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odawa (jodaway)
2023-08-13 00:23:50※ 引述《amanda815625 (樱井丽子)》之铭言:
: 袁绍阵营跟曹操阵营、刘备阵营、江东孙家相比
: 最显著的特色应该是党争更激烈
: 沮授、许攸、田丰等人感觉都是不错的谋士
: 但党争和冲突却更加剧烈
: 到底是为什么?
: 感觉袁绍一下听A
: 一下听B
: 反而处理得更糟糕
: 假如从头到尾只听一派
: 搞不好结局还好一点
: 可能跟领导的方式有关吧?
: 大家怎么看?
这个问题其实看当代以及古今对袁绍的评论,基本可说有大致的共识,
袁绍的长处是有名望、有军事实力、为人待民也宽和,所以吸引不少人才投附,
但是缺点是“外宽内忌”“多谋少断”“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简单讲就是优柔寡断,决策能力有点问题。
比如以用人来讲,
田丰、沮授都是优秀人才,但是计策不被采纳,田丰甚至因忠言逆耳而被处死,
这是相当不OK的。
再比如像张郃、许攸,都给袁绍出过妙计,但是没被采纳,后来都跑了,张郃后来在曹
营发展成一代名将,由此可看出双方用人系统上有不小的落差。
再比如像颜良、文丑这样的河北大将,结果接连在战役中直接丧命阵中,虽然说
这个结果未必能直接归咎到袁绍,但是从这样结果看,你能相信袁绍的军对治军有多
严谨吗? 我想不太可能
其实袁绍与曹操开战的时候,双方实力差距是大于2:1的,也就是说袁绍家底其实厚
很多,但是他存在许多致命错误,所以最后败给曹操。要不是这样的家底,估计袁绍
早败给曹操了。
说到家底,即便袁绍挂了之后,曹军也花了整整8年,才把袁家三兄弟的势力剿平,
这是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概念。
当时郭嘉也用了很好的计策,就是在关渡打赢后先不进攻,让袁家兄弟去内哄,
果不其然,曹军后来坐收渔翁之利,省了不少工夫。
我们想想看,合体状态的袁绍都打不赢曹操了,分三份的袁家兄弟在曹操未灭的状态,
居然还有时间搞内哄,只能说这败的没有借口,自找的。
袁绍的庞大军力、济济人才本来就是靠名望招来的,却没有好好管理。
嫡庶的问题在承平也就算了,在乱世可是大忌,如果三兄弟维持合体状态,
曹操搞不好还要继续头大。可是袁绍连这个问题都没把他搞定。
曹操的儿子难道少了吗? 但是该搞定还是要搞定(虽然曹丕狠了点)
家管不好,幕僚很可能管不好,幕僚管不好,军队大概也很难管多好。
所以与其说党争激烈,或许可以说根源的问题就出在领导人身上。
嫡庶的问题也确实是严肃的问题,
曹操也曾向贾诩问过这问题,而贾诩回答“看看袁绍和刘表”。
而杨修某程度也算是因为干涉了嫡庶问题而被杀鸡儆猴。
总之“军队里就只能有一个头”,
在内忧搞不定的情况下,又有外患的话,崩溃是迟早的事。
当然啦,跟阵营的组成动机大概也有些关系。
曹操跟刘备主要都是靠个人魅力和才干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而江东孙家比较接近三代积累外加利益结盟,
袁绍团体相较起来应该比较多成分是西瓜偎大边来的,有不少机会主义者。
后来也有不少都顺利转职曹阵营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3 00:42:00袁绍张邈本为奔走之友 后竟想杀之 张津为袁绍建功-远赴交阯
曹丕曹植同一个妈生的,是长幼问题不是嫡庶问题吧但卞氏是从妾被扶正为继室,以妾为妻并不很顺理成章。所以虞妃骂“曹氏好立贱”,但这是从一般世族而言,对统治者来说,后族没有权势资源反而可能是优点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3 03:50:00"妇人与政,乱之本也" 9品中正寒门仕途寡 以防枝附叶连外戚?
作者:
IKnowWhy (知道为什么)
2023-08-13 11:08:00机会主义者到处都有 别忘了曹操官渡之后烧的信
作者:
tim1112 (絕代當世åŠå·”)
2023-08-13 12:00:00颜良死相当于被雷打中,纯运气吧。谁知道敌军会出一个根本拦不住的神将?至于袁绍偏郭逢审。这几个之前也立过功,他们计策没实际检验过也未必错。(同样采纳田沮的也不见得就会赢)
作者:
IKnowWhy (知道为什么)
2023-08-13 12:38:00张郃就是曹魏高级工具人啊 官位被宗亲压死死不说 晚年竟然还要被战功资历都在后面的司马懿空降 是我一定超不爽
颜良那个案例太衰了,主将单挑落败跟军队纪律严不严谨关系不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3 17:59:00袁绍军赢过整排冲过来的白马义从 故对1人冲阵反倒掉以轻心?
作者:
IKnowWhy (知道为什么)
2023-08-13 19:02:00因为郭图逄纪是颖川天龙人 袁绍就迷信名牌
要说袁军疑惑误以为关羽1人投奔来降比较可能怎么可能1个人冲开步兵盾牌阵型 一路过去都没事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3 21:23:00误以为来降但别忘了还有归途啊 上1次当还不够又给斩其首还?照武帝纪 颜良先"大惊" 表示准备不足 于是"击破"后才"斩良"比对〈袁绍传〉 加上文丑 也都是袁军先被破 之后文丑才被斩韩馥接走荀彧1族 或顺便接其他世族 袁用颍川 因不少在冀州?
作者:
tim1112 (絕代當世åŠå·”)
2023-08-14 14:13:00刺杀完之后绍将也莫之能御啊打掉白马义从那次也可能是麴义的兵比较有料(兵皆骁锐),他死后袁绍军就没那么强的兵了。(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麴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4 22:38:00白马之役只看3国志仿佛袁被曹调虎离山 武帝纪云曹从延津去白马 查地图途中经过袁将渡河的黎阳对岸 曹却未半渡而击 故攻白马实乃为争取渡河 如后汉书写曹"击颜良斩之,绍乃度河"
作者:
tim1112 (絕代當世åŠå·”)
2023-08-19 01:29:00放水太明显会被问罪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3-08-19 08:07:00"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 加减会"将骄卒惰" 不好说是放水太多对照曹操"赏罚必行","皆争致死" 问题应出在类军功制的实施?尤其当看到对手单骑就直接杀入 积极面的影响程度恐胜消极面"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未闻"不斗之士,并受禄赏",故明君"不赏不战之士" 曹魏人袁准有云:今军政之法,斩1牙门将者封侯
作者:
smithjr (小牛溜鸟侠)
2023-08-20 22:15:00这些都是马后炮 实际上就是倒楣到了极点 官渡之战 袁绍胜率99% 偏偏那1%就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