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香港占领中环示威活动的关系,突然想到了香港在中英主权角力扮演的角色。
1982年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虽在福克兰战争中大胜而归,
并向世人展示捍卫殖民地的坚定意志,也证明英国即使不需靠美国可以自己打一场胜仗;
两年后的1984年,柴契尔与邓小平、赵紫阳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除了依照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99年期限归还中国外,
连在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之役中从清廷割让取得的香港岛与九龙一并还给中国。
为何柴契尔最终选择了“弃香港保福岛”的外交策略呢?
最早国民政府在二战战后也企图向英国讨论归还香港的事宜,但被英国拖延,
直到1949年国共内战中共胜利后,英国的亲中派首相艾德礼马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甚至还接受毛泽东的要求,在香港帮毛泽东打造准备武力犯台的两艘巡洋舰,
但被美国介入而阻止了。
当时毛泽东和艾德里有默契,以不进攻香港换取英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
然而毛泽东念兹在兹的还是要打下香港,我在香港边界上的大军虽然动用不了,
但我老毛可以派第五纵队在香港煽动叛乱,最后就爆发了“六七暴动”;
六七暴动被英国控制的香港皇家警察平定后,加剧了中英紧张关系,
甚至英军还打算准备核弹防止共军突袭香港
(可参见维基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目),
既然我英国人守不住香港,我也要用核弹与你老毛玉石俱焚!
柴契尔夫人大可乘打赢福岛战争的同时,宣示捍卫香港的决心,
即使香港比福岛还远,我英军舰队也可以开到香港捍卫主权;
但是,中国和阿根廷这两个根本是不同等级的对手,
是不是因此让柴契尔最终选择签下《中英联合声明》把香港交给中国呢?还是另有隐情?
在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同时,英国和中国共同提出将此声明给联合国存盘备案,
让英国日后在香港事务上,仍有道义上的介入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