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只讲一点简单的岸砲认识
岸砲当然是有用的 它最大的用途就是
敌人舰队知道有海防要塞的岸砲在那边 就不会轻易去打
于是没有交战的岸砲就是好岸砲
以下我延伸聊些海防要塞概念
在19世纪以前的风帆船时代
因为火砲性能有限 帆船是木制的也不怎么耐打
相反的海防要塞火砲要装多少有多少 且有大地力量加持 防御力无限大
当时的基本海战原则是 海防要塞>舰队
英国皇家海军史上最知名的提督纳尔逊
都曾在指挥舰队进攻西班牙海防要塞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Santa Cruz de Tenerife)
时失败 身受重伤 失去了右手
攻略海防要塞的基本原则 是从要塞岸砲打不到的地方派陆战队登陆
从走陆路攻略砲台
但19世纪后半 海军科技出现革命性进步 出现全金属制的铁甲舰
且火砲越做越大
到了20世纪初期 因为运输上的要素 导致主力战舰的火砲往往可以比岸砲还大
进入无畏舰时代后
战舰主砲可以在船坞附近的工厂制造好之后安装到战舰上
或在沿岸工厂制造好后 透过运输船运到船坞直接安装
因此大型战舰的火砲口径跟门数都很惊人
而在陆地上要运输14吋口径以上的火砲抵达海防要点变得非常困难
大口径火砲变成只有用火车拖拉的列车砲
因此在WW1-WW2期间前后 一度出现战舰主砲>岸砲的状况
但这也只限于战舰有优势 在只有8吋口径砲以下的巡洋舰以下舰种
跟岸砲互殴往往还是吃亏的
二战仍然有些战例
例如苏联跟芬兰的冬季战争期间
驻扎列宁格勒的苏联海军曾用巡洋舰基洛夫号试图砲轰芬兰沿岸
但遭到芬兰岸砲击退
在WW1-WW2之间最大的改变是出现从岸上基地攻击船只的革命性新方法
"航空机"
于是要单靠舰船攻略一个拥有大量对舰攻击机的海防要点变得异常困难
陆上航空基地作为不沉空母的性质 也能广义解释为海防要塞优势
加上冷战时代出现陆基反舰飞弹 要投射大量炸药攻击船只
不用再靠火炮 靠飞弹就好 这能解释为现代的岸砲
只是现代军舰也有攻陆飞弹 且尚未出现跟陆基反舰飞弹互殴的战例
这还可期待未来发展
最后海防要塞虽然互殴很强 但有个战略上的弱点
无法移动 在其守备范围以外的事情一概管不著
因此单靠海防要塞要固守海岸线成本上非常不划算
平时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蹲点跟维护设备
却又无法支援解决国家在海外的各种问题
宏观来说海军舰艇就算有互殴时易受损的问题
战略效用是高出很多的
因此海军战略历史上在不同时空出现过数次海防论跟岸防论的争议
最后往往都还是海军舰艇大量胜过海防要塞
海防要塞的概念主要用在固守海运上的沿岸要点
例如直布罗陀
一个位在航路要点或重要港口 但因为太过强大没有跟敌人交战的海防要塞
就是个好要塞
例如前述的英国掌控的直布罗陀 在WW2期间就是德义海军的鬼门
即使在德国占领法国 西班牙又亲德的条件下仍然切断了德义海军的直接联系
德义潜水艇要经过这个直布罗陀海峡比跳火圈还恐怖
因为西班牙虽然亲德但也内战后无力直接参战
德义两国也缺乏攻略直布罗陀海峡的手段 最后还是搞不定它
另一方面在太平洋跟印度洋
日本海军很显然搞懂了对付海防要塞的方法 于是攻略新加坡的方法
是请陆军走马来半岛的陆路去搞定它
这也说明从海上要攻击新加坡要塞并非明智之举
此外WW2的最后战役 冲绳战
美国海军在掩护地面部队攻击冲绳期间
遭到了来自九州南端陆海军航空基地的神风特攻队集中攻击
就算凭著经过战训实证后的当代最尖端最黑科技舰队防空体制
神风特攻攻击的成功率其实不高
依然被这些有人陆基反舰飞弹撞出了美国海军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冲绳战期间约4000名海军士兵战死 且战役期间海军官兵承受庞大的精神压力
战役期间指挥第58特遣舰队的马克米契尔(Marc Mitscher)中将
因旗舰遭受攻击受损 两度更换旗舰 损失了数位幕僚
自己本人也消瘦如骸骨 战役后移交舰队指挥权 退下休养
二战末期美国海军与神风特攻交手的经验
或许也说明了海军舰艇跟陆基反舰飞弹互殴并不是容易之事
虽现代海军舰艇能够透过诱饵跟电战干扰阻止
但要跟有航空机掩护 反舰飞弹密麻如针鼠的海防要塞交手
仍然是需要多加计画的危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