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折翼的企鹅)》之铭言:
: 其实这一点以前板上以前有人说过,那就是在那个年代,
: “客兵”往往比主兵更受信任,而边陲与境外作战时这点更是再明显不过,
: 主兵容易逃散返乡,客兵则通常能维持较为紧密的斗志,
: 这并不只是现代研究的结论,而是当时中西两方军事家共同的论调。
以下个人浅见,不通顺处请见谅
在冷兵器时代
野战或决战应适合使用“客兵”,如jimmy大所说战斗意志高,不易溃逃
守城适合使用“主兵”,以本地人为主体,更愿意保卫乡土
难怪当时明朝,使用南方兵如"白杆兵""川浙兵"与八旗野战
往往造成满州八骑庞大战损
光是"浑河之战",面对刚下沈阳士气高昂的八骑铁骑
纯步兵的"川浙兵"就使努尔哈赤前后损失战将
"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
明朝袁崇焕提倡"辽人手辽土",应是基于守城战适合用“主兵”
再回溯至罗马时代的迦太基之战
汉尼拔兵团远赴罗马本土作战
汉尼拔属于“客兵”,罗马兵团是“主兵”
“客兵” 远道而来,兵锋正锐,有利于速战,
汉尼拔必须快速与罗马兵团决战
时间对于汉尼拔不利,拖愈久则师老兵疲,粮道补给随时可能被断
反之罗马兵团适合"拖",
拖愈久汉尼拔“客兵”将因思乡而战斗意志下滑,更易击溃
所以一开始罗马兵团受到元老院压力急于求战,正中汉尼拔下怀
但吃了几次亏后
深明兵法的"费边",开始避免与汉尼拔“客兵”接触
并紧紧跟随汉尼拔,
同时深沟高垒稳固士气,因为“主兵”易于溃败逃散
等待适当时机决战
虽然避战,但不是不战,而是骚扰
导致汉尼拔无法击溃高垒稳固的"费边"
也无法好整暇的就地补给
也难以攻取城池,因为守城人知道罗马兵团在附近,加深他们死守的信念
等到汉尼拔兵团实力逐渐削弱后,费边出来收割
这就是闻名后世的"费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