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软工末班车是不是开走了

楼主: AmosYang (泛用人型编码器)   2025-07-06 01:39:19
先说结论: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通过后,
* 2025~2029 税务年度,美国国内R&D支出可以全额抵税
* 美国国外R&D支出仍要摊提(amortize) 15 年
接下来就是看利率升降会不会影响加开夜班车。
===
细节:
* 2025~2029 税务年度 (2024-12-31 后、2030-01-01 前) , 美国国内R&D支出
可以选择 抵当年度的税 或 摊提(amortize)60个月抵税
* 2029-12-31 后,恢复“美国国内R&D支出必须摊提 5 年抵税”制度。
* 在 2022~2024 的 R&D 支出:小型公司 (五年平均营业额小于 US$31M) 可以
选择退税;大型公司可以选择把还没摊提的支出拿来抵 2025 年的税、或摊提
抵 2025~2026 的税。
※ 引述《AmosYang (twy30)》之铭言:
: 标题: Re: [讨论] 软工末班车是不是开走了
: 时间: Mon Oct 7 21:35:12 2024
: ※ 引述《fr75 (阿巴 )》之铭言:
: : 标题: Re: [讨论] 软工末班车是不是开走了
: : 时间: Mon Oct 7 07:14:00 2024
: :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728256442.A.64D.html
: : → ccas: 主要是2022,2023刚好科技业在谷底,看起来数字才会很恐怖 10/07 10:46
: : → ccas: 但这就像景气循环一样,一波一波的,而且别忘了2020、2021 10/07 10:46
: : → ccas: 的科技业大爆发,使得22~23变得很像是在重整 10/07 10:47
: : → Lhmstu: 下降本来就合理,高利率时代很难有新创,没钱融资啦 10/07 17:52
: 对要缴税给美国的公司来说,除了高利率外,还有 "Section 174" 税法的影响,
: 可参考 https://blog.pragmaticengineer.com/section-174/ 。
: 大致上来说,自 2022 会计年度开始,“研究开发 (R&D)” 的支出要分成 5 年来
: 报帐;如果是在美国外的 R&D 支出,要分成 15 年来报帐。R&D 支出包含“ R&D
: 人员的薪资”。
: 这样一来,愈是偏重 R&D 的公司在短期内的税赋负担就愈重,且在高利率时代,
: 借钱周转来缴税也是不小的负担;这多少会影响公司的行动决策,连带影响就业市
: 场。
作者: oopFoo (3d)   2025-07-06 03:31:00
开,那一次不开。
作者: jack529 (Jack)   2025-07-06 11:38:00
看来是加班车
作者: alihue (wanda wanda)   2025-07-06 12:18:00
结果支出都在 LLM 专案,一般码农需求没上升
作者: dream1124 (全新开始)   2025-07-06 15:45:00
H1B 签证算国内还是国外 R&D?
作者: viper9709 (阿达)   2025-07-06 16:00:00
看不懂@@
作者: alihue (wanda wanda)   2025-07-06 17:24:00
应该是说美国软工职缺可能会变多?
作者: Obama19 (^_^)   2025-07-06 21:28:00
运算开销应该也算在rd费用 实际职缺就别想了
作者: mozume (米虫)   2025-07-07 08:00:00
这类似台湾的投资抵减,实务上不见得会花在人力成本
作者: oopFoo (3d)   2025-07-07 16:34:00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180533有人说,这两年的大裁员就是因为这条174。所以回避后,就加班车来加回来。h1b算美国国内r&d为什么Meta突然大挖角?不得不让人联想这条税法。
作者: armpaul (armpaul叮了一声新短信)   2025-07-07 17:49:00
恭喜分食秀表演顺利
作者: dildoe (Dildo)   2025-07-08 05:25:00
某些地方就算是制造业也是用rd名目在帮抵税 实际没啥在rd都在帮忙debug做credits给别人XD
作者: viper9709 (阿达)   2025-07-08 15:58:00
分食秀XD
作者: hduek153 (专业打酱油)   2025-07-08 23:36:00
美国搞AI 其他往国外搬
作者: jobintan (Robin Artemstein)   2025-07-10 05:28:00
现在美国科技公司的本土人力需求都在AI领域了,一般码农除非有新风口,例如智慧型眼镜继智慧型手机之后成为主流,要不然很难,现在码农未来证明自己不会被AI取代的操作方式之一,就是发明新的轮子,并声称自己发明的轮子比现有的更好,例如新的前端框架、后端框架、还有一堆有的没的工具库。
作者: CRPKT (crpkt)   2025-07-10 09:27:00
回 oopFoo,的确有这个说法,不过大公司理论上比较能摊掉174 对新创来说就真的是死亡税法
作者: NodeWay (不由分说)   2025-07-11 12:47:00
除非是大神 不然好几年前就在推广不要只专注在技术本身虽然说是码农先被AI大量取代 但也创造更多跨领域需求比如说那些技术底的RD lead 不再需要带小兵了一家新创只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就能把早期的版本生出来
作者: BoXeX (心爱骑士团异端审判骑士)   2025-07-11 15:45:00
新需求先生出来再说吧 工业革命让本来少数人才能买的产品变成大家都能有现在软件有哪个东西是少数人才买得起的单纯只是减少雇员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