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B10 ()》之铭言:
: 志得意满的美国人带着他们威力强大的M14进入了越南战场
: 却在热带丛林狭窄的接战空间中被AK-47彻底压制
: 笨重的体积、过少的携弹量、自动射击无法控制、无法持续的火力
: M14的各种缺点在丛林地形中被无限放大,明显已不符作战需求
: 由于对射程的坚持、认为自动射击是浪费弹药行为等守旧的想法
: 美国人最终不得不咽下自己当年所种的苦果
其实换M16以后美国也没打赢越战啊XD
M14确实是不适合丛林战,但M4在阿富汗的高山远距离射击表现也是惨的可以。
只能说比起武器本身,出身的年代更重要。
同样时间参加越战的澳洲,在美军换装M16时依然坚持使用FN FAL。
当然会作一点魔改(锯短枪管等)以适应丛林战需求,之后换装AUG又是另外的故事。
说到底,战术与战略才是打赢战争的最重要因素。
: 1959年底,Armalite被母公司卖给Colt公司并进行重组
印象中是阿玛莱特把AR-15的专利与图纸卖给柯特,
隔没几年柯特马上抢到美军订单,持续垄断美军的轻武器市场几十年。
看在阿玛莱特眼里只有E04而已。
: 5.45x39mm与AK-74
: 5.45mm推出后受到小口径狂热者的各种吹捧,更轻;后坐力更小且更精准
: 更大的携弹量和号称能够在人体组织中制造双空腔的可怕杀伤力
: 小口径步枪成了现今世界上突击步枪的主流
苏联5.45口径子弹的弹头尖端是钢心,弹头中间有一段空心。
贯穿力强的同时,穿入目标内部后弹头会迅速挤压变形,将子弹动能全部施加在目标上。
阿富汗人把这种子弹称为“毒弹头”,因为射中伤口很小、体内伤害却很严重。
: 不过有趣的是,小口径弹的出现反而先冲击到西方各国在机枪上的运用
: 通用机枪(GPMG)的概念曾随着德军在二战中MG34、MG42的活跃而风行一时
: 但小口径弹在长距离战斗上的无力,迫使通用机枪被班用自动武器(SAW)所取代
: 使用同款小口径的机枪作为班级火力,与步兵班在第一线作战
: 机枪更为优秀持久的连续射击火力能有效减轻小口径步枪在压制火力上的负担
SAW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美国的白朗宁BAR自动步枪便是与M1步枪通用子弹、
在步兵班中提供全自动火力的武器,但使用全威力.30子弹的结果就是枪重得要命,
而且BAR说到底较接近于步枪设计,全自动射击后枪管容易过热、又无法迅速更换枪管。
不能算很优秀的SAW,只不过在当时也没别的选择。
通用机枪的概念来自于德国,德国一战败战后,因凡尔赛条约被限制武装力量。
其中一条就是禁止生产重机枪,因为重机枪一向是步兵的头号杀手。
于是德国便设计出一款轻中型机枪,可以装设两脚架、伴随着步兵前进突击,
又可以装在三脚架上,变成类似重机枪的定点防卫用武器,
再更进一步发展成车辆、飞机、船舰上的通用武器。
二战时,美国跟德国的步兵班建构概念是不同的,
美国是以步枪兵为主、自动步枪(BAR)担任火力支援,真正称得上中型机枪的M1919、
则是作为连营级火力、车用、航空机枪使用。
德国是以机枪兵作为步兵班的核心,其他人协助携带机枪弹药与周边警戒扫荡。
韩战后M1被M14取代,美国也吸取二战德国的经验,用M60取代BAR与M1919的位置。
而BAR有一段时间内是直接用带两脚架的M14代替,FAL也有类似的用法。
这种临时凑成的SAW同样具有BAR的缺点,枪管容易过热、持续火力弱等。
因此美国在越战后顺着小口径子弹的潮流,发展出一款真正适用的SAW,也就是M249。
另外,苏联在确定使用7.62x39口径子弹后,很快就研发出采用该口径的班用机枪RPD。
SKS与RPD的搭配其实就已接近后来M16与M249的组合,只是这两款在苏联都不算长命。
SKS迅速被AK-47取代,RPD因为无法直接使用AK-47的弹匣,日后也被RPK取代。
RPK使用40发的长弹匣,可以直接跟AK-47通用。
虽然以西方角度来看,RPK与RPK-74不能快速更换枪管、又不能使用弹链很Low。
不过直到现在RPK-74依然是俄罗斯的标准班用武器。
: PS1:
: 这篇我只着墨在M16和5.56mm的简史
: 小口径弹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算中间威力弹,但它的诞生概念又不大相同
: 至今其作战效能(尤其在中长距离战斗上)仍饱受质疑
: 美国和苏联都在阿富汗战场上发现小口径弹的不足
美国的状况不多说,苏联在阿富汗倒没听过觉得小口径子弹不够用。
以一般步兵的接战距离300~400m来说,AK-74的表现够好了,有瞄准镜可以再拉长一些。
何况他们还有SVD可作为长程火力支援。
: Eugene Stoner在Armalite卖给Colt后便离开了
: 留下的另一款小口径设计被接手者完成称为AR-18
: 不过也是把只停留在原型的样枪
AR-18性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美军已采用M16,不可能再花大钱换性能差不多的枪。
在美国混不下去后,AR-18辗转到日本、新加坡、英国生产过。
AR-18在别的国家造成相当深远的影响,包括英国、日本、台湾、新加坡、德国等。
之后德国更以G36改型:HK416重新杀回美国市场,开启一波短行程活塞热潮。
: Stoner后来开发出一款较为复杂的Stoner 63枪系
: 该枪模组化的设计理念后来受到广泛运用
: 诞生各种以基础枪款因应各种作战需求而衍生的枪系
: Stoner 63曾随美军特战部队在越南战场活跃一阵子后除役
一样是生不逢时,如果史东纳63继续发展下去,或许就没有M249了。
: M16A4是美军海陆的主要配备,和A2的差异主要在于模组化:导轨和可拆式提把
: 而M855和民用.223Reminton似乎可以通用,只是前者对枪管有更高要求
M16A4陆军也有采用,因为陆军先行一步把M16A2全部以较轻巧的M4替换。
到了伊拉克与阿富汗后才发现代志大条、M4对开阔地与山地的长距离射击力有未逮。
因此陆军重新采购M16A4,作为精准射手步枪使用。
而海陆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M4取代所有的M16。
即使是M249,海陆也另外采用M27来互相搭配使用。
: PS8:
: AK-74服役后战斗民族也比较偏爱原先的AKM
: 尤其在车臣战争中更认为AK-74在城市巷战中毫无威力可言
: AKM是Kalashnikov开发的AK-47改进版,两者大部分零件可通用
: 外表最大差别在AKM的枪口有上开的斜切口,为了抑制枪口上扬
印象中没听过俄军在车臣抱怨过AK-74,AK-74的后座力较小、连发精确度也高。
真要抱怨的话,AK-74的耐操度略输AKM,AKM又略输元祖AK-47。
主要是因为加工方式从切削变成冲压,节省了成本但也降低了强度。
不过就算是AK-74,也还是比M-16耐操。
城市巷战最受欢迎的武器是AKS-74U吧,冲锋枪的体积却使用步枪子弹。
没拿步枪的二线人员、飞行员、车上人员、特种部队全都是AKS-74U的爱用者。
AKM跟AK-47主要差别在AKM使用冲压加工,内部有减速器,机匣、握把一些细部也有变化。
斜切的枪口抑制器虽然在大部分的AKM上都看得到,但并不是全部都有。
最好的辨别方式是看上机匣,有加强肋的就是AKM。
: PS9:
: M4可以视为M16A2的卡宾版本,最初是美国海陆为了替武装侦查队配备全自动武器而设计
: 该枪和M16A2有很多零件都能通用,后来成为二线部队或载具组员的配备
: 但是M4在射击性能上的表现其实不甚理想,特战司令部近年曾发出SCAR标案
: 有FN SCAR和H&K XM8两个竞争者
: SCAR 2009年有进入美军服役,XM8原本是美国陆军的下一代列装枪但最后遭终止
: 尽管近年阿伯丁试验场曾经进行FN SCAR、XM8和M4的射击性能测试
: 结果M4故障率是压倒性的超高(882次),XM8最低(127次),SCAR是223次
: 但是XM8仍然被终止
: 另,SCAR在COD的MW系列里面曝光率极高
: 近年美国军方将M4发包给Reminton生产,打破了Colt的长年垄断
: 不甘心的Colt以Reminton合约权利金计算有误为由又挤进了竞标
: 两家厂商互相冲康扯后腿,结果2013年由FN得标
M4已被美国陆军采用为标准步枪很多年了,这些年来美国陆军开了一堆新步枪标案,
M4每次都垫底,但每次案子都不了了之。
最近终于听到美国陆军要采用新型步枪:M4A1。
该为柯特数十年来的努力不懈掌声鼓励一下...
: PS10:
: 一直说小口径步枪很轻巧携弹量很大但事都没有具体数字
: 以下简列来自维基的数据让大家有更直观印象:
: 以负重10公斤为条件下,
: 使用M14的士兵能携带20发弹匣14个,9.52公斤280发
: 用AK-47的士兵能携带30发弹匣10个,9.2公斤300发 (AK弹匣很重)
: 使用M16的士兵能携带20发弹匣33个,9.9公斤660发 (这是M16A1)
AKM与AK-74后来都改用玻璃纤维制的弹匣了,强度跟钢制一样但轻上许多。
至于M16初期是用铝弹匣,轻但是强度差。
当HK416踏入美国时,第一个被采用的不是步枪本身,而是HK416使用的钢制弹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