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weetsss111 (..)》之铭言:
: 先说我因爸妈关系, 从小就接触戏剧演出, 气场比较超龄
: 但我只想当个上班族, 全英文工作ok
厉害的演员 表演者 懂得分场合 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其中
也懂得分析情境气氛 甚至主导现场的气氛
有些演出者 自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反而容易造成突兀 尴尬的演出 (而不是突出的演出....)
你可以回想一下 自己在戏剧演出的过程 是偏向前者还是后者?
: 原以为面试不是个问题, 第一份也顺利在外商实习
: 但没想到我在第二份转职面试就卡住了
实习面试和正职面试的要求标准本来就不同
所以实习顺利并不能保证你正职工作会有多顺利
: 几次面试下来, 面试官情绪普遍是紧张的
: 我希望面试官能放松, 多聚焦在专业而非个人
看了一下你的回文
大概能理解为什么你遇到的面试官会有这些反应
面试官透露反应的恐怕不是你认为被妳气场压迫的紧张
而是面试官感到面试对话情况有异 双方无法即时产生信任感
另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 话不投机
: 而我给HR的也很足够, 一开始就附support docs
: 薪资税单前主管感谢函等, 所以也没credit疑问
实习感谢函 如果是在业界顶尖难以申请实习的公司实习
那就有加分效果 但如果只是普通实习
实习感谢函就只有在原实习企业有比较大的帮助
实习感谢函并不能代表对方能马上信任你的能力
你会这样认为 代表你对业界的理解有落差
: 但就是Face-to-face时, 面试官感觉情绪很浮动
: 讲话不自然多试探, 犹疑不定或是欲言又止, 感觉有很多想法
这可能代表的是 你的认知和面试官的想像有落差
你提出的说法和证明 面试官觉得有所疑虑
: 但从旁观角度来看, 就会显得我比面试官气场强
: 这对新人来说并不是好事
有很大的可能性 并不是你比面试官气场强
而是双方气场不合
: 而因为家教, 我是不太会透露隐私的
: 但偏偏面试有的喜爱从家事与个人问题切入
: 反而更加重了这个氛围
隐私部份确实台湾面试过程很容易被问太多
尤其是在应征比较基础工作的职位 往往会被问到更多
如果你真的在实力上 够强
大可筛去过度询问隐私的公司
通常业界还是有面试流程比较专业的公司存在
(重视面试各环节的公司 通常也比较有好的管理体制)
: 我希望面试官多聚焦在工作与专业上
: 谈工作公司产业, 要present也可以
: 也才能多了解工作本身
: 但有些HR或面试官, 可能过于爱观察求职者
: 分析心理还有肢体语言比例过高了, 反而没聚焦工作本身
看你投的职位性质
庶务性质越高或是得经常与人沟通合作的职位
面试过程透过对话和提问来看面试者反应
这是很正常的
相对的 某些专业性质的工作
有时只要提出专业工作成果 证照 有力的推荐证明
就可以免去多数面试的试探过程
(但刚毕业的人要有这种专业程度的 少之又少....)
: 加上我不喜欢回答隐私与家事, 而且我很容易察觉
: 所以可能没出现他们要的预期效果
: 但我不是故意的, just doesn't work for me
: 甚至有些想用气势压过展现权威的
: I'm ok to follow leaders
: 只是面试走向也往往这样就歪掉了
那又如何呢
面试时气场不合 又何避勉强
到时在一起工作不是徒增彼此痛苦?
: 我上一份主管是老外, 在之前都是对教授
: 他们都没这问题也不会对别人过度分析
: 所以我第二份工作, 才来面对这个问题
因为你之前的是实习.... 不是正职啊
在学校 学生和教授关系又不像职场那样
(而且台湾现在多数研究所 因为缺学生 教授对学生的要求....)
: 我曾试着揣摩面试紧张生涩的样子
: 但怎么练习都不自然, 就这样卡关了
: 这问题比较特别, 但应该也有人有这种经历吧?
: 想知道一般人面试的心情是什么呢?
: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面试官自然点的方法
想办法让自己好相处一些吧?
: 多聚焦在专业而不是个人呢?
: 低调请教, 感谢
想要具焦专业也行
把自己专业能力练到同业前5%强
自然会有机会出现让你聚焦在专业讨论上
英文好 可以多在Linkedin上发表你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就有机会收到专业面试邀约
另外同业强者虽然彼此竞争 但也会有更多互相推荐的机会
透过互相推荐 很多面试情境会顺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