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KN (99%是眼镜与吐槽)》之铭言:
恕删部分。
: WW2时的瑞士中立很复杂 确实有亲纳粹的成分 但也不是只靠亲纳粹换来的
: 当时的瑞士指导者是Henri Guisan将军 姑且翻译为安里.基萨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ri_Guisan
: 1939年8月 眼看德国与波兰关系恶化 欧战不可避免
: 8月30日瑞士就发布了武装中立与非常事态宣言
: 选出法裔瑞士人的基萨将军为最高司令官
: 当时的瑞士没有常设将军职位 基萨虽然是瑞士最高武官 官衔原本是上校
: 瑞士很快做出最初的战争计画 最高一度动员43万民兵
: 计画的大纲是如果瑞士遭到德国入侵 将要破坏全国山地的交通网 放弃平原部分
: 撤退到阿尔卑斯山区构筑要塞
关于瑞士在战间期的教范,可参考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章节(google books有试阅):
http://www.brill.com/cn/small-powers-age-total-war-1900-1940
讲明白了,瑞士军队虽然有抗战决心,但是备战程度其实是相当不足的。
关于瑞士二战期间的防御计画与编装,推荐一个整理很好的网站:
http://www.schweiz1940.ch/limmat40-en/index.htm
回到主题,瑞士在二战期间的作战计画虽然确实考虑到难以长期防御边境与精华区,
但是在二战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退守山区堡垒当作战略计画的主轴。
从1939年的第一、第二号作战命令,直到1940年六月的第十号作战命令为止,
瑞士的主要防线都部署于边境与精华区,在持续备战与国际局势恶化的情势下,
才逐渐从外往内建构了更复杂的纵深防御,但仍是阻敌于外围的思维。
一号命令:http://www.schweiz1940.ch/limmat40-common/images/Op-Bf-1.jpg
二号命令:http://www.schweiz1940.ch/limmat40-common/images/Op-Bf-2.jpg
四号命令:
http://www.schweiz1940.ch/limmat40-common/images/Op-Bf-4-Januar40.jpg
可以注意第二和第四号命令的图片里面,粗红线代表的主要防线的位置。
在1940年七月发布的第十一号作战命令中,中央堡垒的编制才得到了确认与组织,
并且基于全方向防御太过困难而采取进一步的兵力收缩。
十号命令:http://www.schweiz1940.ch/tannen40-common/images/opbefehl10.jpg
11号命令:http://www.schweiz1940.ch/tannen40-common/images/opbefehl11.jpg
12号命令:http://www.schweiz1940.ch/tannen40-common/images/opbefehl12.jpg
http://www.schweiz1940.ch/tannen40-common/images/opbefehl12bis.jpg
请观察第十号和第11号的图片,各单位部署的位置有很明显的改变。
换言之,收缩于山地的计画并不是一开始的设想,而是在轴心国完全包围了瑞士之后,
才因应状况采取的应变措施。
: (在这边 我要指出 很多国家因为政治原因不愿放弃国土 无法做出这种计画
: 只能被迫进行不利的国境决战
: 最典型的案例 就是二战波兰 军队放弃原本相对有纵深的防御计画
: 集结国境 结果遭遇德军南北包夹 全面溃败)
波兰的主要问题是相信英国和法国两个猪队友...XD
荷兰的战略问题比较明显,重建野战军和集结兵力于莱茵河都是很失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