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影片] 系说神易 第三讲 系辞上下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4-05-07 23:09:57
※ [本文转录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JQalzz7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Confucianism
标题: [影片] 系说神易 第三讲 系辞上下
时间: Wed May 7 23:06:31 2014
系说神易─易经哲学在当代视野下的返本开新
 
 第三讲 系辞上下:统贯上下之易经哲学
  阐述“系”“辞”“传”“上下”的哲理意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zc-AljUnA
  何谓“传”、“辞”、“系”
  “系”的易学、科学、佛学意涵
  《序卦传》与《系辞传》阐示的“上下”意涵
  神易的知行谱系
  佛学、易学、科学的知识体系特征
  科学观念的演进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革命
  佛学观念的对应
  易学观念的推广
  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
【神易随笔】科学基础的终极观念
  前《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记者霍根,曾写了一本嘲讽科学界进展的书《科学之
终结》。书中大意乃在借由访谈各门学术领域的诸位大师,而铺陈出当前科学范式
的观念发展已到尽头,再无可能发生颠覆根本观念体系的科学革命。前《自然》期
刊主编马杜克斯反驳此种观点,因而出书名为《科学尚未终结》,广涉当今科学领
域的重大问题,而强调当前科学发展未至终结。回顾过往科学演进,重大变革乃是
发生于根本范式观念的改变,而非仅是新现象或新理论的提出。就如在二十世纪初
;对于光速恒定的实验结果,劳伦兹早已提出符合实验数据的相关变换公式;对于
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普朗克也已提出符合实验数据的相关计算公式;但直至爱因
斯坦以相对时空与量子观念去加以解释,才引发了现代物理革命。因而所谓科学革
命的根本基础,并不仅是在于符合实验现象的数学公式,更是在于既有观念体系的
变革更新─在于以更基本的终极观念去会通种种问题而统一解释已知现象。
  当前科学在根本观念体系上的重大问题,大致有两大主轴。其一是量子力学的
诠释问题,涉及物理现象在观察与存在上的交互纠缠,挑战现今关于客观实在的既
有观念。其二是讯息作用的定义问题,涉及了既非能量亦非物质的另类物理现象,
挑战现今关于物理实体的既有概念。现今一般科学主流关于物理上实在与实体的概
念,涉及了能量不灭的观念,可见于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中的一
段评论:
 ‘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所组成的,所以万物应当有一个质料因的观点是理
  所当然的出发点。但当人们把基本统一性的观念推到极端,人们就到
  达无限永恒的不可分割的存在,它不管是不是质料的,都不能以它本
  身解释万物的无限多样性。这就导致存在与生成的对立,并最终导致
  赫拉克利特的解答:“变化本身是基本的本原;正如诗人们颂赞它的
  :“不朽的变化啊,你革新了世界””。但是变化本身并不是一个质
  料因,因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用火来代表它,把它当作一个基本
  元素。它既是物质,又是一种动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
  学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如果我们用“能量”一词
  来替换“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能用我们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
  重述他的命题。能量事实上是构成所有基本粒子、所有原子,从而也
  是万物的实体,而能量就是运动之物。能量是一种实体,因为它的总
  量是不变的,并且在许多产生基本粒子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基本粒子
  能够实际上用这种实体制成。能量能够转变为运动、热、光和张量。
  能量可以称为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本原因。’
  上述评论,海森堡默认了唯物论的立场,认定万物应有一个质料因的终极基础
;而以“能量”为此实体基础,来对应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之以“火”为不断变
化的基本元素。然而为什么需要默认一个唯物论的质料因作为万物现象的基础呢?
对于前述当今科学在根本观念体系上的两个重大问题,这种以能量为万物终极实体
基础的唯物论观点,既不能完整说明量子力学在观察与存在上的纠缠现象,更不能
定义包纳对于非属能量的讯息本质。回顾二十世纪初对于电磁波传播的旧有观念,
乃是认为需要有一种“以太”的传导介质;而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即抛弃此种介
质假设,将电磁波视为仅是在时空中的电磁场变化,并无任何“以太”存在。
  前述海森堡的主流观点,认为能量可为世上一切变化的基本原因。对照爱因斯
坦推翻以太介质的假设,我们也可以反思,变化需要能量作为基本原因吗?赫拉克
利特既然认定“变化”本身是基本的本原,为何还要画蛇添足,另立“火”的质料
为万物本原呢?为什么要默认一个唯物论的客观实体作为解释世界的观念本原?传
统观念认定是能量产生变化,以能量为本原,而变化为其现象。如果变化不需能量
作为质料因,以变化为本原,而能量为其现象。我们解释世界的观念体系,就可以
由唯物论的桎梏中解放,而取得较能量概念更深的观念基础。在量子力学方面,可
依主客交感的感应互动,去解释观察与存在的纠缠现象。在讯息哲学方面,可用变
化产生的相关现象,去解释在时空中的讯息与实体。量子力学互补原理的创始者玻
尔,极其推崇易学太极图的阴阳互补意涵。然而“易”之意涵的相对感应变化,才
是更深的终极观念基础。
  以数学观念比拟,例如“0”在数学中的观念发展,影响了数学知识的跃升。
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数是指涉到实际存在之物,而非指涉及“不存在”,因而在古
代西方曾不接受0是数的存在。然而数学引入0的观念,使得计算变得方便简单,
也因此推广了数的概念,而能发展出更深广的数系观念。同然,当代科学引入“变
化”概念,作为一切实体的基础观念,可以推广其指涉“实在”的概念,而能发展
出更深广的科学理论。举例而言,传统物理观念,因为观察到能量守恒,所以认定
其为实体,而认为物理现象是能量实体发生变化。然而根据微观量子现象,能量守
恒在微小尺度时空并不全然成立。事实上,能量守恒乃是变动不止的守恒现象,而
非静止不变的守恒现象。若是我们另换观点,认为是变化显现出实体现象;因为观
察物理变化中的守恒性,所以显现出能量实体的现象;因而量子尺度的能量守恒变
动,便是理应如此─本来就无客观独存的真正能量实体,一切都只是在观察变化中
随观察方式而显现实体现象。
  就哲学而言,一切以终极实体为本原基础的世界观,无论唯心或唯物,都可归
为本体论。而以感应变化为本原基础的世界观,是可称为“唯易论”的变化论,乃
是否定本体实存的无本体论,而认为一切实体乃在变化中显现存在。在易学上,唯
易论直接以相对感应变化之“易”作为本原基础,不同于传统易学另立名目以“理
”或“道”或“气”作为本原基础,而订正了易学传统的本体论误解。在佛学上,
唯易论的变化无本体,即对应着三法印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而以
“易”之因缘感应变化为本原体性的唯易论,即相关于《中论》所云:“因缘所生
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在科学上,唯易论认为一切实体
只是变化的种种现象,因而能量也只是变化的某种守恒现象,讯息则涉及变化的种
种失恒现象,时间涉及变化的不可逆性,空间涉及变化的可逆性,心灵涉及变化的
主观性,物质涉及变化的客观性。
  《系说神易》所谓“神易”的哲学观点,也就是建立在以“变化”为万象本原
的观念基础,不仅回应当前科学在量子力学与讯息哲学上的观念挑战问题,也建构
了统合佛学、易学、科学的观念基础。在观念基础上,唯易论乃是世间现象的终极
概念,认为变化才是存在本原,而一切实体并非真实存在,只是在变化中幻显如实
,正如《金刚经》偈语有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