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张昭为何不被孙权封为丞相?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5-06 05:35:16
: ※ 引述《AlisaRein (AlisaR)》之铭言:
: : 张昭从史料可以看出,从孙策孙权时代就是文臣第一人
: : 然而,孙权称帝后第一任丞相位置是孙邵而非张昭
: : 即使接任孙邵也是顾雍而非张昭.
: : 有些人(例如说章映阁)的主张是:
: : 因为张昭在赤壁之战中是站在主降派那边使孙权怀恨在心
: : 况且,孙权称帝后当众羞辱张昭也是存在着
: : (例如说孙权称帝时就对张昭说若当初听从张昭语今日就不会在这位置上)
: : 所以,张昭终其一生未当上丞相
: : 属于孙权对张昭的怀恨在心之故?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可看出张昭让曹操感到芒刺在背: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往年在谯,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九江,贵欲观湖漅之形...
若能内取子布(指张昭),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
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对照〈武帝纪〉: "(建安)十四(209)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
考虑208年的赤壁之战,再结合上述两史料,我们知道这封文书应该写于211年
即为发生在张昭领兵攻击当涂之后的事,〈吴主传〉:
"(208年,孙)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踰月不能下"
诚然我们从《吴书》知道张昭一度主张降曹,曹兵势大,畏惧是很正常的
但其实张昭一开始并没有那么保守,《江表传》:"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
,?
权召羣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
事实上孙权在刘表在世时,也没有那么对曹操臣顺,袁晔《汉献帝春秋》:
"扬州刺史刘馥上言:“荆州牧刘表与会稽太守孙权谋袭京城。”遂堑许,作鹿角砦"
按孙策遇刺而给孙权统领江东后不久,孙权就领了会稽太守
刘馥那时也确实在当扬州刺史,孙权更在他GG后出兵合肥
结果因刘馥妥善稳固的城防而不能攻克,重点我想说的是史书也没写张昭反对北伐
显示曾经张昭存在过那么一点抗曹之心,直到连刘琮都不战而降了,方才转向跟着主降
所以当曹操大败于赤壁,张昭逮到机会就想剪尾刀,北伐魏境
才会让曹操视张昭为眼中钉,希望孙权主动先发张昭一个便当
(刘备就不需解释了吧,甚至要除也该除掉荆州政策持鸽派的头子鲁肃)
张昭因魏国使者无礼而对其呛声的一段记载,还可作旁证,〈张昭传〉: "魏黄初二年,
遣使者邢贞拜(孙)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
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拜昭为绥远将军,
封由拳侯",我是觉得张昭这时就已经做足翻脸的准备了,不怕魏使回去打小报告
所以《晋书.陈敏传》并不溢美张昭打仗的表现,而以廷争作为代表吴国对外的标竿
毕竟张昭相对于周瑜、陆逊等人,缺乏突出战绩
尽管中间一度对曹操称臣,然而至少在确立赤壁后对抗曹操乃至不怕曹丕惩孙的立场上
张昭最终和孙权是一致的:
"昔吴之武烈..讨逆(指孙策)雄气,志存中夏..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
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
"
真要说张昭跟孙权相左的意见,大概就是孙权倾向先定荆州
导致张昭打从一开始就反对鲁肃〈榻上策〉的"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
连带看衰甘老师的讨伐战神黄祖之大计
〈陆绩传〉:"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賔,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
小霸王生前最后目标即指向陈登,张昭甚至能让《吴历》记上孙策内定"若仲谋不任事者

君便自取之",足见平定天下大计之战略层级上,理应相去不远才对?
此外孙策确实赞同过张纮〈江都对〉的"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
问题那是孙策早期还在袁术麾下时期的见解,200年打爆黄祖,减缓西边的威胁后
终究仍为袭许都而把目标摆在北方
总之张昭未接任丞相的原因,版友们都分析很多了
个人是认为曾站在主降曹操一方的这污点(?),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大啦orz
作者: ggxxsheep   2019-05-07 22:27:00
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遵照遗命也不太算污点何况张昭对孙权算是近似愚忠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