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英美远征军的一战洗礼 [4]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9-12 19:46:37
1915年西线秋季攻势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BEF在1915年九月二十五日发起卢斯战役(Loos),策应法军在第三次
阿图瓦战役和第二次香槟战役的钳形攻势,这三波同一天展开的攻击是协约国在1915年西
线规模最大的作战;法军希望可以取得比先前更好的成果,部分军官还认为有可能一举突
破德军防线,夺取努瓦永突出部。
BEF原本并不愿意实施卢斯战役,法军的要求不管在时间上还是作战目标上都受到BEF总司
令弗伦奇(French)的反对,可是英国政府高层和法军一样对东线的战况感到忧虑,因此下
令要BEF协助法军的攻势,想办法帮俄国分担压力。
对BEF本身来说,卢斯战役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这是1915年BEF最大的攻击行动,新陆
军的单位编入新成立的第三集团军并首次投入战斗,这也是英军首次使用毒气。
卢斯战役的作战区域位于拉巴塞(La Bassee)和朗斯(Lens)之间长达七英哩的矿区(卢斯位
于朗斯的北侧),相较于奥贝尔岭的平缓爬坡,此地的地形更为崎岖破碎,德军的防御也
因此更为完善坚稳。法军之所以要求英军向此地进攻,是为了掩护法军阿图瓦战区的侧翼
,让英法联军的攻击能够互相配合,而不是之前那样各自为战(之前的英军攻击方向偏北)

BEF第一集团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计画用六个步兵师发动攻击,正面宽
度会将近12,000码,因此预备炮击平均每码宽度只有1.5发重榴弹炮炮弹落下,远不如新
沙佩勒(Neuve Chapelle)的火力密集(可参考上一篇的附录)。
由于深知炮火不足,英军决定使用刚制造的氯气炮弹,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让德国佬自己
尝尝毒气攻击的滋味;倘若毒气攻击能够奏效,那么作战的机会就能大大提升。
氯气的密度比较大,因此会沉下战壕之中,如果士兵们会了逃避氯气而离开战壕,则很可
能被炮火杀伤,这是氯气攻击的可怕之处;问题在于氯气攻击也有一个所有毒气攻击都有
的弱点,那就是非常影赖风向或地形,而英军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1915年九月二十五日,英军首次投射大量的氯气,结果因为德军阵地的海拔比较高,而且
刚好风向对英军不利,氯气不但没有持续往前飘散,还有些飘了回来,造成英军有不少人
中毒或被毒气挡住去路;第一波攻击的六个师只有最南侧的两个完全没碰上这个问题
由于防守的德军远少于英军(不论在兵力或火力上),英军在攻击正面的南侧很快就取得了
相当的进展,占领了卢斯,但是因为德军位于反向坡的第二道战壕几乎没受到英军炮击的
影响,英军的前锋在70高地的山棱上被德军火力钉住,最后被击退,没办法冲入德军的预
备阵地。
二十六日,英军在卢斯的北侧投入预备队的两个师,结果因为英军的准备炮击精准度不足
,德军的防线没有被有效削弱,攻击的十个步兵营在抵达德军战壕前就已经死了七成的人
员,一无所获就被击退。
这类成效不彰的攻势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三个礼拜,直到十月十三日才完全停止,英军始终
没能占领德军位于反向坡的预备战壕,仅占领了位于正向坡的第一道战壕,且付出高达四
万三千人的伤亡、其中一万六千人战死;德军的伤亡仅两万多人。
前车之鉴,或将覆辙
严格来说,卢斯战役并不是毫无进展;同样的,法军在阿图瓦和香槟的攻势也都在一开始
取得了一些战果。然而,1915年秋季大攻势最终没有达到英法联军朝思暮想的“突破”,
反而只是在付出大量资源和伤亡后占领少许阵地。
德军在“秋季战役”中其实也承受了相当的伤亡和战略上的沉重压力,当时德军部署在西
线的兵力已经下滑颇多,结果在战役初期几乎陷入无兵可调的窘境,到处都在告急,幸好
先前德军的防线就已有加强,最终仍能大致防御住预备阵地,只丢了第一道战壕。
从1914年十二月到1915年十一月间,英法联军在西线的攻击屡屡受挫,但是这并不应该说
是他们非常无能,事实上他们在作战计画、协调指挥和战术等各方面已经有了大幅的改善
,问题是两国的后勤还没能符合需求,并且要在堑壕战中取得有效的攻击行动异常困难。
或许我们从德军的角度来看也能发现同样的思维,德军压根就没想要随便在西线攻击(第
二次伊普尔战役比较像毒气实验),因为他们知道要在西线击败对手太难了,所以“东线
派”的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马肯森等人才能主导德军在1915年把主力放到东线,重点攻击
素质比较差的俄军。
另一个有趣的点在于,谋划了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Gorlice-Tarnow Offensive)的德
军名将塞克特(Hans von Seeckt)是在1915年三月份才被调到东线的,他就是在和英法联
军交锋后研究出了堑壕攻防的法则,其内容和英、法的同行非常相似。
秋季战役结束后,英军又再次暂缓行动,筹集更多的兵力、武器和弹药,他们希望在隔年
发动下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当时还没有人能料到下一次进攻将成为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最著名、最血腥也是最象征性的作战。
步入1916年的BEF
秋季战役的时候刚好是西线所谓的“福克灾难”、“福克恶梦”,英、法的航空队在那几
个月内持续遭到德军航空队的痛击而损失惨重,但是不能否认的,英军的航空队也是在此
一时间点逐渐发展出观测、空战和战术轰炸的能力。
在地面部队方面,英军从开战之初就在几乎所有的武器类别都拥有西线最顶级的款式,只
是一开始英军的第一线装备产量不足,只好拿一些库存的老武器来补足数目;战争开始后
,虽然需求持续上升,英国的产能也奋力追赶,英军的主力部队仍能享有武器质量上的优
势。
当1916年到来,BEF将拥有相当数量的重火炮,步兵基层也将装备相当数量的路易士轻机
枪,更别提英军原本就拥有的精良的步枪、重机枪和轻火炮,可惜这些装备并不能解决弹
药有限、新兵比例持续攀升和指挥系统不足的弱点。
BEF装备的重炮
款式 1914/9/1 1915/1/1 1915/7/1
4.7吋野战炮 0 40 88
60磅野战炮 20 24 36
6吋野战炮 0 4 8
6吋榴弹炮 0 24 40
8吋榴弹炮 0 0 8
9.2吋榴弹炮 0 1 14
重野战炮总数 20 68 132
重榴弹炮总数 0 25 62
(待续)
作者: Whelsper (红灯前的排位赛)   2016-09-12 19:56:00
作者: sssh9300662 (烦恼)   2016-09-12 20:16:00
这系列不错
作者: viroid   2016-09-12 20:42:00
作者: GTHO (多龙少将)   2016-09-12 21:42:00
好看
作者: JosephChen (╭(〞▽〝)╭(〞▽〝)╯)   2016-09-12 21:45:00
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法国
作者: avonasac0800 (Adolph)   2016-09-12 21:52:00
推推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6-09-12 23:48:00
作者: GTHO (多龙少将)   2016-09-13 05:57:00
为什么明知壕沟战进攻就是送人去死还要发动攻势呢?干脆像德军一样多盖几条战线然后引诱敌军不断攻击,受不住就送一条战线给他,往后退一条就是了,这样不是很好吗?是说我还以为壕沟战交换比会高达例如4:1或是5:1之类,没想到其实差不了多少
作者: nanshinner (白河)   2016-09-13 07:35:00
真正战争不是即时战略游戏,一直退士气是会崩的,好几万人你说退就退?通讯如何?将官协调如何,物资调度如何?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6-09-13 09:36:00
东线的俄国佬快挂点了你还退,各盟国会认定你卖队友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6-09-13 10:51:00
法国要求进攻的目的就是要掩护东线俄国啊,你退岂不卖队友?
作者: enthusiasm12 (阿域)   2016-09-13 11:32:00
加油 好看
作者: gsx56840 (拉屎哥)   2016-09-13 13:36:00
马肯森的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让俄军伤亡被俘超过百万并且失去了含华沙在内的整个俄属波兰放生俄国人可能导致德俄单独谈和到时候德军主力回到西线英法就有的受了修正一下,百万伤亡被俘这数字是加上Dreier offensive他是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结束一个月后实施的后续攻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