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1634-1680)
进攻[5-6] 防守[5-8]
操作[8-10] 牵制[3-5]
暴兵[3-5] 运营[12-15]
意识[10-11] 心态[10-12]
进攻[5-6]
虽然掌过兵,手下有侍卫亲军,但陈永华从未亲自指挥上战场过。在英国驻台的
商馆记录里还可以见到他特别交代替他买几副眼镜[1],可见是专业的眼镜放置架。不
过听说有个叫陈近南[15-16]的隐藏人物[2]。
防守[5-8]
不是被交代护送家口眷属,就是奉命留守金厦东宁,陈永华总是别人出征时负责
看家,是顾家型的男人,居家旅行必备。
操作[8-10]
武力不行(?),陈永华靠的是智商击倒。当初投谒郑成功,曾经设鸿门宴抢夺郑
芝龙名下财产的洋船三艘作创业基金[3],后来又如法炮制,替郑经设计擒获原本负责
管钱的郑泰,财产大笔充公[4]。打怪掉宝流,Creeping~
牵制[3-5]
宅男老是在家好像牵不到什么东西,但是夫妇合葬这件事说明他至少有牵到妹。
暴兵[3-5]
没听说过有人Creeping还要暴兵的。
运营[12-15]
宅男家里农,永华种田有口皆碑。明郑时期垦田数从荷兰时期最多一万两千甲[5]
扩张到一万八千甲[6],每年外销糖担数也从治台初期(1672)[6]的一万担增加到二万
担[7](荷兰时期最多曾年销一万七千担[5])。由于治国不比经商,除去通贩裕国的需
要之外,还有军需民生要顾,陈永华引进了台湾第一代的烧瓦技术,以及第一代的盐
田技术(此前只有煎盐,量少质次),还不忘引进文教。陈永华所订的学校与科举办法
更重视培育人才,而不像明代一般只重选拔,切合明郑的困局来对症下药。
意识[10-11]
知道长期在金厦两岛不是办法,陈永华是少数几个建策直取南京的谋划者之一。
无奈清郑双方原本就力量悬殊,再加上郑成功犯二大败,辖地日蹙,退守台湾后陈永
华只好收起聪明专心玩模拟城市,管管治安盖盖庙。即使如此清朝对他还畏惮的很。
正在郑经退出沿海,清廷众人徨惑,未定是否进取台湾时,独有大学士李光地具疏入
贺,“台湾未可卒图者,实由永华经理有方.今天心厌乱,使之殒命;从此亡可立待
”[8]。
心态[10-12]
虽然有阴过别人的前科,但陈永华实在是做事实在的人,和他交涉商务的英国人
都觉得这家伙龟毛又难搞,郑经都说不必缴关税了,陈永华却坚持说当初合同白纸黑
字这样签的怎能不缴;向其他人疏通走旁门左道到陈永华这一关就是打回票[1],在在
都可见得他不避琐细却也不乘机钻漏洞,办事仔细持身正,坦坦荡荡君子风。
[1] 黄典权〈陈永华史事研究〉。
[2] 陈近南只存在于洪门的传说中,不见于任何史料;而传说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陈
近南曾任(清朝的)兵部尚书,且在雍正十二年(1734)创立天地会。这些和陈永华
的史实兜不起来。
[3] 郑达《野史无文》〈陈永华传〉。但是这件事只见于此,不见其他诸书记载,可
信度低。
[4] 但江日升《台湾外记》谓献策者为周全斌。
[5] 《台湾经济史初集》中村孝志〈荷领时代之台湾农业及其奖励〉。
[6] 《台湾经济史初集》曹永和〈郑氏时代之台湾垦殖〉。由于当时台湾地广人稀,
除去高获但也高投入的水田,一般旱地开垦三年后地利已尽,而且一般为奖励开
垦,在初垦的几年内赋役减免,农民更倾向于择地另辟田土,行某种形式的游耕
。也就是说实际垦辟的土地应不止于此。
[7] 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赤崁笔谈〈赋饷〉。这个数字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平台
后清朝官方额定的。但据平台后第一任诸罗县知县季麒光〈又豫计糖额详文〉所
言,康熙二十四年(1685)办糖仅一万一千石,大概是战时苛歛战后荒废的缘故。
[8] 台湾文献丛刊二三三《泉州府志选录》〈陈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