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折翼的企鹅)》之铭言:
: 看书的时候阅读到说:
: 法国一战曾希冀各参战国不要只是打嘴砲,而是要派兵去西线帮忙填火海。
: 日本很早就拒绝派遣陆军,
: 到1918年,即使有美军逐渐增援,法国还是深感兵力不足,
: 于是开始找其他选择,考虑过要求中国派兵五万,捷克出兵一个旅,波兰出兵一个师,
: (捷克和波兰此时都还不是独立国家)
: 但是中国最后没有出兵,捷克和波兰倒是真的分别出兵一个旅和一个师。
: 想问一下
: 1.所以法国有正式询问过当时的中国政府能不能出兵吗?
: 1.1.中国方面有考虑过派遣兵力去西欧吗? 有任何可能性吗?
: 2.撇除列强或比利时,葡萄牙和泰国也有派出部队去西线作战,
: 这样的经验对这两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吗?
: 3.中国的军队在一战的时候和欧洲的军事水平差距已经非常大了吗?
: 谢谢。
中国没直接介入,但透过民工做很多事
这方面可以看徐国琦先生的《中国与大战: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上海三联
书局,2008(英文原版剑桥大学2005年出版)
关于华工在法、英、俄等地的工作情形可参考作者另一本《一战中的华工》,上海人民
出版社,2014
引一下《中国与大战》第三章的内容
"1914年8月,袁世凯告诉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说,中国愿意提供五万兵力与英军一起
收复青岛,中国这块土地自1898年就一直被德国占据着。显然,中国凭借自身的国力
还无法攻克驻守青岛的德军,更何况日本对青岛也是垂涏已久,因此,中国的计划
必须得到协约国的同意。不幸的是,朱尔典甚至在没有与俄法两国公使商谈的情况下,
就断然拒绝了中国的提议。朱尔典认为与中国合作是多此一举。中国首次参战的要求就
这样胎死腹中了。
朱尔典的严辞拒绝让中国政府很尴尬,尤其考虑到这个建议是直接出于总统袁世凯的
意思。1915年11月9日,袁世凯向莫理循流露了朱尔典的拒绝给他本人带来的痛苦,
当时中国正在秘密地第二次请求参战。莫理循,这位曾担任过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
的通讯员,当时正充当袁世凯总统的政治顾问。他认为朱尔典的答复“是一次最糟糕
的外交失误”。
中国第一次严肃地要求加入协约国行列参战而遭到协约国的拒绝以及中国宣布中立,
这些都表明中国要寻求一项可行的战争政策就必须为此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毕竟,青岛
太有诱惑性,无论中国是否愿意,这座城市都将使中国卷入战争,而且中国必须面对
这个黑暗的前景。中国人特别担心日本会图谋占领青岛,因为日本也把欧战当作一次
良机,而且势在必得。" P.94
书中对日本如何透过欧战威胁中国主权包括《二十一条》提出时列强的反应,英国
无能为力看着日本伤害英国在华利益,法国接受内容换取军事援助,美国则打算
牺牲中国换取对日谈判的筹码,但之后改弦易张提出不承认政策
日本赢得了外交但中国群情激愤,所以中国对参战转为积极,北京政府与社会精英把
命运寄托在战后的新秩序及国际体系,导致日后“五四运动”;也有人从《二十一条》
看出日本侵华野心,最有名当为毛泽东的“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但加入那方又是另个问题,德国对华一向较为友好,并且德国当时对中国精英来讲就是
富国强兵的典范,但加入德方对中国无利可言,毕竟德国战胜青岛只是重回德国手中,
但要如何加入协约国?
日本想方设法阻挠,当时法国驻华大使康悌一向轻视中国,朱尔典则是认为
“中国国力衰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她自己造成的结果,因为当今时代强权就是公理。
因此那些弱小国家必须为自己的无能付出代价或自食其果。”并直言“我们的对华
政策就是要使中国为协约国要赢得战争这一主要目标服务,中国在必要时还要为此
做出牺牲。”
远东在日本主导下,中国只好另找巧门争取加入协约国,“以工代兵”就出现了,
所以中国不是不能派,但列强顾及日本的反对,不愿意让中国光明正大的派兵,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战后巴黎和会牺牲中国利益,对此时的列强而言日本才是远东的
代言人
也可以参考这篇
http://goo.gl/bu42jF 被遗忘的一战大军─华工之手如何塑造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