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对日抗战后期
日军发动的豫湘桂作战期间
国军损失惨重
连有象征性的衡阳城也破了
很好奇在这几个月内的时间
美国在华的航空队无法赶紧起飞支援吗?
(尤其是衡阳围城期间)
想说抗战后期的中国领空盟军应该已经拥有优势了…
怎么会败到连机场都毁了…?
空优不等于有打击能量。就算每月几千架次也只是西欧盟军几天的出击架次。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è¦)
2017-07-26 20:31:00就是陈纳德的牛皮吹破了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6 20:40:001944的时候并没有一直维持优势
陆航的四式战性能是盟军公认日本性能最好的战机,而四式战也有在中国进行过战役,老实说四式战应该派给日本海军才对,太平洋的战况比在中国还惨烈,结果到末期海军的战机大部分还是零战,不过性能再优秀的战机也需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驾驶才能榨出性能优势的极限.
简单说:1.中美航空对有空优,但数量不足以像盟军在西线
一样几乎瘫痪德军调动 2.出击要有油料,但是流入中国的物资还是不足,这也包括油料 3.美援物资分配权在史迪威手上,而那时正是他筹划利用国军在战场上的失败来对老蒋及罗斯福施压以夺取军权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支持航空队支援国军地面部队作战,有此3点,所以虽有空优但对战况帮助有限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6 21:33:00首先是弄不上去航母 而且海军开惯了转圈圈 再加上中岛产量不够供给双方 所以是不可能的 假设紫电早半年出来还比较有机会(但是Homare的状态也一样不好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7-07-26 21:37:00雷电紫电都不能上航母 日本海军还是照用其实是日本陆军的飞机不可能给海军用 反过来也一样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7-26 21:40:00kingstong家族老是离题万里,希望能管管他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6 21:41:00紫电有可能性上航母拉 毕竟他的后继者上航母的试验是成功的 (测试官自己的感想是比零战还容易降XD)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07-26 22:53:00记得在那之前华美航就注意到日军调动也提出计画 但是掌握资源调度的不给相关补给 飞机可不是跪着哭求它飞就能飞起来的 更别提弹药了
已经有空中优势了 但在中国战场上 空中优势无法成为决定战役因素 不然国共内战国府空优更大 结果输到脱裤从1942年开始 陆航的开发思维 已经跟海航差很多了 如果海航肯放宽一点机动性指标 其实绝对可以像陆航每年出新的机种 不需要用零战打地狱猫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00:05:00这个我就觉得太乐观.....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7-07-27 06:40:00盟军公认性能最好,也还是会被盟军屌打。日军最好是还差盟军多远?哪款战斗机能不漏滑油?更不用说战术指管导航协同通信等所有方面的全面落后。日本帝国空中武力出现过双机编队吗?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09:16:00343航空队是双机编队没错....
作者:
eszerfrm (smallchu)
2017-07-27 09:17:00虽然豫湘桂会战国军损失很多但是实际上与此同时,日军同样也损失不小,而且还因此会战抽调东北等兵力投入会战造成抽调的地区兵力空虚。另,此会战也是转捩点,您观察一下之后的战斗情势大概能知道这个会战的重要性
作者: darksnow 2017-07-27 14:35:00
编队战术仰赖无线电与编制转换,IJA有花心思去解决问题到1941年开战前,大部分战斗机都是3机一组;双机编队意味着2机一组、中队战术、编装等全部要推倒重来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14:37:00日wiki有把缘由跟转换训练花多久都写出来了1941/7 把Ki-44/Ki-60(这个没量产)/Bf-109拿去对战训练
作者: darksnow 2017-07-27 14:39:00
那还只是飞行员,中队从9机制换掉要减成8架还是增到12架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14:39:00接触到德国二机编队的优势 明野战技团推倒重写教范一年1942/7开始普及推广 回去明野飞校训练的带回自家重练
作者: darksnow 2017-07-27 14:40:00
需要的油弹、补充人力机队转换时程、后勤编组调修这些与飞行没太多关系的事情才会左右双机战术顺畅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14:41:00更详细就要看有没有去找当时文献研究了
四式战算是很悲剧的战机,开发出的发动机确实有不错的马力输出,机体本身的灵活度也不错,但四式战发动机的设计还是吃汽油的,日本当时的汽油辛烷值才七十几,燃烧效率不好也不稳定,发动机运转时常会有爆震的情况.日本后勤技师基本上最熟悉的还是零战吧~~而现代采用的轴流式发动机有许多叶片,空气经过吸入再压缩后再往后喷出,不过那是客机使用的轴流式发动机战机用轴流式发动机在最后要喷出压缩气体时还会把燃料注入让压缩的空气再经过燃料压缩空气中的氧气燃烧在加压一次叫后燃器,之后连同热能和高度压缩的气体透过喷嘴喷发,突破音速达超音速状态.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7-07-27 20:57:00所以这个轴流发动机跟喷射发动机有87%相似?妈啦!那就是喷射发动机啊!问题是四式直面的P-51/P-47是用喷射发动机的喔?四式有其优异之处,问题是日本国力就是不如人没有一百号汽油,而要能跟美式战斗机相提并论就非加这个不可,大日本帝国偏偏就没有!那不就是一摊废话了吗?真正对战的四式还是要被盟军打假的日军对盟军空军在末期造成的困扰,还比不上史迪威或险恶的驼峰然后这是无关战史的部份:1.后燃器并不会加压再燃烧即使通过低压涡轮的废气压力依然甚高于第一次进入燃烧室的压缩空气2.现代发动机(turbofan)的推力主要来自fan,而不是jet。如果你看到还在纯轴流加压再燃烧作推力的发动机及飞机,快拜!这种时代的眼泪看一次少一次下回恐怕只能在博物馆里相会3.后燃器与超音速并没有绝对的关联。有人没听过supercruise齁?可怜,这个字的出现都快四十年了
我可没说P-51/P-47是使用喷射发动机啊~~不论是空气经喷气发动机吸入都是经燃烧室燃烧及经过重重叶扇都是在作气体的增压的动作来增加推力,设计精良压缩空气至一定比例再靠燃烧室膨胀压缩的空气产生的超高压气体喷出时推力确实能达音速巡航,问题是有几个国家做得出这种发动机?!苏联Mig-31及美国F-22还有一些工业强国作的出屈指可数,可是台湾就做不出能进行音速巡航的战斗机~~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7-27 23:45:00....讲了一大堆不着边际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7-07-28 00:12:00老儿活了这么久,第一次看到喷射发动机可以在燃烧室内对气体膨胀再压缩。强爆惹还有喔,我觉得似乎有文组的以为燃烧室后面的叶片,虽然跟燃烧室前面的叶片长的有87%相似,但是这后面的叶片根本不是用来压缩的,事实上它们还降低了总体的推力。可能文组以为压缩段的叶片是靠发正念来转动的最后,别拿维基来抱佛脚。MiG-31那种方式可以说成supercruise的话,F-14甚至F-104就可以做到了你知道MiG-31的推重比只有0.85吗?呃………还有喔,世界上根本没有Mi"g"-31这种飞机。讲到米格系列时它的名称是MiG-xx。G一定要大写,这是民国60几年世纪航空时就讲过的东西原因嘛,讲了你也不会听的
我说的是膨胀已压缩的空气,还有叶扇指的是前端而不是燃烧室后端的叶片.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7-07-28 12:56:00那更糟糕了,连国中程度都阙如了。喷射发动机在燃烧前把进气加压完全是为了增加燃烧效率,跟燃烧之后的推力没有关系
作者:
g3sg1 (ACR入手!)
2017-07-29 23:22:00天啊 到底是谁不懂涡轮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