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这么多人回应这篇松山微空袭与台北大空袭懒人包,实在是大为吃惊,一方面十分
感谢关于部份误漏、混淆之处的指教,另一方面我发现我原本写的【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
史】之网志系列断更太久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断在第几部,所以本来【松山微空袭与台北大
空袭】应该是七篇才对,却误写成第三篇了,可能因此造成一些老读者的听阅混乱,实
感抱歉。
所以正确的文章排序列出如下: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1)圆山大饭店与台湾神社的前世今生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2)鬼子不是强在洋枪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3)义务教育、水手服、砲灰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4)日治时代工业岛台湾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5)1938工业岛台湾/补遗篇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6):台湾银行与昭和大恐慌
课本上没有教你的历史(7)松山微空袭与台北大空袭
特此更正。
另一方面,看了各方关于拙笔的各种讨论评论以后,个人也想稍微发表一些若干杂想。
说起来我们的历史观是如何被养成的呢?说实在话,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并不曾记得有被
教过日本人来空袭台湾这样的内容。我听过陆军出身的教官因为不熟战史而把轰炸欧洲的
B-17轰炸机讲成B-18轰炸机(虽然历史上真的存在,不过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就消失的一款
淘汰品),也听过公民老师把瑞士跟瑞典搞混,我自己也时常聊天时凭著印象发言,事后
一想好像是有哪里弄错了而赶着回家查资料的时候。
但是,大体来讲,大概在上历史、地理课的时候,我能有某种程度的方向感,约莫能抓个
七八成准吧,就算老师讲错我也很快会举手提醒,只有细微的部份如一些数字跟年份日期
要稍微死背一下,但发生什么事的先后顺序与发生在哪里的地理概念却是很清楚的。
会有这样的概括印象是因为早在受小学教育以前,就已经透过一些比课本更实用的东西建
立了全盘印象所致…比如说漫画书跟游戏。
是的,正是这一套小牛顿学习漫画的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系列套书。相信应该许多历史人
都跟我有一样的共同回忆吧?看着库夫王造大金字塔,凯萨被刺杀,圣女贞德被烧死,德
军闪电战揭开二次大战。虽然长大回想这套书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错误或著典型迷思的问
题,但却瑕不掩瑜:只凭著简单的图画印象,就能让学龄前儿童构建起大约的历史概念。
地理概念这方面的话则是透过DOS上的游戏【大航海时代二】逐渐培养起来的。从里斯本
要开往阿姆斯特丹需要经过比斯开湾与英伦海峡,若欲绕越好望角前往亚洲就要小心非洲
外海的暴风雨地带,用威尼斯出产的玻璃换取廷巴克图的非洲黄金…诸如此类的游戏时光
也培养起了船该开往何方才不会命丧大海的基本概念。
然而,不知为何,不仅仅是跟我同年龄的同学们有许多人对史地科目感到棘手,而这个令
他人挫折的难度似乎也随着年级跟教改而提高,各种不同版本的课本似乎并无助于改善国
立殡仪馆时代以来就令学子一个头两个大的史地科目,反倒是什么内容都想倒进去,但却
都又加得不够而只是徒增混乱罢了。
打个比方来说,以台湾历史(近代篇,国一下)的部份来说,其编排方式通常是先依照时
序讲述二战结束、国民党来台、二二八、白色恐怖、国共内战、党外运动、解严与民主化
这样的线性编排来结束一个章节,差不多就考期中考的部份吧。然而,在期中之后的章节
却是又倒带回了二战结束,但并不从政治而是尝试从经济、产业、社会的观点来介绍同样
的时段中台湾的发展。
然而,据我的理解是大多数人根本没办法理解这种双线式的叙述手法,这一学期的历史课
结束后,学生们并没有理解228事件的同时台湾也正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或著是本土意
识的抬头其实也跟民国60年代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石油危机等政治经济上的冲击有相互关
系。更甚至有的版本的课本是将社会、经济、文化议题列入补充教材,而一如我们所知:
赶着学生作考卷的义务教育通常没时间给你上补充教材。
不,也许问题甚至不是出在课本的多线式编排法,或著考试制度导致的教学时数东挪西调
之问题也非根本症结。
个人以为根本的问题是,从小到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并非是思考-推敲-得出结论的逻
辑归纳方法,而是执著于追求答案。
举个例子来说好了,从小开始就常有人在班级的读书会上问我说,孙文真的是中华民国的
国父吗?或著是说没有原子弹的话日本究竟还会不会向美国投降呢?罗马帝国是怎么灭亡
的?以我的观点来说这三个话题都是可以讲一下午、甚至写本论文或专书出版的事。然而
,在历史课本的有限篇幅上,却又不得不作出取舍,乃至于作出简单扼要的结论,而加之
以考试的作答方式,遂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便是平面、简单、一直线的简答模式。
举例来说,二二八事件发生于什么时候?这种考题使得学生直觉地记忆背诵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的年月日,不过却对于事件本身缺乏了解,亦这个时间点的时空意义却并没有更
深一层的联想能力。
民国三十六年初中华民国宪法正式颁布,但同一时间国共内战也还在继续进行式,并将在
这一年遭遇到开始被中共逆转的分水岭孟良崮战役。
1947年也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马歇尔成为国务卿,并开始实施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画之
始。IMF国际货币基金也随之成立。英国正在准备让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巴勒斯坦
等旗下殖民地独立。但同一时间,法国却在雷克勒将军的率领下增兵越南,展开重返殖民
地的计画,接开了法越战争的战火。
除了空间,再就时间的关系上,二次大战、二二八、土地改革、白色恐怖等一连串线性的
历史演变上似乎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事件,仅以几年几月几日作为一个标志,却说不清
一个事件到下一个事件之间如何演变、如何发展的脉络。
简而言之:受限于课本的篇幅、教学与考试的方法问题,欠缺抽像逻辑思考训练的学生们
,仅能直观地记忆单一的个别历史事件,而不能发展成完整的史观。
就算我们施行转型正义,把郑南榕自焚或著滨田弥兵卫事件、松山微空袭、台北大空袭列
入课本,这整个历史课本的问题他仍然在那里,只不过又多了几个要背诵的日期时间罢了
。学生知道有这个事,但仍然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内涵,更欠缺把同类型事件、同时间的
史事做出连结的想像力。
为什么不在介绍郑南榕时,顺便介绍另一位同样是自焚,而且几乎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的
释广德呢?考虑到他的自焚几乎是决定了南越政府的垮台、战事走向不利、美国从越南撤
军的命运,我认为足以说明郑南榕的自焚为何有必要列上课本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例如自焚事件如何刺激学运和党外运动产生连结的关联性,时任总统的李登辉与
国民党保守派的郝柏村之间的权力斗争,郑南榕同志兼友人的李敖与陈水扁后来是如何进
出台湾的政界,既然要放上课本,就应该好好把“为什么重要到会上课本”的前因后果脉
络讲清楚说明白。
当然,不管再怎么说,历史课本的内容有限而历史是现在进行式的无限。
父母嫌麻烦而将孩子丢给了学校,学校嫌麻烦而用考试来评量学生的吸收程度,而学生嫌
麻烦就用最低限度的死背写讲义来进行回应。我们的社会的整体氛围追求的是一种速成的
富贵,所以市面上就会出现一些你所不知道的台湾史之类的懒人包式Bullshit,这些东西
实际你去图书馆里查一查就有。
这就像是电视上股市名嘴所说所分析的股票经,难道是什么天大的机密吗?其实你只要看
看BBC的报导说OPEC仍无法达成限制产能协议时,就知道油价一定又会跌了,油价跌了哪
些股会被冲击、因此受惠,其实只要稍微想像一下不就有答案了吗?
比起改课纲、改课本、列为纪念节日,感觉更为根本的是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方面求解答
式的思维方法。现在已经没有皇帝,没有特高,没有警总了,可我们台湾人,脑袋却还停
留在上个世纪只能单方面收讯的矿石无线电状态,缺乏主见、不想也不愿花时间理解一件
事、只想着等懒人包出来,这跟等天桥底下说书人讲故事的满清奴才们有何区别,不是显
得很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