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楼主: wlcaroline (阿青)   2016-02-20 17:36:42
第一次在这边发书籍心得文...这本书应该没有偏离本版内容XD
这本书是中国大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有关战略研究丛书系列中的一本
主要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1871年诞生后,如何花了40年让自己走向一片火海
作者是中国大陆人,在文字使用上流畅好读,没什么障碍
(但台湾尚未有繁体版)
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构想,俾斯麦一定是一个被反复提到的名字
作者则以俾斯麦下野前后做一个区分,并从当时德国政治、国际关系、
军事体制、社会体制等等层面切入,探讨为什么在1890年后德国会采取
那样的战略和外交方针
《俾斯麦时期》
俾斯麦掌控了20年的德国政局,他的路线简言之有
1. 一开始的韬光养晦
刚统一的德国是大国崛起的标志,此段时间要尽量低姿态,摸索和周边国家
的关系
2. 避免自己被其他大国绑死(特别是不要在结盟的关系上刺激其他大国,比如英国)
原本俾斯麦和奥匈结盟是怕奥匈因为过于孱弱而爆走,但没想到后期真的爆走了
3. 即使(被)身为仲裁者,也要考虑多边立场
4. 以利益去结合、分化其他国家
俾斯麦和另一位外交大师—奥地利帝国首相梅涅特在某些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节录一段书本的话是这样的
“其核心观点是要主动地对当时欧洲大国间的互动施加影响,使各国彼此之间的
关系都要弱于它们与德国的关系。”
至于俾斯麦怎么把各国玩弄于股掌就不说了,只能说俾斯麦的战略思维过于复杂
,他的继任者都不能完全搞懂他到底想做什么。比如当时德国和俄国之间的《再
保险条约》和两次地中海协定(德俄关系缓和的代表条约),我反复看了好几次
都看不懂。
在当时,德国本身政体和社会有诸多问题:
1. 对皇室的认同v.s.对德意志的认同
2. 照理来说是首相总统国内,但各个官员均可直上天听发挥影响力
3. 各部门常是各唱各的调
4. 德国都市化太快,新旧权力阶级未经过完整的汰换,各方可以自组团体向国家
施压
5. 国军的政治纯洁性和独立性
俾斯麦可以依靠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和手腕驯服、压制、结合这些不确定因子,但有
些问题即使到他下野也还是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作者对俾斯麦举出了数个缺失:一、未即时改正德国权力结构和体制;二、没有他
的衣钵继承人;三、对公众情绪的滥用而不去控制
《后俾斯麦时期》
作者对威廉二世并无好评,在此略过。
先前说过,俾斯麦的战略思考太过复杂,又没有培养自己的班底,所以接手人完全
搞不懂为什么要把外交搞得这么复杂(作者举了英国的例子凸显出,英国可能没有
像俾斯麦这样的天纵英才,但每一代的外交执掌人都很有水准)
在经过新班子的种种努力下德俄关系终于被搞烂(顺便让自己主动背起奥匈帝国的
完全责任),德国只好使劲向英国抛媚眼。但此时德国的外交水准已经大幅下滑,
节录几段书中文字
“他们很快犯了大国外交中的两个大忌:第一是在情况并不紧急的情况下却急于达成某项
协议,而不是充分利用谈判的过程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塑造有利态势;第二,作为一个大
国,在情况根本不紧急的情况下却急于向另一个大国输诚,甚至还‘主动’考虑对方的国
内政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谈判地位得到了迅速加强…英德之间的战略需求平衡开
始发生倾斜…英德关系反而不可能进一步拉近了。”
简单说德国已经变一个优秀工具人,公主病正妹反而不会想用心对待他
但正妹还是会时时疑心这个工具人会对她性骚扰
“德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英国则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必然存在很深的结构性矛盾
…一般只能通过相互借重、相互畏惧、相互制约来保持一种复杂的稳定。”
因为俄法同盟成立,德国只好开始迁就奥、义两个国家,就此失去主动权
《世界政策到被包围》
世界政策的核心理念很简单—我们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by国务秘书华洛夫
除了对殖民地的渴求,国军内部乃至于民间,对德国的“大海军计画”开始扬
起热情,而这个热情又和世界政策理念结合,让英国非常刺目,在之后就上演
了一场和英国的军备竞赛戏码(并且让英国更加严重地认为德国就是要对她性
骚扰(误))
书中也指出,在和英国军备竞赛的过程中,海军军事预算严重排挤原本德国倚
重的陆军资源。作者认为,如果当初不和英国玩这一手(反正一战时那些无畏
舰用途也不大),把这些钱拿去搞陆军,可能大陆战场的结果就不一样
《施里芬计画》
这边会对施里芬和老毛奇稍做比较。
两位都想到两线作战的可能性,但老毛奇是“西守东攻”,施里芬是“东守西
攻”。因为在最根本的战争目的上两位有本质上的不一样。老毛奇是“创造有
利的战略态势”;施里芬是“军事胜利是唯一目标”
致命的是,施里芬是个过于纯粹的军人,脑袋想的就是怎么获胜,所以在战略
中排除了所有外交、国际关系、政治、资源等等的因素(所以才会有破坏比利
时中立的想法,然而只要破坏了比利时的中立,英国参战就是个必然结果)
以下也节录几段老毛奇和施里芬对一些事情上的差异
老毛奇:“从历史研究中汲取智慧…反对从历史上找任何现成答案或者某些普遍规律的作
法”
施里芬:“专注于数据与技术、高度强调‘实用’的军官…主张‘带着问题在历史中找答
案’…努力从历史研究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必须遵守…不可更改”
《施里芬计画》的制定到执行一直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施里芬坚信的侧翼
进攻,到后来几乎变成德军行进的常态,变得可预测。又,《施里芬计画》只
想着要怎么打一场快速的歼灭战,但这场歼灭战所需兵力、后勤补给能否根本
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小毛奇有稍做补救)
那德军将领又不是缺心眼,为什么这么僵化、照表操课的东西都没被推翻呢?
作者提供的解答是这样的
“施里芬的思维惰性…在德军内部占了上风。许多德军将领不愿去深思那些高度辩证的…
容易被简单化的、‘实用主义’的方式方法所打动”
施里芬在参谋总部任职16年,培养了自己大量的班底,对整个德军将领影响至
深(从小毛奇和鲁登道夫的反应可见一斑)。而且在当时德国已经陷入被包围
的恐惧当中,在这恐惧中只好以精神胜利法来弥补,因此如果对参谋总部的计
画有任何疑虑,都会被视为悲观分子、怯懦者等等
从外交政策、到军事战略都如斯僵化的德意志帝国,终于在奥匈的爆走下被架
上战车。
其实我们对俾斯麦的印象都是后期这些军人鼓吹出来的,他本人可能不是那么
乐意“铁血宰相”这个称号
作者: DogEggz (DogEggz)   2016-02-20 18:40:00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2-20 19:46:00
很不错的切入点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2-20 19:55:00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6-02-20 21:20:00
作者: Rucca (Herr Chaconne ?)   2016-02-20 22:07:00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16-02-20 22:51:00
推;“执掌”
作者: durnak (mc)   2016-02-20 23:02:00
作者: msisee (c'est la vie)   2016-02-20 23:10:00
俾斯麦巴不得再保险条约签永久吧 他太害怕俄法两国联手扁德 尤其是最后一课占了人家的亚尔萨斯洛林的法国
楼主: wlcaroline (阿青)   2016-02-20 23:13:00
没错,他巴不得,但他底下的人看不懂,所以就没签了
作者: msisee (c'est la vie)   2016-02-20 23:14:00
俾斯麦战略其实不难 就是要统一德国而已 至于怎么做就比较麻烦 因为左右邻居巴不得你永久不统一 所以怎么好好处理邻居关系就是问题重点了
楼主: wlcaroline (阿青)   2016-02-20 23:16:00
关于俾斯麦有没有处心积虑想统一德国...哈夫纳好像觉得一切都是一个意外...(by不含传说),手边没书,回家要复习><但俾斯麦的最终目标的确是“保住德国在大陆上的安全”
作者: msisee (c'est la vie)   2016-02-20 23:19:00
当年腓特烈大帝被法俄+奥夹击 差点GG 要不是俄国换了搞笑老板彼得6 所以俾斯麦才用军事+外交搞死人的复杂技术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2-21 00:17:00
推。但是我认为,其实德国并没有非要打WW1的急迫性需要在我的看法中,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简言之,德国国内容克贵族、资本家以及工人、农民之间的结构问题,并没有透过民主的制度性安排,将冲突予以调和反而是寄希望于对外发动战争,压制和转移国内矛盾根源上来说,是国内政治的失败,逼得德国走上了战争之路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6-02-21 00:26:00
俾斯麦:当我们夺走亚尔萨斯洛琳 法国就会想要夺回去两边各自去找盟友 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6-02-21 00:39:00
作者: hinenak (Flaming June)   2016-02-21 09:20:00
民族主义误人又一铁证。
作者: ledsopp (已经坏掉的宅狼)   2016-02-21 09:54:00
把哈夫纳的从"俾斯麦道希特勒"第三章一开始的节文,把里头德国的部分换成现今的中国,对其叙述几乎没有什么违和感当然看完这段对照后来的发展,恩恩......
作者: clickslither (sda)   2016-02-21 13:29:00
大国崛起总要面对旧帝国的围堵,中国运气好没有两面作战...但叫嚣与美国不惜一战就是走一战德国的末路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6-02-21 13:51:00
反正WW4都是拿石头互扔,过程有差吗?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16-02-21 23:54:00
签协议那段 怎么有种我国的既视感....
作者: wuchianlin (chianlin)   2016-02-22 02:19:00
先出头总是没好处的,但是要如何压制鹰派又是另一回事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干麻...)   2016-02-22 12:10:00
大陆人真正有头脑的人都很怕自己会走上第二帝国的后路吧
作者: wolfpeter (帅ㄉㄟˊ)   2016-02-22 12:20:00
中国人脸皮颇厚又懂通融变通又不怕拖,只要它坚持不懂手应该是有机会避免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6-02-22 12:55:00
民族主义玩上火正是中国自由派担忧的发展方向
作者: valepiy (俄国人好帅)   2016-02-22 17:17:00
感谢分享 好文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2-22 19:28:00
中国喔!如果经济持续成长的话,大概还压得住内部矛盾假使中国经济反转,出现衰退甚至萧条的话,反而要小心因为底层低收入人民,一定会对执政的共产党权贵有所不满转移这种不满的方法,第一种是从既得利益者身上割肉,调整社会结构,让社会更公平正义。第二种就是转移矛盾,煽动民族主义,塑造仇恨的对象,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国际紧张形势就会升高,可能会有危机要是危机没有妥善处理,可能上升为冲突,最后就是战争。不过我看习近平是个有智慧的人,应不至于选择战争之路。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6-02-22 19:50:00
中国目前这波“硬”着陆,其实就是在调结构
作者: reich3 (月涌大江流)   2016-02-22 21:30:00
亚尔萨斯跟洛林是三十年战争,法国从神圣罗马帝国拿走的邦国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2-22 21:41:00
楼上错了,亚尔萨斯跟洛林并入法国要等到18世纪
作者: nanshinner (白河)   2016-02-27 00:30:00
优质好文推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6-02-28 12:58:00
很棒的一篇文章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