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子弹与突击步枪革命(下)-小口径时代

楼主: MB10   2014-08-12 17:50:34
志得意满的美国人带着他们威力强大的M14进入了越南战场
却在热带丛林狭窄的接战空间中被AK-47彻底压制
笨重的体积、过少的携弹量、自动射击无法控制、无法持续的火力
M14的各种缺点在丛林地形中被无限放大,明显已不符作战需求
由于对射程的坚持、认为自动射击是浪费弹药行为等守旧的想法
美国人最终不得不咽下自己当年所种的苦果
为了有在战场上对抗AK-47的自动火力,美军开始搜括所有找得到的自动武器
并且在国内寻求所有可行的设计,意外开启了小口径弹的时代
在讲小口径弹前,必须从齐射(Salvo)这个概念的来源说起
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1948年,来自于美国军方所资助的民间研究机构
该机构为了防弹背心的开发计画,而分析研究了两次大战共数百万份的战场报告
反而从中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数据结论,简而言之就是:
"在高度机械化的战争里,绝大部分战斗会发生在近距离的遭遇战,
而拥有优势火力的一方将获胜"
"在战斗中命中的机率是随机的,除非目标静止否则瞄准射击的意义其实不大"
"大部分的伤亡通常是在第一轮射击时造成的"
"相较之下,拥有较高射速武器的士兵会有更高的开火意愿"
(据称有三分之二的美军士兵在战斗中未开一枪)
总结已上几点,军队必须给士兵配备俱全自动射击火力的武器
且为了让士兵能够携带更多弹药以支持全自动射击,武器必须越轻巧越好
可惜那时美国人正和英国人为了.30或.280战得昏天黑地,没空注意这"小成果"
幸好,当时美国陆军担任开发主认的Stuldler上校注意到了这项课题
他要求阿伯丁试验场进行相关的小口径武器测试,最后锁定在.22和.224口径上
同时期内,美国陆军设立了一项新的研究项目SALVO
冀望能找出一种符合当时战斗需求的武器设计
这项1953~1957年的两段计画提出了相当重要的一项研究结果:
若是能连续射击四发并使"弹著点集中在20英吋范围内"
就能够达到现存所有半自动武器命中率的两倍
该计画也测试了数款小口径的概念性武器
可惜当时美军的恐龙高层仍旧关爱着M14,并不愿意拨更多预算在小口径弹药试验上
阿伯丁的小组就这样带着有一定成果的研究四处碰壁
在高层保守的氛围中不断被拒绝经费申请
两年后事情终于出现转机,贵人Willard G.Wyman将军注意到了他们的请款单
这位美国陆军司令部的指挥官立即整合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
该小组提出了数项可行的结论与相应的新需求规格
正好,AR-10刚从与M-14的竞标案中落败
这款枪由Armalite公司的Eugene Stoner所设计
身为航空公司下属子公司的Armalite,不断尝试利用各种航空复材做为枪体材料
AR-10运用各种复材的成果便是比同时竞标的FN FAL、M14都要轻上近1公斤
但当时美国陆军高层仍沉浸在M1 Garand的辉煌过去,使得M14最终因偏好而获胜选
但是Wyman将军意识到了AR-10的潜力,向Armalite建议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小口径武器
缩小口径的新版本被称为AR-15,使用了.223 Reminton子弹
轻巧的特性展现了远较M-14更迅速的作战反应且更可靠的作战效率
可惜在研发太过仓促的情况下AR-15有太多缺限,陆军高层仍支持M14的量产
1959年底,Armalite被母公司卖给Colt公司并进行重组
身为老牌军火商的Colt立刻展现强大的公关能力
1960年中美国空军首先采购AR-15用于基地防卫
在1962年时少量交付给南越军队进行战场测试,且受到美军特种部队的欢迎与支持
在Colt超强的公关游说运作,以及M14惨不忍睹的战场表现下
五角大厦终于停止对M14的采购,转而列装AR-15并正式定名为M16
由于所有环节都进行的十分匆忙,首批投放越难战场的M16表现非常糟糕
在逐步改进后M16才渐渐成长为现在成熟稳定的庞大枪系
M16以第一款大量服役的小口径步枪之姿,带动了突击步枪新一轮的变革
1970年五角大厦下令所有隶属于北约的美军都换装M16A1
并希望北约能够接受5.56mm成为新的标准规格弹药
美国提出了自己研发的5.56x45mm M193子弹
北约各国也开始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规格的标准化子弹候选
深觉自己根本被美国佬装笑维的英国军方虽然非常度滥
还是从美军的M193子弹上做改进
用4.85mm的弹头配上原M193的弹壳,有着更优秀的弹道性能与穿透力
德国人则提出了很大胆的无弹壳4.7mm,但不够成熟的未能得到普遍信任
最后北约采用了由比利时提供,同样为5.56mm但有更优秀弹头性能的SS109
以SS109为基础的5.56x45mm NATO诚为北约新一代的制式标准规格弹药
而苏联在注意到西方国家的大动作后,也相应推出了自己的新玩意:
5.45x39mm与AK-74
5.45mm推出后受到小口径狂热者的各种吹捧,更轻;后坐力更小且更精准
更大的携弹量和号称能够在人体组织中制造双空腔的可怕杀伤力
小口径步枪成了现今世界上突击步枪的主流
不过有趣的是,小口径弹的出现反而先冲击到西方各国在机枪上的运用
通用机枪(GPMG)的概念曾随着德军在二战中MG34、MG42的活跃而风行一时
但小口径弹在长距离战斗上的无力,迫使通用机枪被班用自动武器(SAW)所取代
使用同款小口径的机枪作为班级火力,与步兵班在第一线作战
机枪更为优秀持久的连续射击火力能有效减轻小口径步枪在压制火力上的负担
由于小口径步枪在长时间自动射击下枪管易过热、卡弹
SAW的服役便付担起了压制火力的责任,使小口径步枪能专职于较精准的射击
又因为弹药规格相同且携弹量大,步兵也能适时支援机枪的弹药
而传统的通用机枪则完全退居排、连级二线支援武器,负责中长距离的火力支援
同时狙击手(似乎更应该称为精准射手Sharpshooter)的扩编、运用也开始受到重视
显然的,西方国家在使用小口径弹后步兵的编制方式开始和苏联类似
榴弹发射器也因为小口径弹在支援火力上的需求,有更受关注的发展
各国弹药规格一反二战前力求统一的模式,彻底走上多口径弹药分工细化的道路
时至今日,其实单兵个人武器发展几乎可以说是已到极限
像尽管小口径弹正夯,许多贫穷国家仍然愿意使用AK-47做为制式装备
盖因中间威力弹和小口径弹的杀伤力落差并没有大到无法取代
现今步枪发展也只能从射击性能、准确度、模组化等小地方挖掘潜力
在防弹衣防护性能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现阶段的突击步枪已经走到了瓶颈
未来在枪管材料、火药性能上可能又会有突破性、连动性的发展
但我想可以预测的,下一次步枪革命或许仍会由子弹所推动
PS1:
这篇我只着墨在M16和5.56mm的简史
小口径弹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算中间威力弹,但它的诞生概念又不大相同
至今其作战效能(尤其在中长距离战斗上)仍饱受质疑
美国和苏联都在阿富汗战场上发现小口径弹的不足
甚至出现了也很有争议的制止力议题
而近代繁多的小口径主战步枪我就不再赘述
毕竟科技爆炸的现代,各国枪枝并没有以往那种压倒性的性能差异
PS2:
首先采用AR-15的那位空军副参谋长就是Curtis LeMay
乃当年二战放言要用轰炸机一哩一哩烧掉日本的那位仁兄
PS3:
Eugene Stoner在Armalite卖给Colt后便离开了
留下的另一款小口径设计被接手者完成称为AR-18
不过也是把只停留在原型的样枪
Stoner后来开发出一款较为复杂的Stoner 63枪系
该枪模组化的设计理念后来受到广泛运用
诞生各种以基础枪款因应各种作战需求而衍生的枪系
Stoner 63曾随美军特战部队在越南战场活跃一阵子后除役
PS4:
小口径弹成为步兵班标准武器后除了SAW外最直接影响便是狙击枪的使用
苏联有SVD,美军有M14修改的M21、及后来接替的陆/海的M24/40
(都还是使用全威力弹,或是7.62x51mm NATO)
尤其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后意识到小口径弹的缺陷
甚至又将退役的M21投入战场使用
PS5:
SS109被NATO采用后美军改使用M16A2,随后成为美军的标准步枪
比利时为M16A2生产的5.56子弹则被称为M855
M16A2取消全自动射击改以三发连射
美军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战场菜鸟因紧张死扣板机造成无异意浪费
同时又不失火力密度与准确度
M16A4是美军海陆的主要配备,和A2的差异主要在于模组化:导轨和可拆式提把
而M855和民用.223Reminton似乎可以通用,只是前者对枪管有更高要求
PS6:
德国的无弹壳弹药非常大胆,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
西德曾让H&K开发无弹壳步枪,但H&K在刚开发出G11不久便东西德合并+苏联解体
原本西德军方和北约的订单瞬间没有下文,导致H&K财务困难被英国航太收购
且无弹壳子弹性能不够稳定,有自燃疑虑因此G11无弹壳步枪并没有受到重视
PS7:
英国人被美国人装笑维的这段历史可以去翻翻
因为美国人的坚持,导致英国军方必须自己阉割掉数项已有相当成果的武器计画
可以说两次NATO标准弹药的选定都让英国人受伤甚深XD
PS8:
AK-74服役后战斗民族也比较偏爱原先的AKM
尤其在车臣战争中更认为AK-74在城市巷战中毫无威力可言
AKM是Kalashnikov开发的AK-47改进版,两者大部分零件可通用
外表最大差别在AKM的枪口有上开的斜切口,为了抑制枪口上扬
PS9:
M4可以视为M16A2的卡宾版本,最初是美国海陆为了替武装侦查队配备全自动武器而设计
该枪和M16A2有很多零件都能通用,后来成为二线部队或载具组员的配备
但是M4在射击性能上的表现其实不甚理想,特战司令部近年曾发出SCAR标案
有FN SCAR和H&K XM8两个竞争者
SCAR 2009年有进入美军服役,XM8原本是美国陆军的下一代列装枪但最后遭终止
尽管近年阿伯丁试验场曾经进行FN SCAR、XM8和M4的射击性能测试
结果M4故障率是压倒性的超高(882次),XM8最低(127次),SCAR是223次
但是XM8仍然被终止
另,SCAR在COD的MW系列里面曝光率极高
近年美国军方将M4发包给Reminton生产,打破了Colt的长年垄断
不甘心的Colt以Reminton合约权利金计算有误为由又挤进了竞标
两家厂商互相冲康扯后腿,结果2013年由FN得标
PS10:
一直说小口径步枪很轻巧携弹量很大但事都没有具体数字
以下简列来自维基的数据让大家有更直观印象:
以负重10公斤为条件下,
使用M14的士兵能携带20发弹匣14个,9.52公斤280发
用AK-47的士兵能携带30发弹匣10个,9.2公斤300发 (AK弹匣很重)
使用M16的士兵能携带20发弹匣33个,9.9公斤660发 (这是M16A1)
楼主: MB10   2014-08-12 18:01:00
最近阿咂事太多所以富奸好久,请原谅我这篇比较混乱的内容个人对现代军事研究较潜,欢迎神人从军制、枪系等角度延伸以上,希望大家会喜欢 m(_ _)m
作者: ggeneration (于夜空之中歌唱)   2014-08-12 18:02:00
FN:(σ゚∀゚)σ (゚д゚)(゚д゚)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8-12 18:09:00
kerker,于是国军独步全球,专门从战技上超越子弹极限
作者: zaknafein987 (苍)   2014-08-12 18:47:00
好文帮推 不晓得下个世代的子弹会如何演化无壳化? 缩小还是变大哩?
作者: adolf455341 (宅宅果)   2014-08-12 18:48:00
作者: lukehong (有此一說)   2014-08-12 18:59:00
国军继续六发装子弹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4-08-12 19:15:00
作者: dustlike (灰尘)   2014-08-12 19:34:00
终于出啦 推
作者: yeangigi (吉吉)   2014-08-12 20:01:00
赞,一定要推
作者: Harrychou (恶运不断,坏事不断)   2014-08-12 20:29:00
国军那坚持六发装弹该不会是从M1留下来的传统吧?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2 20:45:00
推,不过PS比本文长是怎么回事?XD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4-08-12 21:09:00
我也是这么想 刚好就是六发
楼主: MB10   2014-08-12 21:13:00
M1是8发的弹夹喔我猜是打靶都配6发,用半自动射击3+3这样?
作者: TK421 (TK421)   2014-08-12 21:24:00
之前是不是有文章说是白团 留下来的教条? 二战日军的有阪步枪是5发 不过我不知道手栓式步枪有没有枪膛里面可以留一发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4-08-12 21:33:00
靠 对齁 M1是八发 记错
楼主: MB10   2014-08-12 21:53:00
枪膛可以留一发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14-08-12 21:54:00
M1 Garand一组是8发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还有零)   2014-08-12 22:12:00
其实最坚持M14的只怕不是陆军,是陆战队...话说回来XM177是陆军先还是空军先来着
作者: Lions (中职毒瘤爪二圣人迷)   2014-08-12 22:23:00
好文章!
作者: prononhead (贝尔格莱德红星)   2014-08-12 23:12:00
推!
作者: jkdgolden (兼职B-Boy.小鎗)   2014-08-13 01:32:00
好文!!又学到了~
作者: hit0123 (@@")   2014-08-13 04:35:00
PS会不会太多 XDD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4-08-13 12:50:00
PS也太多 根本可以出一篇新的G11装弹数很恐怖的多 不晓得稳定性如何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4-08-13 14:45:00
李梅不是很喜欢新科技(玩具) 炮艇机AC-47就是他支持才出现
作者: su281   2014-08-13 17:32:00
G11的子弹是方形的,弹夹有点类似P90G11最大问题在少了弹壳做为散热媒介,枪膛温度太高导致走火甚至膛炸H&K后来推出G12,弹药分离,液态推进药,只停留在样枪阶段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还有零)   2014-08-13 20:28:00
G11那个弹还有品质问题
作者: g3sg1 (ACR入手!)   2014-08-14 21:30:00
COD:MW同时让ACR跟SCAR两把都红了吧
作者: arbitrageur (旅行的意义)   2014-08-16 21:34:00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4-08-17 14:51:00
所以xm8问题在公关力不够吗推好文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4-08-24 22:32:00
作者: BillHuang (能登かわいいよ能登)   2014-09-05 15:11:00
国军某位老兵回忆中 打靶是 "打弹三"的三发装子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