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企银的那些事2020

楼主: lintan (想交个射手女孩)   2020-10-17 10:39:16
台企银的那些事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
世界排名:345(2019/12)、2020年1-7月获利:2,904M(税前损益)
净值:96,439M(市占2.43%)(2020/6)、资产总额:1,665,690M(市占3.14%)
存款余额:1,396,201M(市占3.31%)、放款余额:1,175,332M(市占 3.82%)
国内分行家数:124、海外分行:8、办事处:1、其他分支机构:0
员工人数:5,189(平均年龄44.15、平均服务年资16.94)(2019年报)
彰化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53(2019/12)、2020年1-7月获利:5,877M(税前损益)
净值:162,075M(市占4.09%)(2020/6)、资产总额:2,201,051M(市占4.15%)
存款余额:1,791,995M(市占4.25%)、放款余额:1,491,615M(市占 4.85%)
国内分行家数:184、海外分行:7、办事处:1、其他分支机构:6
员工人数:6,654(平均年龄42.86、平均服务年资16.67)(2019年报)
华南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23(2019/12)、2020年 1-7月获利:8,231M(税前损益)、
净值:195,105M(市占4.92%)(2020/6)、资产总额:2,807,779M(市占5.29%)
存款余额:2,356,527M(市占5.59%)、放款余额:1,759,655M(市占5.72%)
国内分行家数:185、海外分行:12、办事处:2、其他分支机构:1
员工人数:7,908(平均年龄42.52、平均服务年资15.91)(2019年报)
台企银奋起了,108年的税前净利有7,980M,虽然是八大行库的最后一名,
以台企银虚弱的体质而言,已是不差的表现。也因此,台企银股价在2019年6
月曾达13.95元,顺利引进国发基金办理现金增资50亿元,让台企银的资本不
致于落后其他官股银行太多。但因新冠肺炎影响中小企业甚钜,加上配合政府各
种纾困,台企银获利大减,2020年1-7月只有2,904M,全年获利连50亿都有困
难。
因股价仍贴近面额,只能等股价接近净值时,才能启动增资计画。虽说台企
银增资的理由之一是想增设国内外新据点。但说到底,还是因为近年来为了因应
巴塞尔协定的最低资本适足率的要求,各大银行不得不增资,资本增加,为了维
持股价,只好拼命冲获利。获利好时增资就容易,今年疫情一来,获利跳水,连
国发基金都缩手,台企银又回到票面金额上下等级的银行。
台企银在官股行库中,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存款量约一兆四, 放款量近
一兆二,124 家分行。存款只有台银的一半不到,三商银三分之二的分行,报章
媒体所提到的大型行库,几乎都不会将台企银算在内。所谓的四大行库或三商银
等称号,也轮不到台企银。当初高普考的时代,台企银几乎是所有官股银行中的
最后一个志愿,在官股银行中,显得相对弱势。
台银的董事长一般会兼任银行公会的会长,土银的董事长即使不像台银那么
威风,但因不动产龙头地位与主办各种联贷案,到处剪彩也相当风光,表现好的
话,有机会到中央担任更大的官,兆丰与合库的董事长是媒体的最爱,每每银行
有重大股汇消息,总以他们马首是瞻。由于动见观瞻,这些官股大型行库的董事
长总是力求表现,陈冲整顿了合库,不负众望一路升官至行政院院长,台银董事
长更是努力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到东南亚设立众多海外分支机构,以保持银行
界第一人的地位。
然而,到台企银当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官派人选心情却不如其他官股银行那么
好。一方面除了台企银的存、放款量太少之外,台企银的属性也很难让这些长官
们可以在短期内冲出成绩。土银的不动产承作比率上限比其他银行来的高,兆丰
在外汇方面占尽优势,合库分行特别多,台企银虽然叫作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
但在中小企业的放款方面似乎没有占优势之处。
每家银行都可以承做中小企业相关的业务,但台企银一方面碍于名字,一方
面规模也相对不足,没办法抢到大企业的生意,即使勉强抢到联贷案,顶多就是
当个参贷银行,很难想像台企银当主办银行的画面。没有大型联贷案可以剪彩露
脸,也没办法像大型金控负责人一样常常在媒体上发表意见,被派到台企银的董
事长与总经理们总是有气无力,甚至觉得是被贬官,不然为何不派他们到其他更
大的官股行库。
台企银除了中小企业之外,可说没有强项,玩外币玩不赢兆丰,玩房贷抢不
赢土银、合库,与大公司的往来更是完全拼不过三商银,更别提财富管理与信用
卡,存在感不只在官股行库中最弱,甚至也比许多新银行还来的逊色,行员是当
初高普考中分数几乎最低的,分行比别人少,海外分支机构也少,连官股最大强
项──祖产,也比许多民营银行少。因此,别说要奋起,只要能守住台企银的既有
基业,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长官心态如此,下面的员工也没有更好。台企银的员工们很知道自己是相对
弱势的一群,除了早早就被民营化,被合并与卖掉也一定是第一人选。因此,员
工对台企银也没有太大的向心力,只希望能保住饭碗,能维持住官股行库中的最
低福利水准到退休就行了。因为一直处在危机感之中,台企银的工会相当强势,
一直努力自救,力保工作权。
因此,不论台企银赚多赚少,几乎都会照发加班费,奖金也尽量发到官股的
标准四点多个月以上,员工所背负的业绩压力也相对小。没办法,老董、老总找
不到方向,下面的员工也看不到太远的未来,得过且过,有盈余就发奖金,不用
想太以后的事,所以很少会拿钱去打呆帐,因此台企银的逾放比在官股行库中是
相对高的。
另一方面,台企银也非常低调,不太打广告,深怕政府与立委诸公们看到了,
又会想将台企银卖掉或嫁给别人。政府在与兆丰的合并案中见识到了台企银工会
的力量,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只要台企银不惹事,只要没有立委特别
提起这件事,就暂时放台企银一马,装作没这家银行就是了。当然,股票市场中
金融股一大堆,几乎没有题材可炒的台企银根本像是被遗忘的存在一般,默默的
在众多的金融股中浮沉。
没业务可冲,长官无心,员工无力,政府摆烂,股东看开,台企银的员工相
对幸福,不像台银不赚钱的政策性业务一堆,没有陈冲改造后的精实合库,少了
板桥林家的督军,不像一银是个往上爬的跳板,没有台新彰银的恩怨情仇,更少
了土银对IPO 或被合并的不安,也没有兆丰的中、交情结,台企银除了差点被
兆丰并掉之外,可说自成一国。
因此,大部分台企银的员工是认同台企银的工作环境与福利的,少量的推卡、
保险、基金与IPO的压力,兼有着官股银行最低的福利保障,在不被购并的前提
之下,是相对温馨的工作环境。以信用卡为例,台企银的信用卡流通卡数为
203,428张(台银为226,149,土银为338,767,2020年7月),市占率0.41%为八
大行库之未。
因为资产品质太差,工会太强,大多数的民营银行对购并台企银没啥兴趣。
因祸得福之下,虽然台企银体质比彰银差,但却是彰银被台新看上,落得目前动
弹不得的窘境,要嫁也是需要有相当姿色才会有人要的。所以虽然是八大行库的
后段班选择,却有着跟台、土、合库差不多的平均服务年龄(台银46.65、土银44.03、
合库44.98、台企银44.15)。
原本台企银是要被迫嫁入兆丰的,但兆丰实在不想娶台企银,而台企银的老
员工也不想老年失贞,所以一件看似台企银赚到的合并案就不了了之。原本员工
想说,既然要被并,不如给台银并,但台银没兴趣,而且会有全公股与民股的股
权争议,所以无缘嫁入台银。因此,台企银即使经营状况在官股行库中与彰银为
难兄难弟,但有了彰银老大哥的前车之鉴,短期间内没人敢娶,想嫁也嫁不掉。
怕被民营银行吃掉的台企银员工短期内不用担心,但想借由合并进入台银或兆丰
的人大概也不用太期待就是了。
终究,还是有人入蜀了,打破了这个自成一国的乐土。到底有什么方式可以
让只有一州之力的蜀汉帝国去对抗其他的强权呢?虽然每个人都觉得官股银行
的考核与升迁制度问题很多,但除了弄个万年不升等或密薪制,还是降低新进行
员的入行职等这种根本只是砍员工福利的方式之外,并没有哪一位英明的长官能
搞出比较高明的评等与升迁方式。
到底官股银行适不适合KPI?用了KPI之后就可以改变内虚的体质,把台企
银变的更强壮?抑或只是另一种新官上任三把火,绕来弄去又是另一种不给员工
升等与调薪的理由罢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台企银成了最佳试验品,反正,失败了
也不会更糟,如果成功了,不只台企银精壮了,也可以复制到其他官股银行,何
乐而不为。
银行的收入正常有三块,利差收入、手续费收入与财务操作。财务操作想要
高报酬就会有高风险,用KPI搞不好还算是变向鼓励操盘手为了帐面好看而甘冒
大风险,不算是什么好选项。手续费收入有比较具体的数字与目标,但银行每个
位置差异性颇大,征授信与外汇可以向客户推销保险与基金的机会就比存汇柜台
少。 同家分行内的位置差异不小,每一家分行的大小、位置落差也很大,同样
是存汇,来客量就是不一样。同样的来客数,大安区与树林的客人手头可以定存
与理财的金额就是不一样。不像制造业,生产线 员工的同质性高,也不像销货
业,有明确的业绩数字可以当作指标。
银行业的总行单位,大小规模地点不一的分行,与分行内存汇、外汇、放款,
甚至管理等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让 KPI的适用异常困难。手续费收入还有个清
楚的数字,银行业最重要的放款利差更是难 以衡量。有了存款才有放款,但该
如何去拉存款?拉到存款之后,万一客人都是转存定存,这样算是有功还是有过?
消金的信贷与房贷拉了一大堆客户,也比不上一个企业大户,这样该如何去衡量
贡献度?
同样是企金,征信人员贡献多还是放款人员?企业户的借新还旧,贡献是否
大于一笔新拉到的小额信贷?就算真的找得出一套新的方式来评比员工,员工的
努力拼命也许可以增加一点基金、保险、信用卡与IPO的绩效,但对于银行真正
的核心业务──存放款的利差,员工的奋起真的会起很大的效果吗?即使是为了那
多一点的奖金,为了那快一点的升迁,员工拼了命的力求表现,就能够替分行拉
进大笔的活期存款,与找到企金大户?
在银行业,尤其是官股银行,活期大户与企金大户,都不是一般行员可以处
理的等级,即使行员有心也无力。就算 KPI真的有效,也只不过是让叫号快一点,
多拉了几张卡,还是多卖了几张保单等这些对银行获利贡献不大的业务而已。更
何况,所谓的表现好升迁,也比其他官股银行的正常升迁慢,而表现不好的处罚,
其实也不过是升等较慢而已,这也不过跟当初没有实施 KPI 时的原点差不多而
已。
弄了半天,证明还是另一套无限评估报告的整人方式而已,大部分的员工还
是很难升等,也不容易调薪,很少人受到激励,也很少人受到处罚,最后还是回
到官股银行的本质,不管上面有什么新措施,热度退了之后,终究会回到原本过
日子的方法,还是每天做一样的事。台企银依然是台企银,官股中最虚弱的一员,
台企银的获利依然是八大之末。
是的,这几年台企银的获利行有变好,但跟KPI却没有太大的关系。首先是
天时,前几年金融业获利纷纷创新高,台企银当然也顺着风跟着赚。其次是地利,
这几年台湾房地产大好,台企银当然也分了不少油水。人和自然是老员工退休,
中阶员工升等加薪不易,新进行员常常补不到人,老中青三代的牺牲替台企银省
下了不少薪资成本,获利自然会比较好看。可以说,绝对而言,台企银比前几年
好,但相对而言,台企变好的幅度又比不上其他的官股银行。
人走政亡,台企银的员工经历了KPI 的折磨之后,终于功成身退,欢送长官
荣升到另一间更大的官股行库,员工松了一口气,平安渡过马八年。因为新冠肺
炎,蔡政府大概也无心力着墨金融改革,可预期的是,台企银的员工们又将顺利
渡过这蔡八年。当初参与2005年罢工的员工,又熬过了15个年头,离退休又更
近了一步。
台企银有试着往前走,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台企银105年时的员工数
是4,851人,到了109年2月底是5,189人,不像兆丰、一银与华银都新增了千
人新血,台企银增员的速度与彰银差不多。理由跟彰银大同小异,已经算是八大
行库中相对快的作业系统与这几年并没有明显成长的各项业务。当然,招募不到
适合的人才也是原因之一。不明的前景,不高的起薪与不易的升迁让台企银在新
人心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以前官股银行普遍是一年一招,后来变成一年三招,报名人数也大幅下降。
三商银变成了不停的招人、补人、训人、然后再走人的银行员训练班。一线人力
不足的情况严重到三商银纷纷提高薪水征召经验行员当成即战力,但这些经验行
员依然不停的逐水草而居,哪边待遇好哪边去,不停的换银行。华银常常不足额
录取,彰银与台企银则是成了笔试与面试训练班,常发生新人一直都没来报到的
情况,因为很多人报名都只是练笔而已。即使台企银内部有默契不要给新人太大
的压力,但如同华银对新人的加薪一样,只能治标不治本,骗一时骗不了长久,
新进行员看苗头不对,还是会拔腿就跑。所幸,八大行库经过这几年的多次招考,
目前多已呈现满员的状态,台企银应暂时可脱离新人训练班之折磨。
台企银尝试改变,征才方式也不再拘泥于金融研训院的招考,也大方在104
与1111等征才,职务、薪水与职等都可以谈。升等也比以前容易,5升6几乎
不挡,6升7只要符合条件,例如考绩甲、有外汇与理财证照,也可顺利升等,
7升8与8升9的名额也比以前大增。台企银有薪等表,跟一银一样,考绩甲升
2小等、考绩乙升1小等,算是在激励与保障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奖金的部分,
业绩好时,不会比三商银差太多,业绩不好时,应该也有比照台、土银的保底。
可以说,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外,台企银的升迁与福利并不算差。
对内,台企银试着增加员工升迁的机会与福利,增加向心力。对外,台企银
试着增资,增加国内外分支机构,以增加获利,但无奈股价上不去,又遇到疫情,
获利大降,增资之路遥遥,有志难伸。从海外分支机构的筹设就可以知道银行的
近况,要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首先要符合金管会的种种条件,例如最低资本适足率
再加几%等,如果资本不足或营运状况不佳,是过不了金管会这关的。接着要向
国外的央行或金融主管机关申请,也是需要符合相当的条件。
最后,当然还是要有足够的海外人才。在政府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与各大银
行的海外获利占比创新高之际,八大官股行库没理由在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缺席。
最近几年,台银与合库大举在东南亚布局,兆丰与一银本身基础就很完整,但华
银、彰银与台企银很明显这几年在海外布局这一块,并没有太大的进展,也稍微
可推知,内忧不平,是无法向外扩张的。
世界各国的银行因为Fintech,已不需要为数众多的一线人员,加上长期低
利率与新冠肺炎的爆发,纷纷走上了整并或裁员一途。只有台湾的银行业可以无
视趋势,不只鲜少有合并案,八大行库甚至还逆势增员。但即使有政府的保护,
从1991年大举开放新银行成立以来,已经快要30个年头,八大行库从绝对优势
变成只剩下规模勉强与民营银行打平,在获利方面,更是从2019年的37.32%到
2020年7月的33.46%,几乎只剩下民营银行的一半。
2020年银行排名,台企银排名台湾第16名,算是守住八大行库的半壁江山。
然而,排在后面的中小银行,虽然规模不若八大行库,但大多具有小而美的获利
能力。排在前面的民营银行,像中信(1)、国泰世华(5)、台北富邦(6)、玉山(8)、
上海(11)、台新(13)、永丰(14)、元大(15),不论在规模或获利能力,都在台企银
之上,台企银可说是陷入的一个前后夹击的窘境。
台湾小小一个岛,有近40家银行,过去的太平盛世,或许还能在政府的保
护下而有各自的存活空间。但整并出几家足以打亚洲杯银行,依然是该走的路。
许多小银行,也将因为Fintech、少子化甚至是新冠肺炎,而逐渐失去小而美的
获利能力。八大行库中,台、土、合库虽然获利能力普通,但依然能靠着规模取
胜。兆丰、一银的获利能力与规模都足以与民营银行竞争。华银虽然稍逊兆丰与
一银,但有着林家这大靠山,也将保持不坠。而规模与获利能力不上不下的彰银
与台企银,原本就处于被购并的边缘。若是因为疫情造成获利下滑,进而无法增
资,整个竞争力将大幅下降。
目前台湾的大型银行都遇到获利的瓶颈,靠着增资来扩大放款量,进而增加
获利的方法已是险路难行。台、土银的增资原本就不容易,获利能力更是普通。
合库、兆丰、中信、国泰世华与台北富邦五家银行被列为系统性重要银行,要多
增提额外资本。可以预期,以后要增加获利只能走增加放款量以外的路。像升级
与整合核心作业系统,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将有限
的资源更准确的运用在正确的客户上,减少无意义的行销。建立各种模型以正确
评估风险,并减少各种倒帐的可能。增加财务操作的获利占比,新增海外分支机
构,提高理财手续费收入,确保遵守内控与法遵的各种规定,这都需要各种专业
人才。
经过这几年多次征才,八大行库早已不缺一般行员,在新冠肺炎让一线分行
业务量大减的情况下,行库高层也重新思考人力重新配置的可能性,以后征才也
将以专业人才为主。一般行员的养成并不困难,几乎只要是一般的大学生即可,
即使台湾有三十几家银行,依然可以找到足够的行员。但资讯、法遵、风管、国
金等专业人才则相对有限,尤以大数据的人才最为抢手。
对于有限的专业人才,民营大型银行具有高度的议价能力与发挥的舞台、台、
土、合库可吸引到追求稳定的人,兆丰、一银可吸引到想去海外或者是稳定中求
成长的人才。华银虽然对一般金融人员并非好选择,但对专业人才的待遇仍具有
相当的议价空间。彰银与台企银则是要与其他中小银行争夺为数不多的剩余专业
人才。获利的下滑、增资的困难与人才的征求不易,都将使台企银在营业路上举
步维艰。
总之,除了合并,没有人可以让台企银起死回生,KPI也只是一种垂死挣扎,
终究还是打回原形,虽然说这原形对台企银员工而言并不差就是了。台企银依然
是官股银行的末段班,但因为台新事件,目前是个比彰银好的选择。眼前的福利
与安稳是一种不知未来方向所表现出来的努力珍惜当下。在官股银行中是家不大
业也不大的类型,没有太多的金山银山,要养老,台企银的本钱没办法像台、土
银一样厚,要稳定中求成长,兆丰与一银是难以突破的障碍,更遑论与民营银行
较量了。只能说,台企银为官股银行中仅优于彰银的选择,虽然将撑过了扁八年、
马八年与目前蔡政府的八年,但接下来因少子化而将到来的银行整并风潮,台企
银在八大官股中首当其冲,以后要像目前如此安逸的过日子,可能不太容易,台
企银的员工要有晚节不保的心理准备。
作者: BURNFISH (é­š)   2020-10-17 22:29:00
99 2834悲惨的股价
作者: sc1 (sc1)   2020-10-18 21:49:00
陈绮贞旅行的意义配此男主人设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