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二战法国空军败于纳粹空军还是政治?

楼主: cobrachen (mustang)   2016-01-19 01:54:05
: → dasfriedrich: 我记得是转战时生产,但是机体可以搞,引擎却没办法 01/15 18:59
: → dasfriedrich: 很多Bloch 152与D-520是只有机体而没有引擎,有照片 01/15 19:00
: → dasfriedrich: 为证的,机场摆满了战机,却很多没引擎。 01/15 19:01
: 推 sandiegopadr: 法国在二战时能用的引擎出力也颇杯具,输给英德啊 01/15 20:02
: → jimmy5680: 另一个因素是很多向美国购买的新锐飞机很晚才到 01/15 20:10
: 推 tim1112: 德国战末期也卯起来造很多飞机 但缺油缺人没路用 01/15 23:03
: 推 dasfriedrich: 对了,是不是螺旋桨也有供应不足的问题? 01/15 23:18
发动机出力,要看很多因素,因为他的出力不是只有一个固定最大值,就算是撇开
其他配合的因素,出力是会随高度而改变的。
二战开始的时候的发动机,晚一点也是3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大多数的发动机,
如英国梅林,德国DB 601,美国V1710,R-1830,法国Hispano-Suiza 14AA,12Y-51
等等,汽缸压缩比多在6到7之间,当然,不是没有比较低的,V1710的早期款只有
5.8,但是XP-40的时候已经使用到超过6的压缩比,Hispano-12Xirs只有5.8,这样比较
一下,不难发现压缩比不到6的,甚至低于6.5的,先天上的出力就会输人。
但是,汽缸压缩比只是一回事,航空发动机上不是只有汽缸在压缩,还有增压器,
因此,要看的是进气歧管的压力比较,或者是,看海平面发动机的出力,这样即使
没有压力的数据,也可以稍微比较一下发动机实际上的输出是不是差异很大。
也就是说,汽缸压缩比比较低的,如果汽缸头的容忍度较大,还是可以靠增压器
去把输出推上去,只是要冒会不会爆缸的危险。V1710输出到英国的时候,常常
受到英国飞行员抱怨,飞P-51A在跑道上出现爆缸的问题,那是因为V1710的汽缸压力
调节是手动,梅林是自动,飞惯梅林的飞行员如果把油门和增压器推到底,还没起飞
就会看到汽缸冒烟。换个角度看,只要汽缸够强,发动机不改基本压缩比设定,靠
增压器就还是可以出人头地,飞得更高更快,这也是V1710可以继续用到大战之后。
光是压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需要,这里不谈几级几速,大战初期,一级一速是常态,
两级的要等等。而总压缩比,也就是进气压力的限制,是在汽油的辛皖值。这一点,就
要看各国使用的航空汽油的辛皖值,才能比较发动机的相对应输出设定。
辛皖值愈高,进气压力可以愈大,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都还是以辛皖值87的汽油
为主,德国有87的B4和96的C3(都是以贫油为准)如果以使用的航空汽油来看,
英法的发动机即使有类似的压缩比或者是总压,也会因为汽油的辛皖值的关系
而导致出力较差,这一点,法国受到的影响较英国大,英国在开战之后还有机会
拿到92或96的汽油,法国很快就投降,也就没有什么机会靠汽油提升发动机性能。
当然,不是拿到汽油,灌进油箱就了事,发动机还是要调整。
所以,法国的发动机不见得出力真的都比较差,要用同样的汽油,类似的飞行高度
来比较,才会比较准确。
作者: tenweli (tenweli)   2016-01-19 02:22:00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6-01-19 07:08:00
推专业
作者: darksnow   2016-01-19 09:38:00
专业文推荐
作者: dasfriedrich (天行健)   2016-01-19 12:29:00
推,感谢解惑!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1-19 13:06:00
Hispano本来就不差,英国苏联捷克都用过这家引擎
作者: gogogygy (开心过日子)   2016-01-24 13:48:00
专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