. 对家园的亲友是士兵最大的感情寄托, 越战
初期因精神创伤而后送的比例只有6%, 到1971年, 这数字增长为50%
但对老兵最严重的侮辱要到他们返乡后才会发生. 越战老兵经常受到肢体和言语攻击, 甚
至在机场遭人吐口水. 许多美国人不相信- 或说不愿相信真有这种事, 但许多老兵后来都
指证历历, 把自己的经验出书. 打仗打了好几个月的士兵遭到这种待遇却很少发生冲突,
这显示他们的精神状态. 他们许多人因连日跋涉而疲惫不堪, 而又还没办法从在异国作战
的文化震撼中恢复过来, 也奉命不准做出有辱部队的情事, 又担心误了班机. 反战人士早
已从经验中知道返乡士兵的弱点, 与世隔绝又孤单的老兵就常在这种情形下被反战爵卿缠
上并羞辱一番. 这是最差劲的待遇, 而最好的待遇- 也就只是漠不关心. 某个层面来说,
每个心理健全的人只要曾经执行过杀人任务, 多少都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因此他们必须花
上好一些日子去合理化和接受这种行为. 但许多越战老兵从未对人提起过这些经历. 他们
受到社会的屈辱和否定, 默默地, 潜意识地也认为自己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 精神创伤也
就更扩大, 成为自己最深的恐惧和内疚.
反战人士用尽各种手段, 只有一个目的: 否定中华民国(大误)…我是说让这场战争达不到
效果. 其中一个方法是篡夺传统的战争象征并据为己有, 像是把象征胜利的V手势说成反
战手势; 在战亡将士纪念日开大灯(传统上为表达悼念), 表达为要求政府结束战争; 将旧
军服当成反战服饰, 而非服役的骄傲象征; 欢迎返乡的游行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让返乡
士兵上台讲述自己的战场经验, 并引导到反战的方向.
一只饱受同胞攻击的作战部队, 承受这么多的苦难不仅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前例, 恐怕在西
方文明史上也是第一次. (在伟大的中国也有, 颗颗)
作者: apple30 (guiguigk)   2017-11-17 23:15:00
国军的问题是因为有人抹黑吗?大家都当过兵,谁都知道问题在哪?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11-17 18:22:00
其实我内文的最后两段主要是在讲留在大陆的国军下场国军内部目前当然有一狗票问题 但不在我讨论的重点上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7 18:16:00
有强者能分析国军跟日本自卫队的组织、运作、经费、军工业的比较吗?
作者: wmke (肥宅会飞吗)   2017-11-17 16:56:00
不正视国军内部的问题,只想怪舆论不支持军队,难怪要完蛋台湾有将近一半的人当过兵,说国军大众印象差的原因是觉青抹黑是要笑死人XDDD
作者: nickro1990   2017-11-16 03:13:00
推,好惨
作者: jiayuan (jiayuan)   2017-11-16 05:32:00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7-11-16 06:22:00
这倒是让我第一次对那些美国爵卿起了些厌恶
作者: sf073271659 (呆头尧)   2017-11-16 06:36:00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6 08:19:00
比对一下台湾觉青 一切都一目了然惹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11-16 08:21:00
受同胞攻击的作战部队..在中国也有... <- 啥?
作者: zaknafein987 (苍)   2017-11-16 08:30:00
作者: dodoyo0216 (废物叔)   2017-11-16 09:26:00
攻击敌国平民与屠杀本国民众水准差很多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16 09:39:00
起码在美国不会被国高中生拖出去打
作者: ab4daa (nooooooooooooooooooo)   2017-11-16 09:40:00
相对美国人骂兵是婴儿杀手 越南人训练小孩就没被骂吗
作者: trumpete (流浪)   2017-11-16 10:20:00
蓝波 第一集 拍得真的很好!!
作者: t2e0r4y6 (阿哀喔哀)   2017-11-16 10:27:00
发动战争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刽子手、婴儿杀手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11-16 10:38:00
因为是抗暴争自主的战争嘛(摊手)但说老实的 很多反抗巨大权力对象的团体 假如没因高压溃散 最后往往发展到内部严酷洗清异议份子的高压独裁状态 为了对抗高压独裁一言堂 到了最后为了维持自身团结自己变得更加高压独裁一言堂 对人类的组织能力与追求人类价值都是莫大讽刺最后个人直言 一个不允许异议(反战 人权 etc)的社会才恐怖 真正恶心的是那些政客 送自家子弟上战场又漠视士兵不得不打平民 然后为了维护自身支持度坐视反战派与军人起冲突 甚至霸凌军人都能漠视不理 掘尽社会议题与支持与献金 已经没用了污了手的退伍军人当消耗品抛弃自己双手干净享尽好处还当好人 这才是真正天杀的家伙们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6 11:42:00
所以结论还是 民主的弱智选出来的人
作者: MnWolf (厨余制造者)   2017-11-16 12:50:00
本岛的退伍老荣民之前还有被羞辱的不是吗?一些偏颇的抹黑跟讽刺不就米国爵卿的翻版
作者: assasin92 (←我 不 帅!)   2017-11-16 13:10:00
话说回来 阿富汗战争后的苏联士兵应该比美军更惨.....
作者: Kowdan (尻蛋)   2017-11-16 13:16:00
作者: wistful96 (wistful96)   2017-11-16 13:19:00
台湾正把上面上述错的方式全部做一次,下次战争只会很惨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11-16 13:22:00
最该死的就是不该采用轮调制度 应该像韩战那样 但可惜的是政客为了选票不敢得罪选民 军方也只好让他们恶搞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7-11-16 16:12:00
台湾兵役有点这个补充兵味道 一直来去....
作者: vwpassat   2017-11-16 16:21:00
韩战、越战,只是美国浩呆杜鲁门抛弃国民政府,不愿出兵消灭支那布尔什维克叛军,而让美国必须吞下的苦果,冷战、古巴飞弹危机一直到共产中国跟美国竞争,都算是杜鲁门惹的祸。
作者: Victory2 (Victory2)   2017-11-16 16:29:00
推!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11-16 17:39:00
问题是战后美国社会压根就不想再打仗了 同时老蒋支持杜威也让杜鲁门非常之不爽 而当年美国左派影响力很大总之杜鲁门和后来整整几十年的美国人 都要为了背离我国而尝到苦果 这也是当年他们没想到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11-16 20:40:00
这篇看了满感伤的
作者: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17-11-16 21:16:00
越战的问题之一是征兵制台湾也很多人当过兵都退伍后不算荣民台湾的退伍军人问题还包含志愿役与义务役阶级斗争性质在内也应该意识到为什么有些当过兵退伍的人会反军队?
作者: blakespring ( ‵▽′)╮☆(__ __||)   2017-11-16 23:12:00
台湾的问题跟本文是两回事吧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7-11-17 00:03:00
作者: st943617 (電子花車)   2017-11-17 08:12:00
有没有关联很难说 但是看完这篇文章 台湾就是在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迟早完蛋
作者: wmke (肥宅会飞吗)   2017-11-18 14:35:00
我是针对推文回的 有点歪串对原PO实在不太好意思
作者: a420360 (岭月)   2017-11-19 12:11:00
这篇真的怪感伤的
作者: li04 (li04)   2017-11-19 13:43:00
很多人老是认为大陆会丢是因为美国抛弃,但又认为能守住台湾跟美国一点关系都没有,总是很肯定在大陆时美国一定会被用在前线不会挪用,在台湾时的美援却又认为是微不足道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7-11-21 22:10:00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1-25 12:12:00
你搞错了,是韩战才让美国发现自己不援助国府,中国赤化后东亚、东南亚,都可能成为共产国际,对美国的威胁,与为此付出的资源、人命,让他们才知道自己犯下多大的决策错误(以为阿共会不鸟苏联,是可以合作的对象),才开始补洞,援助台湾的反共力量没有国府,光27部队就有很大机会赤化台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