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打算笔战,也不打算影响谁的思想或格局,只想公司会找到真正的大材,而不是练兵
这篇打完,就不回应了,实在很浪费时间,自己还是想要拿来研究技术跟商模
第一件事,决策层的底层思维,大抵上是资本跟资产之间的折抵关系。
也就是说决策层看员工与他的薪水时,员工是资产,每月给的钱,那叫做投资
市场上一个不动资产,通常要有十趴以上的报酬率,才叫做勉强合格。
而一个员工,若他的年薪一百万,政府会再跟公司讨取额外费用,
也就是说这个员工资产的真实成本是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万之间,还不包含后勤
这一百五十万,资本方本来可以选一个合格的不动产标的,但他选择买人
他就不会随便轻忽这个人,但也就会希望至少这个员工资产的投资报酬至少要打平不动产
假设成本一百五十万,不动产标的的报酬,最后会延伸成 165万
也就是说这个员工他得为公司带来 超过165万的价值。
只要突破这个点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很顺利。
很快薪资就会突破个人心理需求,最后提升到一个境界,
排除那些新闻报导的高层,多半的高层已经不是追求钞票,而是一种社会心理关怀预期
有网友说 要如何提升内部价值
我已经把那些高管的心理状态跟运营说完了
其实你只要努力做事,看到大局跟高管的真正需求,在他们需要时主动提案
就已经在创造价值了,此刻就会延伸到提案的方法论,但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
另外有看到一位网友,说他当浪人浪十年,最后到了三百万
我只想说,这个三百万,很可能是因为您被交付的项目,他有超过三百万数倍的价值
这个三百万,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项目带来的,若您再跳,不是跳大项目
我觉得未必会拿得这么顺利
另外有一位网友说浪人还有一个目的是旅行,这也很不错,
但若能提案,让公司愿意出资到该地方发展项目,并以该提案人为负责
一样能旅游,这种的体验跟成就感,也很强烈。
还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天底下所有的行业都出于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最终都会回归到人的本质。
资讯业也是一样的,不过他更无情理性一些,迭代的速度绝对很快。
接下来不会再回了,只赠有缘人。
※ 引述《h22349 (什么都似真)》之铭言:
: 其实不应该花时间来回应这种文章,只是看着一些小咖同事或同行像浪人一样
: 以自己跳来跳去作为招牌,觉得很神奇。
: 短期可能薪资有感,但长期断然对个人生涯发展有负面的影响
: 在一间公司工作做事,有三种经验,
: 一种是技术经验,一种是内部体制经验,一种是外部交互的业务经验
: 只有第一种会扎实地留在自己身上,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资讯业,它也是最不值钱的,最像速食的
: 只要结婚,生小孩,会把时光花在小孩与家人身上,你能输出的技术价值就会开始下降。
: 第二种经验,需要理解公司,知道公司盈利状况,知道公司决策层的思想,
: 很少会有决策层做让公司自杀的决策,他们的生死往往跟公司捆绑得很深。
: 理解这个之后,才能够跟决策层建立信任感。
: 加薪的关键也就在这里,理解公司
: 公司加薪的人群,能分两种,
: 一种是绑住公司项目的员工,这种提加薪,多半短期绝对会加,但若长期价值没出来,
: 浪人是很肯定的。
: 一种是理解公司营运状况的,这种提加薪,多半是他能为公司再额外带来价值,
: 公司舒服地让他加薪。
: 举简单模型,一个人薪资若50万,那么公司的隐性成本大概是1.3-1.5倍,也就是75万
: 一个人若要被舒服的加薪,只要能超过这隐形成本,没什么好难的。
: 只是很多工程师没弄清楚这点。
: 第三种经验是外部业务经验,这种经验是最现实的经验,是公司平台造就这个外部经验
: 若离职了,除非是跳到更高的平台,不然这种外部经验,可以直接无视了。
: 跳槽,短期容易加薪,长期来看,除非你能增强第二经验跟第三经验,不然永远都只会是
: 浪人武士
: 期望大家可以给自己一个高难度目标
: 如何在一家公司生存得久,薪资又高,权责也重。
: 自己真不该花时间来打这篇文章,但资浅工程师经常把这里当作教条
: 却忘记人类社会的资本运作原则。
: 看着他们沦落成浪人,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