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明朝水师火器战术演变小考

楼主: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5 22:26:57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记王子)》之铭言:
:~略~
:   “发熕等器,传自番夷,体重千余斤,船内狭窄,身长殆丈,难于装药,预装则
: 日久必结,临时装则势有不及。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
: 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卷十二〈无敌神飞炮制〉,页272。)
: 从何汝宾《兵录》卷十关于船头发熕的描述来看,也是固定于架上的。至于舷侧
: 的火砲,当时用的佛郎机、百子铳等等主要是人员杀伤用,用的铳弹很小(佛郎机铅子
: 重五两、百子铳铅子重三十两,见《纪效新书(十四卷本)》页259),比西方同时期几
: 十磅在计重的舷侧砲差得多,不太可能采用在远距离就开火的作战模式。
广东参将邓钟《筹海重编》( 1592) 卷 12“铜发熕图说:“
游击彭信古云: 火器之大者,莫如发熕,但放之难。今反复思之,每铳设软架一 座,架
后设欓木一块,各绹以大缆。置之船头,则借金顶之力。发之船傍,则架担梁一 根。其
欓木内又设软座一件,以黄麻水草结之。彼铳一发去,势必倒回,架有绹绳,多 不能坐
绝,即或断绝,至欓木,上有软座可抵刚猛,有大缆可制余威。使一发中贼,收 利十倍
,远而陷阵,无逾此者。”
所以到16世纪晚期,开始在船头放上滑轨,头砲可以再填装。况且砲小还是可以射呀,
譬如1588年的西班牙舰队就几乎射光了小砲,且小口径砲不比重砲,没有难以装填的问
题,可以在战场上进行再填装。况且用侧舷小砲攻击敌人也是砲击,一定要拘泥于重
砲还是轻砲吗?
:~略~
: 至于明郑当时战船的战术,其实除了《台湾外记》“按凡水战,彼此望见,即发
: 斗头熕。将近,或发左边炮;转舵,发尾送炮,再发右边炮”(卷十)的记载之外,还
: 有很多种接战方式,好比说陈良弼《水师辑要》是这样写的:
:   “一,遇贼船时先要他(应是衍字)取他上风,彼亦要取我上风,未免往来梭织;
: 此时若在数百余步之外,以火砲打之,以斗头砲打之。然船取上风,其船必歪,砲发
: 必不远。若多(?似乎漏字)见砲子不出百步之外而落,若大(太)高则又不准。”
: “一,如我船少,贼船多,当避上风,择其软弱者攻之;或不得上风,则从下风
: 驶开,让贼船过身,就贼之上风尾楼缭岫处冲之。或贼船两边大(打?),我当发两边
: 大砲、子母砲打之。(小字:战船中大砲多者,发不过一而不敢齐发,恐沉没也;际此
: 危急之时,不得不齐发矣。)”
虽然战术不是回旋,但我觉得还是有某些Key Word,譬如首发头砲、敌我在上下风
处"来往梭织",然后向左右开火,不就是回旋战术的变型吗?也是发射头砲再射左右火砲
的顺序,至于为何早期欧洲船只要回旋?是因为无法在战场上进行填装,需要驶离战场;
等到17世纪早期解决填装问题以后,船只就不需要再回旋了,战术也变成如你上文所说的
敌我取上下风,互相往来梭织,然后左右开砲。结束后敌我进行换风,然后再来一次。
这跟第一次英荷海战或欧洲十七世纪的战术惊人的类似呢;可看Brian Tunstall
那本书,Naval Warfare in the Age of Sail: The Evolution of
Fighting Tactics, 1650-1815 第一章 P20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8-05 22:36:00
喔喔..这个有意思..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8-05 23:18:00
有趣的史料推论!
楼主: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6-08-05 23:39:00
其实我想知道两侧的发杠是否也有砲车呢?是否也能把砲退回舱内进行再装填?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8-05 23:51:00
这个..目前我是没看过相关资料..想请问原po有没有把文章整理在一起像blog之类的觉得应该好好拜读一番
作者: 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   2016-08-06 00:32:00
彭信古不是在泗川之战那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