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员日记…12
国际金融业务中,海外分支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银行在海外
可能会有子行、分行、支行或办事处等单位,还有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子
行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公司,就像一般企业的子公司一样,会有自己的董事长、总
经理等,子行下面会再有所属分行。海外分行则跟国内分行一样,位置最高的就
是分行经理、然后是副理、襄理、经办等,是属于总行之下的一个营业单位。分
行之下还可能会有支行,处理的业务比较单纯,所需人力也比较少,像是一个简
易型分行的概念。另外,还有无营业功能的办事处,主要是蒐集情资与转介客户
用,一般都被当成前哨站,为升等成为海外分行做准备。
海外分支机构从设立到营运,最后到获利,需要层层关卡。世界上银行何其
多,正常,银行们在自己的国家就已经杀到见骨了,一到海外,除了要跟当地国
的本土银行竞争,也还要跟国际上其它大型银行竞争。以台湾而言,比较常见的
外商银行就是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
行、瑞璤银行、中国银行等几家世界排行前面的大银行。这些大银行们彼此间除
了互相竞争外,还要与本土的银行像台银、兆丰、中信银等抢生意。由此可知,
台湾银行业的海外分支机构,不论是子行还是分行,在海外扩展市场时,需要面
对多少竞争对手。
到海外设点,先进国家一般设立条件比较宽松,通常只要符合规定即可设点。
理由很简单,因为市场早就杀成血海一片,没有三两三,就算硬进来设分行,也
只是来赔钱而已。几乎台湾各国银在香港、新加坡都有设点,因为这二个地区本
来就是很兢争的地区,能赚到钱是本事,没什么特别理由要去限制国外银行来设
点。至于欧美,市场虽大,但本身也都有世界级的国际大银行,硬去设点,也是
一场苦战,海外设点,并非是获利的保证,像富邦银与国泰世华银就从美国市场
撤出。
至于金融较落后的国家,虽然竞争较小,利差也较大,但多有保护主义。像
缅甸,第一波只开放九家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第二波也才开放四家。而其它东南
亚国家,目前几乎都已停止让外资银行设立分行,顶多容许外资银行购并当地银
行,或者是以成立子行的方式进入。事实上,东南亚国家并不太欢迎台资银行前
去设点,因为以前虽然风险高,但利差也高,而台资银行进去之后,还是只会用
在台湾那一套,低率抢客户,弄的风险没降低,利差却掉下来了,实在是自误误
人。
海外据点的设立,主要有二个方向,一个是跟着台商走,专作台商的生意,
另一个当然就是用力敲开当地市场。大部分台湾的银行选择海外据点的考量都是
选择做台商的生意,只有少数很具竞争力的银行,才有办法杀出重重难关,进而
成功获利生存下来。可以说,台湾银行业要前进海外,光是要找寻何处设点,就
是一件麻烦事了。
台湾银行业中,兆丰银行因为有历史因素,所以拥有很多专属的海外分行,
都是一些同业想进也进不去的国家。第一银行的海外据点也在八大行库之中数一
数二、中信银的子行加分行家数最多,国泰世华银行在东南亚布局最为完整,而
玉山银则以鸭子划水的姿态,默默的扩大海外布局,这次能够击败其它国银,甚
至外银,抢下缅甸的一张分行执照,实在令人惊艳!
海外设点,办事处成本最低,但功用不大,比较像是打知名度用。设立子行,
则要下重本,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弄的不好,没赚钱还会赔大钱。所以很
多国家,都希望外银去设立子行,而非分行。像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富国银
行在台湾都只有分行,该赚的钱没有少赚,但一看情况不对,要撤走时却很简单,
像最近德意志银行就一直在减少在台业务。
反之,设立子行的方式通常是购并当地银行,然后再改名换招牌。可想而知,
会卖给外商的银行通常都是比较烂的银行,所以说这是一种请外银拿钱来帮忙处
理国内问题金融机构的方式。像以前花旗只有分行的时候,少少的人就可以创造
出庞大的获利,而在并了侨银之后,可以说整个陷入了一个泥泞之中,动弹不得。
而其它在台成立子行的外银,表现也都没预期的好,但的确是帮忙台湾处理了不
少问题金融机构。可以说,外银分行像是在抢当地银行的生意,但外银子行比较
像是帮忙处理问题金融机构,难怪东南亚政府,都希望外资银行去购并当地银行,
成立子行,而不乐见外银成立分行。
好不容易成立海外分支机构之后,接着就是管理的问题。海外分支机构,不
论是子行还是分行,大部分的配置主要还是以少数本国人配多数Local hire为主。
在华人较多的国家,像美国、香港、新加坡等,主要是以ABC或华侨为主,这
样沟通相对容易。至于在东南亚国家或其它华人较少的国家,光是语言的问题,
就是一件管理的大难题。不过,银行业毕竟是相对国际化与亮丽的行业,所以要
招募到当地优秀能讲英文的人,还是很有机会的。除非侷限在大陆地区,不然有
心外派的人,强大英文依然是必备的武器。
子行规模远比分行庞大,获利来源也无法单靠台商或华侨为主,而是必需跟
当地银行打硬仗,如同以前花旗银行在台湾可以挑赚钱的业务做,但一并侨银之
后,就必需要本土化,与台湾的本土银行业者硬碰硬一样,否则获利无法养活为
数众多的子行人员。反之,如果只是一间海外分行的话,则管理与获利的目标则
相对单纯。
银行业的获利来源主要是存放款利差、手续费收入与财务操作的获利所得。
一般国内分行只需考虑存、放款与手续费的问题,财务操作则通常是总行财务部
负责。但海外分行虽然只是一间分行,除了利差与手续费外,也需要自行财务操
作。海外分行不像国内一样,要先有存够的存款,才能够放款。海外分行的存款
业务大部分都受到国外法规的限制。所以,常常放款量大于存款量。这时,就需
要跟同业拆入资金来应付放款所需。
除了应付放款所需之外,隔夜拆、30天期、60天期等长短不一的资金成本
也不尽相同。财务操作较为熟练的海外分行,也可以借由拆入较低利率的资金,
然后拆出较高利率的资金,借由利差来获利。但这种利差的存在往往在于各笔资
金到期日的不同,常常是以短支长,所以也有一定风险存在,在操作时必需非常
小心谨慎。
除了资金拆借之外,债券也是海外分行的重要获利来源。不过,由于债券的
到期日都很长,几个月到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所以常常是未实现损失或利益,
比较像是一种纸上富贵的概念。债券虽稳,一旦遇到金融海啸,例如误买雷曼兄
弟的债券,就很有可能赔上一个分行的资本额。因此,海外分行的财务操作,可
谓处处是风险。
放款来源一般分为自贷案与联贷案。由于台资银行的国际排名与能见度还是
相当不足,因此,大部分的自贷案来源还是来自于当地台商或华侨。而有华人的
地方,有土斯有财,不动产放款常常是相当大的自贷案来源。至于国际联贷案,
台湾的银行业规模普遍不够,几乎谈不上主办的可能,大部分都是参贷,或者是
从次级市场跟其它大型银行买,吃不到肉,至少分一些汤汤水水喝。由于,海外
分行几乎没有临柜业务,当然也没办法像大型外银一样可以当存汇行来赚中间的
手续费,因此,手续费来源多来自联贷案,积极抢占各类大型联贷案,是海外分
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由于,海外分行远在他方,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报表为主。首先,当然是订定
获利目标。主要的面向有海外获利需要占总获利的百分之几,例如去年海外获利
占20%,那今年也许就要成长为25%。接着当然是跟当地的台资同业比较,例如
当地有八家台资同业,去年排第5名,那也许今年就要变成第4名。再来,就是
要跟自己比较,例如今年各项获利都要比去年成长5%。最后,就是各家海外分
行彼此间的比较,例如第一名的分行可以获得嘉奖或其它的考绩奖励等。
订定一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每家海外分行所在国家不同,国情也都大异其趣,
规模更是大小不一,要如何订出一个合理又公平,并且让每家海外分行都信服的
游戏规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又将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加入排名
的话,更是让订定目标的难度大幅提升。获利目标订定之后,最重要的报表当然
就是每个月的绩效月报,让总行随时可以掌握分行的获利进度。
接着,就是记载着所有债券绩效表现的债券月报,债券的投资部位是海外分
行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式,债券的获利虽然是未实现利益,但一旦买错债券,则很
容易变成惨重的损失,因此,对于债券的监控也不可掉以轻心。当然,最简单的
管理方式,就是限订购买债券的金额上限,并且要限定只能购入高债信等级的债
券,这样至少多了信评公司的认证。
获利重要,风险的控管也一样重要。管控风险的第一步就是国家风险额度表。
就是先订定出整个海外的暴险金额上限,不论是授信还是交易业务,不可以超过
银行净值的一倍或二倍等,端视各家银行政策的不同,这样就可以先将海外最大
总损失确定下来。接着再将各个国家分等级,再订定每个国家的暴险上限。最后,
再由各国外分行来申请每个国家需要的暴险上限。
国家风险额度表可以防止集中暴险于单一国家,分散风险。国家风险额度订
定之后,最重要的报表就是AI397-海外暴险情形申报表,这张报表所呈现的就
是目前在海外各国的暴险金额。接着就是防止将放款集中在单一产业的授信状况
表,明订每一种产业的承作上限,并随着景气的循环而调整。另外,也为了防止
授信集中于单一集团或公司,会有AI315-同一关系企业大额-授信户明细表。当
然,也有各项授信明细的AI395-授信业务申报资料表。
除了授信之外,对于资金的拆借自然也要管控。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GAP)
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它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头寸重新定价时间(对
浮动利率而言)和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匹配。通常把某一时间段内对利率
敏感的资产和对利率敏感的负债之间的差额称为“重新定价缺口”。只要该缺口
不为零,则利率变动时,会使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过大的Repricing
GAP,都会订定一个上限。
其实,每个月海外分行要填写的报表几乎有一百张之多,不论是报央行、金
管会,还是报总行主管单位,各式各样的报表都有。虽然繁杂,但没办法,海外
分行天高皇帝远,无法像国内分行一样容易监理,只好靠各式各样的表格来确保
海外分行的各项业务的执行都符合规定,并且避免各种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尤其
是集中暴险的风险,不论是单一国家,抑或是单一产业等。
除了报表管理之外,海外分行还需要面对各种单位的查核。首先当然还是总
行稽核单位的年度大查。所有银行员都知道,这种年度大查一定会将分行弄得人
仰马翻,海外分行自然也不例外。接着就是当地主管机关的查核,例如洛杉矶分
行在加州,就必需接受加州监管局的查核。甚至,还有更上层机关的查核,例如
联邦准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的查核。除了上述主管机关的一般业务查
核之外,在会计、资讯与法规遵循方面,还需要通过外部查核公司的查核才行。
可以说,一家海外分行只要能挺过这些查核,几乎都不太会有违规的可能。
海外分行与总行最有关联的就是授信案的审核。正常,一定金额以下的授信
案,都会授权海外分行的经理决行,但如果金额太大,就会送回总行,进行正常
的授审程序。每家银行的规定不一,有的银行规定英文版回来就行,有的银行则
规定需要翻成中文版送回来。当然,这都还是英文系国家的情况,如果是像东南
亚国家的授信案件,就会比较复杂一点。
海外分行的管理有共同的大原则,也有许多因地制宜的规定。这时,就需要
各种因应不同国情的作业手册与SOP来帮助海外分行业务顺利运行。存款业务
有存款手册、放款业务有放款手册、当然也有人事手册、法规遵循手册等。而
SOP自然就有汇兑、进口、出口、会计等各种业务的SOP。只要所在国的法规一
改变,这些手册与SOP就要跟着同步修改,才能符合当地的作业规定,也才能
确保法规遵循。
每个国家的金融监理严格程度不一,像新加坡就以超级严格著称,一家海外
分行能在新加坡立足,定要身经百战,处处谨慎小心。而在美国,在经历了雷曼
事件之后,弄了个清理计划(resolution plan)。简单的说,就是要假设如果再遇到
一次雷曼事件或金融海啸,银行业者要如何处理在美国的分行,如果情况好,可
以卖多少,情况普通可以卖多少,情况糟时可以卖多少?然后要怎么卖,要卖给
谁,并且要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光是要弄出各种假设,并且要合情合理的计算,
就够令人头痛了。
海外分行还有缴税的问题,每个国家的税率不一,像美国地区要缴州税与联
邦税,甚至还有每州不同的其它税,如果要将盈余汇回台湾还需要再补缴税。算
一算从30%到50%不等,几乎赚的钱一半都要缴税。因此,海外分行看似获利丰
盛,但扣除各项税与总行支援的各项成本,可以说是所剩无多。由于美国的规定
太多,税也抽得重,国内有些台资同业干脆直接放弃美国市场,省得每年还要弄
个清理计划,也比较不怕美国FATCA法案的制裁。
一家海外分行,需要面对国外大型银行与台资同业的竞争,每个月填写无数
的报表,编写与遵循各式各样的手册与SOP,然后要面对各种机关的查核,在种
种的规定限制之下,要将获利创新高,所面临的挑战,远非国内分行所能想像。
更别说还有当地LOCAL HIRE的管理问题。因此,一家海外分行从成立,到顺利
运作,最后并成功获利存活下来,背后所代表的是无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