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版大这则推文,引起小弟对东吴私兵的兴趣,顺便比较一下朱桓 & 全琮
以下为推论,不喜欢的人可以直接左转出去..QQ
→ sunsand: 很多部曲会带田依附 实际上花的钱不如想像中多 甚至有赚 11/07 13:35
【口袋深度】
"轻财贵义"、"不营小利",各拥万余部曲的朱桓、全琮,为何特别要写朱桓"家无余财"咧?
1.这些部曲搞不好约可分为2个层级
当不了老大就开始乱喷口水,事实证明后来果然也随便乱杀自己人的朱桓
跟"为人恭顺,善于承颜纳规,言词未尝切忤"的全琮
尽管黄龙元年时,俩人官阶差不多,但前者显然是颗不定时炸弹
有能力带田依附的应该还是会选择后者吧
问题养太多小弟,又可能让孙权有被威胁感,所以有些会被全琮发卡再去朱桓那边
2.朱姓虽为吴之四姓,但朱桓的家世背景却没有像全琮一样有描述一下
猜想朱桓其实是诸多分支里,家道中落的其中之一?
【拓展目标】
同拥万余部曲,朱桓、全琮对于东吴的发展路线却大有不同
希望把握"万世一时"的朱桓,明显重点放在守江必守淮的基本国策
全琮的家世还不错的证明,或可参考〈庞统传〉里,吊唁周瑜时,闻名而来的3人之中
只列举几个大咖,陆绩、顾劭自为四姓之一,而另一人就是全琮了
庞统更如此评论全琮:"“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当孙权意图肖想荆州,则希望自己有好名声,对察言观色也有一套的全琮
自然会"上疏陈(关)羽可讨之计"
更可由下列史料佐证全琮"尽长江之极"的倾向,《通典.州郡一.州郡序》:
"蜀主全制巴蜀,置益、梁二州,有郡二十二,以汉中、兴势、白帝,(注:先主章武元年
屯之,遂为重镇。后主建兴十五年,吴将全琮来攻,不克。即今云安郡。)并为重镇"
以及《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 四川四》:
"章武三年,先主败于夷陵,退屯白帝。其后吴将全琮来袭,不能克。终蜀汉之世,恒以
白帝为重镇"
小弟查了一下《吴书》、《蜀书》、《华阳国志》、《建康实录》
都找不到全琮进攻白帝的相关记载,只能姑且推测此战役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
1.这时间点前后,南蛮发生了一些乱事,可往上参考可乐大整理的文章
2.陆逊232年兵向庐江未果,233年全琮征六安,不克而还
234年第四次合肥之战被满宠刷了战绩
236年陆逊、诸葛瑾攻襄阳,237年朱桓、全琮攻卢江,皆未如预期般顺利
只好转头向西边
3.建兴十五(237)年该年诸葛恪平定山越,解决了后顾之忧
所以即使对比淮南有险可守,反倒仰攻巴东大不容易的前提下
仍旧先陆抗、步协等一步而趁乱打劫蜀汉
也就不会找对此差事,没积极表达意愿的朱桓来扛
不知版友有无更合理的解释?
此外想到可能有版友质疑,既然假设全琮的觊觎对象相异于朱桓
那为何找不到全琮打荆北文聘的记载咧?
我的想法是,相较于〈全琮传〉写219年以前就已"得精兵万余人"
《资治通鉴.卷第70》则把万余部曲列在226年"奋威校尉"时期招来的:
"吴丹杨、吴、会山民复为寇....以绥南将军全琮领太守,琮至,明赏罚,招诱降附,
数年,得万余人"
该年稍早孙权才军向石阳,然而以《通鉴》为基准的话,当时全琮部曲尚未达万人
以此观之,全琮没当主力甚至没参与该役还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