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己巳之变一问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17 02:35:12

※ 引述《mshuang (竹碳乌龙)》之铭言:
: ※ 引述《jimmy5680 (会飞的企鹅)》之铭言:
: : 当然是小型火炮啊......
: :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01157862.A.53C.html
: : http://greatestbattles.iblogger.org/Renaissance/04_Artillery.htm
: : http://cimon.pixnet.net/blog/post/2919616 资料够多了吧
: : 佛朗机和虎蹲炮炮身重换算成磅数分别是34和11磅,
: : 欧洲正规火炮最轻的三磅炮炮身都有500磅,
: : 红夷大炮若为欧洲的cannon,那炮身至少也得有千磅以上,
: : 以此来看,虎蹲炮和佛朗机还真的小的夸张。
: 请对应明朝火炮现况,以明朝火炮现况来论,这两种是当时的主要火力
: 广宁就有六百门
: : 你举例有问题,这种武器说是迫炮还差不多,大口径要说也是红夷炮才对。
: 没有举例错误,他举的是山海关,关隘要塞,金门也是,红夷大炮对比是八吋榴
: 全国现在也没多少门
明军传统的所谓炮其实还可以再分两级,一级是差不多单兵就可以使用的,如虎
尾跑、马蹄砲、马上流星砲(佛郎机的一种)等等,这种其实是单兵火器,大部分在十
几三十斤以下,很多时候是集中数门装在到战车上使用,不过在文献里也算“砲”。
这种砲一个一千五百人的营里面装备个三四百门也就刚好而已。
另一个等级是以至少两人以上操作为主的,可以重到一二百斤,这种像灭虏砲、
佛狼机之类一个三千人的营装备个八十门到两百五十门也是稀松平常的编制。这种火
砲较轻型的可以以驴骡骆驼载运,三五百斤甚至千斤级的重型还是装在车上或者就整
体当战车用。
好了问题来了,那侯世禄转交袁崇焕的八十一门砲是什么砲?照你下文讲的侯世
禄是驰援,较重型的就是带也带不多,你怎么知道这八十一门就是全数重砲?实际上
若全都是轻砲我们也不会太讶异,因为这本来就是驰援时比较好带的兵器。就算全数
重砲好了,那也不过相当于一至半个车营的装备,七千人起码三四个营左右(实际上晚
明的营很少满编,一个营以一千人来计算是差不多),是能削弱多少?
实际上,努尔哈齐在尝试编组火砲部队时,他给各等级部队的火器是这样编组:
“尼堪官员管辖四千人的人,出兵二百,其中一百兵准备大砲十、长砲八十,其
他一百兵你随意安排;管辖三千人的人,征兵一百五十人,准备大砲八、长砲五十四
,其他七十五人你随意安排;管辖二千人的人,征兵一百,准备大砲五、长砲四十,
其他五十人你随意安排;管辖二千人的人,征兵一百,准备大砲五、长砲四十,其他
五十人你随意安排;诸申官员管辖二千七百人的人,征兵一百三十五人,其中六十人
带大砲六、长砲四十五,其他的六十七人你随意安排;管辖一千七百人的人,征兵八
十五人,其中四十四人带大砲四,长砲三十六,其他的四十一人随你安排;管辖一千
人的人,征兵五十人,其中二十五人准备大砲二,长砲二十,其他的二十五人你随意
安排;管辖五百人的人,征兵二十五人,其中十人准备大砲一,长砲八,其他的十五
人你随意安排。”(《重译满文老档》天命七年正月初六)
像后金这样几本上只靠战后虏获的火砲来装备兵员的也都可以两百人装备大砲十
长砲八十,我就不晓得明军也转移这样数量的火砲给友军是能折损多少战力。
: : 我看你根本不懂,肉搏战士比现代武器好练得多,
: : 湘军练兵紧急时仅需一二个月,淮军改制洋枪队后被迫延长练兵时间为半年以上,
: : 就是因为步枪兵比刀矛兵难练很多。
: : 排成紧密队伍的冷兵器部队不管怎么看都比散兵还要容易练成,
: : 而和明朝同时代的欧陆可也是几个月内就能把平民练成能战之兵,
: : 我看不出东亚就做不到的理由。
: 做不到,因为湘军也做不到,湘军的做法就是去死,活下来的人就是比较强,在找
: 在送死,和李自成差不多,同时期的欧洲大致上是三十年战争时代,骑士可是用钱
: 堆出来的
黑白乱讲,如果你不知道湘军怎么练兵,史料可以看《曾文正公书札》,专书可
以看《淮军志》。湘军的训练期间大约一个多月,内容包括跳高、跳远、抛掷、系沙
袋跑步等等所谓投石超距体能方面的训练,其次是营阵队形的步法,再其次有打靶练
准头。
再者,三十年战争是佣兵的时代,贵族阶层至多是组成骑兵的一小部分,可以说
早就没多少中古时代的骑士,不懂就别乱扯。
: : 当湘军靠这方法消灭了太平天国、扫荡西北回乱、击溃西南民变,
: : 毛文龙又打出什么战果?
: : 当湘军可以在雨花台以两、三万人抵御太平军号称二十万,
: : 毛文龙有打过什么硬仗吗?
: : 我只看到K大提到的连女人和无甲兵都打不赢的废物,就酱。
: 他没机会打这种硬战就被宰了阿,无甲兵打不赢?袁崇焕也未必打的赢阿
再扯嘛,为了对付披甲的金兵袁崇焕和周文郁在北京城下可也是披了厚甲应战的
,因为金兵知道明军铠甲的罩门是面(脸)胁(腋下),周袁两人的铠甲胁下的部分都是
矢集如猬(周文郁《边事小纪》〈辽西入卫纪事〉)。毛文龙在辽东的时间也不比袁崇
焕少,怎么袁崇焕硬战打过不少,这种程度的死战毛文龙就没机会打?
: : 只有几十公斤的火炮如果运不过去,那军队也不必走了。
: : 人家欧洲说路况使火炮难以运输,都是数百磅以上的炮身重量,
: : 可不是说连三磅炮都称不上的散弹小炮。
: 明朝道路很差,这是弟一点,其次明朝在砲架上面的设计也很差不适合运输
: ,接着明朝士兵普遍体弱代畜输卒明朝做不好,最后他们赶时间
: 综合以上个点认为能够运输大量火炮还在短时间内走上几百公里,这是不符军事常识的
照你这种说法,能适应这种道路的火器根本也不可能会重到哪去,这种等级的火
器少了几十门你就认为城守不住?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判断的。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10-17 08:46:00
: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10-20 00:44:00
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