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叔叔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孙刘同盟”看起来既然是盟友,就应该亲爱精诚、互相帮助,这才叫做同盟。
但发展到后来变成背刺,说实在的从一开始就已经有问题存在。
因为这个所谓的“同盟”本来就不是什么对等的同盟关系,而是孙吴方就把刘备当作是小
弟,毕竟一开始同盟时是吴强刘弱,同盟只有在双方实力差不多时才会对等,就好像米国
跟我国的“同盟”,米国不也是把我国当作小弟来看这样吗?
甚至在古代战国时期,秦国有把盟国对等相待?
没有,秦国几乎是把盟国当作小弟在使唤。
只有离秦国太远的齐国、南方大国楚国,秦国才会比较有点礼貌不会这样做。
而且这个同盟建立的原因是因为曹操带大军南下荆州,明显对孙吴造成了灭国性的危机,
能多拉一个人来帮忙孙吴都是助力,即使如此,孙吴这边脑袋想的仍然是“刘备只不过是
我们的小弟,当前目标是先打跑曹操。”
当下刘备方立场,能够存活下来是第一要务,人家孙吴把我们当小弟看,先不管那么多。
有了实力、拳头大了,才有外交跟生存空间。
在孙吴的流氓逻辑来说,赤壁之战孙家出力出的多,荆州全域理所当然的本来就是孙家所
有,前提是那些地方要用武力从曹操那边夺取,这也跟孙吴所规划的国策相应对。
然后就是南郡攻防战打了很久,最后曹仁弃守,周瑜率兵进占。
荆南四郡并不是孙吴不想夺取,而是没想到南郡打那么久,这时候孙吴眼中的小弟刘备几
乎是用接收的方式,没花太多的代价就轻松得到地盘。
由于刘备突然实力大增,而孙吴这边所预料的收获实在过少,面对有可能再度南下的曹操
,孙吴于是就“借”了南郡给刘备,但目的大概也只是要藉著刘备的兵力来代为守着这个
防线,总有一天这些东西都要拿回来,以流氓的理论来讲,大哥赏小弟东西很正常,要是
哪天说要拿回来,小弟也要乖乖给我吐出来这样子。
随着刘备的势力越来越膨胀,尤其是夺取蜀地以后,双方实力差距早就不像结盟之初如此
天差地远,在刘备方的战略规划里面本来也就是要占据荆州,到了第一次背刺事件发生,
也就是吕蒙袭取三郡,刘备也召集五万人要跟孙吴开干,要不是曹操这时拿下汉中,使得
刘备跟孙吴方讲好以湘水为界重新修盟,不然的话这冲突可能会更大,看起来刘备当时也
打算寸土不让的样子,不过这也让孙吴方脑袋清醒一点,就是“刘备已经不是我们当时眼
中的小弟了,他那边兄弟现在也不少。”
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三国志.吴主传》
所以吴方史料就呛明了,“尽以荆州与吴”,整个荆州从一开始本来就是吴方的。
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方史料则是模糊不清的说会给荆州,但是给那些地方就没讲明白,大概就是,我想给
哪才会给你哪这样。
其实说到这边我只是想说,因为两边都想要得到荆州,而这个地方的主权问题除了用武力
解决之外,其实没什么更好的解决之道,除非有一方愿意吃亏。
毕竟原本荆州的主人是从刘表→刘琮→曹操,这是没有逻辑上的问题,孙刘双方说自己拥
有这里的主权根本讲不通,既然讲不通,那就用拳头来决定一切吧。
最后要提到隆中对一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
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
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
成,汉室可兴矣。
我的认知来说,这是个帮刘备打下地盘、以及防守做得很棒的规划,但没有要刘备主动去
打曹操,霸业要先成,才有可能复兴汉室。
而且要做好外交,“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勤修内政,防守好国土,这才是最重要的,除非“天下有变”才去进攻北方。
以上是个人看法,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