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捻军懒人包之三:驰骋八省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9-13 18:15:19
前情提要
1864年,太平天国已然土崩瓦解,捻军也被逐出皖北的大本营,情势急转直下,清军志得
意满、自认天下即将恢复太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捻军为何能够重振军容?
首先,捻军作为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的大规模兵团,以太平天国的名义收编了大量的太
平军残部,有效增加了战力。
再来,正因为先前被清军血洗而濒临崩溃,捻军之中意志不坚或不受节制的成员都被淘汰
,剩下的成员都对张乐行创建的这个体制有一定的忠诚心,反而让捻军整体的水准有所提
升。
捻军如何卷土重来?
张乐行那一辈的捻军领袖尽殁,年轻一辈的捻军将领和原太平军领袖对先前的失败多有检
讨,对捻军进行整编。
首先是军制。捻军原本用旗帜区分的习惯没有改变,但是确定了隶属关系和指挥系统,一
些不独立的小旗则改成营(模仿太平军),如此大致解决了过去捻军指挥不灵的问题。
第二是“易步为骑”,要把捻军全部变成骑兵不可能,但是要尽可能增加骑兵的比例,步
兵也要尽量配备其他可以骑乘的牲畜(变成龙骑兵),这样可以增加机动性和战力。
清军此时的情况如何?
其实,清军在攻破南京、摧毁太平天国之后反而削弱了。
最大的问题当然是湘军的裁员。为了向朝廷表示忠诚并节省薪饷,曾国藩把湘军裁减大半
,直到朝廷觉得减员太多都不肯停手,直属于曾国藩的十二万湘军只留下不到五万人。
其次,以僧格林沁为首的中央军急于独揽剿捻功劳,希冀把太平军和捻军在江北的地盘尽
可能收回中央政府的势力范围内,但是并没有警觉到捻军实力的回升,显得轻敌而焦躁。
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其他团练并未大加裁减,但是规模毕竟较小,洋务运动(
自强运动)也还在起步阶段,战力和装备水平并未高出捻军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湘淮诸军在1864年以前严重缺乏骑兵(湘军只有一点点,淮军没有),能和
捻军相比的清军骑兵队都在中央军手里,这就让湘淮军很难追上机动性较高的捻军。
清廷战略和捻军反制
长程追剿
僧格林沁剿捻的办法就是不断追击,理想状况是赶在捻军前头阻击,或者趁捻军未加戒备
时突袭。
问题在于捻军行动飘忽、声东击西,机动性比清军还要高,僧王每每追到兵疲马乏才抵达
捻军准备好的战场,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显然,这不是个好办法。
以静制动
僧格林沁战死后,朝廷命令曾国藩执掌剿捻策略,后者提出的第一个策略是以静制动,要
在捻军经常出没的四省十三州府重兵驻防,其中又设立四个老营(四镇),各地据点互为犄
角,希望能够把捻军压缩在各省边境。
曾国藩苦心孤诣的设计有一定效果,捻军短时间内难以夺取重要据点,但是这样收拢兵力
形同放任捻军在乡野流窜,而且清军兵力不足、部署缓慢,也未能阻止捻军在各地往返穿
插,变成僵局。
聚兵防河
由于朝廷对军费支出和消极防御的不满,曾国藩只得出兵进攻捻军,然而战况失利,他于
是又提出聚兵防河的计画,也就是凭借河川防线封锁捻军的移动方向,把捻军驱逐到不利
于骑兵的山区围困,最后加以歼灭。
此一战略因为防线太长、清军仍然太少、部署缓慢而失败,捻军只要继续声东击西、全力
强渡就可能突破河防。清军把“点”的防御扩张到“线”,反而容易遭到痛击。
扼地兜剿
经过一年多的剿捻,曾国藩因为毫无成效而被撤去钦差大臣的职务(回去当两江总督),李
鸿章成为新的总指挥,他记取曾国藩的教训,把战略计画略做修改,要压迫、诱使捻军进
入难以展开的地区(口袋),然后加以围困歼灭。
注意的是此时捻军已经分成东捻军和西捻军,李鸿章一开始主要对付东捻军。
因为采取较为积极的战略,清廷动员越来越多的部队,伤亡人数也再次高升。虽然清军未
能把东捻军歼灭于预定的湖北,却成功在山东包围了捻军,并在反复激战后使东捻军折损
殆尽,取得惨烈的胜利。
先捻后回
另一边,左宗棠等人主掌甘陕地区、对抗西捻军和回乱,他们提出先捻后回的战略,打算
把捻军和回军的联系切断,先歼灭西捻军再来对付回军。
然而西捻军机动极高,左宗棠数次试图以重兵围剿都被突破,交战过程相当艰苦,短时间
内难有成效。
就地圈制
由于东捻军陷入重围,西捻军决定和回军分别、调头前往救援东捻,一时清军云集华北(
左宗棠也追击而来),但是西捻军直到东捻军覆没之后仍转战各地,难以歼灭。
为此,李鸿章决定把扼地兜剿的战略再升级,把西捻军所在的地区重重围困起来,甚至挖
凿沟渠引入河水、修建长墙壁垒、驱离郊外的人民,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并且不断尝试
招降叛军,最后终于歼灭了西捻军。
晚期捻军重要将领
赖文光
太平天国将领,被新捻军推举为盟主,对新捻军的整编和战略贡献良多。善于谋略,特别
是昔日上司陈玉成的“三十检点回马枪”。
后来作为东捻军领袖,兵败被杀。
任柱(任化邦)
捻军猛将,武艺精通,曾被用望远镜观战的李鸿章大加赞誉。
后来作为东捻军领袖,被刘铭传买通的手下叛徒潘贵升暗算而死。
张宗禹
捻军领袖,张乐行的族姪,善于谋略,带领捻军走出困境的战略家。
后来作为西捻军领袖,兵败不知所踪,传言隐居于河北直到老死。
张禹爵
捻军将领,张乐行族姪,骁勇善战。
后来作为西捻军领袖,战死沙场。
过程大致讲完了,下回来谈谈捻军的几个战役和战术,
或许也可以谈谈清军、太平军的装备和编制等等。
下回也可以列一下被捻军打死或打伤的清军重要将领有哪些XD
作者: sandiegopadr (???)   2014-09-13 18:35:00
死在捻军手中的名单一长串啊......
作者: Saaski (GreedIsGood)   2014-09-13 18:35:00
挑个小错,前情提要那边年份好像怪怪的?应该是1864年吧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4-09-13 18:42:00
推~
作者: ChoshuArmy (长州军阀)   2014-09-13 19:11:00
作者: icewater (努力撑过一切的不顺遂!)   2014-09-13 20:10:00
作者: lwjan   2014-09-13 20:10:00
作者: iiooiioou (爱幻想的O宅)   2014-09-13 22:01:00
作者: karl7238 (追梦)   2014-09-13 23:29:00
张宗禹的晚年如果为真也算很强大了,叛乱失败的领袖竟然没投降还能善终,历史上找不出几个人吧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9-14 03:34:00
作者: wucn (noname)   2014-09-14 14:42:00
作者: su281   2014-09-15 11:13:00
僧王一生好坎坷啊...XDD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4-09-15 12:44:00
推 但是应该是淮军有一点点骑兵 湘军没有湘军的概念有点像美国的褐水海军,用河川水运搭配陆军战斗所以用不上骑兵,而淮军一开始就有想要练一些骑兵
作者: brutus0218   2014-09-15 19:0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