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个营编装多少火砲?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1-03 20:08:36
仁兄某好像觉得拿孙承宗的编制来换算哪里不对一样;其实除了水陆两栖的水师
营1500人配砲400在晚明比较算特例之外,一般的火攻营(或者称为火器营、火营)1000
人可以配砲60,2000人可以配砲140门以上。灭虏砲这类轻砲本来就不算价昂量少的兵
器,没有说一定要孙承宗那样的编制才配得起那么多,辽东以外当然也都配得起,上
文已详矣。以下我们先来看一些赴援带砲的史料: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册〈兵部为请予游击熊维藩等员量加职衔事行稿〉页303:
“查得宣府火器手八百余名入援,本部即差官王振达等探访,回称尚未到齐,止
有二百的名,火砲四五十位,骆驼八匹,马五十余匹,…”(按:原件有涂改,此系涂
改后原文)
《崇祯长编》崇祯三年二月戊辰:
  “福建巡抚熊文灿报援兵二千,火炮一百二十具,令掌印都司蔡时春于正月十五
日督领入卫。”
《崇祯长编》崇祯三年五月庚寅:
“兵部候补主事管通州知州事卢承业,以通州为神京咽喉、漕储根本,恐敌兵再
至,城守无资,请拨京军八千隶之,听镇臣杨国栋训练,且请发红衣大砲四具、灭卤
大砲三四百具、硝黄火药三五万觔、铅铁子三五千斤,以为済胜之需。”
《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卷十二〈兵部为恭报发兵数目日期等事〉,页648:
“…复于是日牌行济南兵巡道董允茂、中军游击张文灿,整点南营官兵五百八员
名,…并带灭虏、虎蹲等砲五十位、火药、铅铁子三千斤,于十六日遣发启行,赴青
州协防。…崇祯十三年七月”
当然这些史料系赴援调防,有可能带超过编制的火砲数量(当然少带也是种可能)
,所以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编制。不过关于明末火攻营编制的资料很少见,有些数据我
们只好透过推算来取得。最直接的证据可见《卢象升疏牍》(杭州,浙江古籍,1985)
〈附:总督军门初次练兵规则〉(页143-146),为卢象升总督宣府大同时的编制:
“一、定营制。本部院原额标兵五千,向经前部院酌定经制,分为节制三营。近
该本部院疏请增兵五千,合成一万,应分左右中前后五营。每营各兵二千,…马兵以
二十五人为一队,步兵以五十人为一队。…左右中三营俱马兵,前后二营俱步兵。…

五、分战具。军中俱利者,弓矢、腰刀、火器也。此外则长短鎗、闷棍为便。其
他大刀、双刀、马叉等项,俱不堪用。今后该营马兵,每名除弓矢腰刀外,仍于马上
各习一艺,或三眼鎗、闷棍,或八尺长枪,各随其便,务要精熟;步兵以火器为主,
每队用大砲手八名,三眼鎗、鸟机、神鎗等手共十六名,长短鎗、闷棍手共二十四名
。余二名除队长外,再用一队副,兼管书识,要识字者。永为定规。”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火攻步兵共设两营,每营二千人,而每队五十人中有大砲手
八名,即每队四门砲。两营共多少砲呢?照《卢象升疏牍》〈措办标营盔甲器械疏〉
(页152)的记载,是这样:
“…中左右三营为马兵,急需铁甲六千副;前后两营为火攻步兵,急需绵甲四千
副,随营灭寇、荡虏、威远、毒虎等砲二百八十八位,挨牌三百六十面,神鎗、三眼
鎗三千杆。…”
也就是说步兵一营2000人的火砲编制是144位。若以50人4门砲推算是160位,不过
我们当然是取前者这个比较有根据的。
步兵不可能徒步叫他们扛运火砲,必然有驼兽载运。根据孙承宗《车营叩答合编
》卷一〈总计官兵车马骡驼器械杂具〉的记载,灭虏砲是“每位驼骡一头,每二位驼
随砲火药铅子等项骡一头”,“骑营大砲十六位,并随砲火药铅子等项,用驮驼三十
只”,而戚继光《练兵实纪》则说虎蹲砲“每二位驼架一副”(卷一〈骑什器〉),但
是六十门砲要“神器马骡九十匹头”(卷六〈马营解〉)。综上所述,我们大概可以知
道驼载一门轻砲以及其弹药,约需1.5头骡;大一点的火砲一门则要两只骆驼。知道这
个比例后,我们就可以推算晚明其他地方的火攻营有多少火砲。(也就是说,这些文献
只有骡驼的数字,没有火砲)由于马骡驼数可能有其他用途,以下以每砲2头驼兽来计
算。
从《明清史料‧乙编》第二本〈兵部题行“兵科抄出本部员外郎魏公韩奏”稿〉
我们可以得知崇祯十年以下几个地方的火攻营编制实在人数、驼兽数以及推算砲位:
见在兵额 见在马骡驼数 推算砲位数(每砲以2头驼兽配计)
阳和城
前营 1,300 284 142
后营 1,300 269 133
宣府镇标
健兵左营 1,168 260 130
健兵右营 1,174 252 126
镇威左营 1,481 248 124
镇威右营 1,455 190 95
大同镇标火营
火攻前营 1,842 322 161
火攻左营 1,843 274 137
火攻右营 1,842 287 143
以上推算数字和卢象升的设置都对得上(实际上,上述文献的阳和城前后营就是前
文《卢象升疏牍》的前后营)。这个编制比例有没持续呢?《明清史料‧丁编》第六本
〈户科外抄宣大总督陈新甲残题本〉系崇祯十二年的事,有提到将阳和旧制改为新制
“火营五营,每营马鸁驼一百三十匹头只,火兵一千名”,则是编制较小的火攻营,
每千人大约六十余门砲。同篇文献后文又提到“步营十二营,该火兵一万二千名,马
鸁驼一千五百六十匹”,则是每营千人配65门砲。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这是关于崇祯九年山西镇的纪录,见《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兵部题行“户科外抄山西巡抚吴甡题”稿〉,有提到因为
屡次征调,崇祯八年时正标二营只剩“随营大砲二十余位”,但是不但在同年就把正
标二营欠缺的器械火砲连同盔甲、鸟鎗、三眼鎗补造完,每年都还造大砲数百位:
“…崇祯六年造完佛郎机一十二位,大红夷砲二十五位,二红夷砲一十位,三红
夷并涌珠砲五十九位,共砲一百六位。…
崇祯七八两年造完涌珠大砲三百一十二位。…又奉刘太监明文,造完涌珠大砲二
百六位。…
崇祯九年造完大砲二百八十位。”
由此可见一个镇每年造出编制两个二千人火攻营的大砲量完全是可能的。就如上
文所叙述火砲价银还在马匹盔甲之下,那么制办一名披甲上马的骑兵器械所需要的银
两和两名操砲手的火砲驼骡就差不了多少(骡价比马价差不多,约10[1]或12两[2])。
和一营骑兵几千匹马的价格比起来,一个火器营几百门砲无疑便宜得多,更没道理说
骑兵营编得出来火攻营反而编不出来的。
[1] 《明经世文编》曾襄愍公复套条议〈复套条议〉。
[2] 《明经世文编》王司马奏疏〈请给官银收买驘畜以便转运疏〉。
附论:
一头骡可以载多少火砲呢?一般文献的编制中是一门或两门,如前文所述,较重
的灭虏砲(百斤左右)是一门,较轻的虎蹲砲(四十斤左右)两门。但是这些配置其实并
没有达到骡的承载上限。熊廷弼的幕僚们是这样说的:
“…每骡驮二百五十斤,一日可行九十或一百里,…”(《熊廷弼集》卷十七〈与
黄梓山本兵〉,页842)
则即使驮载两门灭虏砲亦不在话下。紧急缺砲的情况下一骡驮两门砲一日内赴援
九十里完全是办得到的事,只恐怕对骡来说终究辛苦些。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11-03 21:15:00
大推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4-11-03 21:22:00
大推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4-11-03 21:26:00
大推
作者: geosys (流星)   2014-11-03 22:17:00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4-11-03 23:31:00
灭虏砲便宜相当于现代迫砲,配置也相当约一步兵营每六十人一门砲
作者: sdhpipt   2014-11-05 21:23:00
真有耐心啊!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