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青龙浮华案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5-19 05:15:52
另一位b版友说的好,反对别人的主张总是比较容易,要自己提出论点才比较有营养
基于此就顺势回一下针对浮华案,小弟稍微有涉猎的部份来回
文长恕删Orz
: 2. 太和六年(232)说
: 只有王晓毅另举何晏〈景福殿赋〉、刘蓉提出曹植之死作为旁证。
: 由于何晏亦受浮华案牵连,而被免官废锢的人无法跟随皇帝共赴许昌,因此何晏的
: 〈景福殿赋〉必定写在浮华案前,这篇文赋写于何时就成为浮华案时间点的旁证
如果司马师在涉案名单里,那他理当一起被废锢
显然跟晋书说他"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互为矛盾
也难怪b大会推论他在明帝朝并未担任任何官职
但可以注意的是,夏侯玄也有类似的遭遇:
"正始初,曹爽辅政....累迁散骑常侍、中护军"
以曹爽跟夏侯玄要好的观点去思维的话,则司马师不但没被禁锢
甚至还可以职掌一般由托孤重臣担当的护军
此乃在下又一否定司马师搞浮华的论点所在
至于被免官废锢的人无法跟随皇帝共赴许昌?
齐王纪:
"(魏)明帝收(丁)谧,系邺狱,以其功臣子,原出。后帝闻其有父风,
召拜度支郎中"
以同为浮华案主角,却能有如此待遇而观之
个人想法是曹叡也绝非没有原谅何晏,而跑去景福殿写诗的可能性
: 刘蓉认为魏明帝禁浮华的目的为对付曹植,并引以下史料证明曹叡感到叔父压力:
: (228年正月,魏明帝亲赴长安抵御诸葛亮)是时?言,云帝(曹叡)已崩,从
: 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曹)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
: 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 刘氏据此推定卞太后与钟繇、华歆、王朗、陈群等老臣心向曹植,参与浮华交友的
: 青年官僚行径则与曹植年少轻狂时的通脱相似,因此浮华案指向曹植。关于曹植是
: 否值得魏明帝发动浮华案加以对抗
司马芝传: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
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輙勑洛阳狱考竟,而
上疏曰:“诸应死罪者,皆当先表须报....”帝手报曰:“省表,明卿至心,欲奉诏书
,以权行事,是也。此乃卿奉诏之意,何谢之有”"
如果说是曹叡想打击特权,那他老爸时代就已经出将入相的司马懿、陈群
(两人都录尚书事,陈群还兼任镇军大将军,司马懿则兼任抚军大将军)
更是象征特权当道的佼佼者,也不见曹叡打压他们,故此理由应不成立才对
而正因浮华交友的行径与曹植年少轻狂时的通脱相似,夏侯尚传:
"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
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
所以曹叡也把不屑与出身寒门的并坐,以特权阶级自居的夏侯玄给降职了
: 曹操最后选择曹丕而放弃曹植,曹丕继任魏王便迅速杀害丁仪兄弟,
: 篡位后又借故杀害曾经称赞曹植的杨俊,曹植势力基本上已不复存在。
还有下列人等,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被迫害
1.颍川的邯郸淳,王粲传:
"魏略曰:会临菑侯(曹)植亦求淳,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
于时世子未立。太祖俄有意于植,而淳屡称植材....。及黄初初,
以淳为博士给事中。淳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千匹"
2.荀彧之子荀恽,荀彧传:
"子恽,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初,文帝与平原侯(曹)植并有拟论,
文帝曲礼事彧。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恽早卒"
: 汉魏革命后的颖川集团也不可能与曹植勾结。
: 颖川集团的领袖尚且如此,如何断定其余成员仍旧心向汉室,支持曹植?
: 此说既难以成立,曹植死于232年11月,与浮华案应该毫无关系。
兹就重臣与颖川集团几位大老,号称辛、陈、杜、赵的辛毗、杜袭
来强辩那一丝丝的,心向曹植的可能性@@,当然以下乃建立于曹植还健在的前提上:
1.曹叡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时,华歆上疏被打枪
2.魏明帝即位时,辛毗被刘放、孙资讲坏话而"遂不用。出为衞尉"(辛毗传)
3.从颖川集团推荐杜袭,得知他们彼此间感情不错,杜袭传:
"司隷钟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
也可能不是那么支持曹丕:
"时夏侯尚暱于太子(丕),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
: 第二个依据为司马师与夏侯玄的关系。夏侯玄之妹为司马师首任正妻 ,司马懿死后夏
: 侯玄曾分析司马懿将自己当作“通家年少”包容,并判定司马师绝对会杀害自己 。由两家
: 通婚以及夏侯玄能确切分析懿、师父子之别来看,夏侯玄与司马师并不陌生。两人既是年
: 龄相近的姻亲,司马师借由浮华交友增加人脉也不无可能。
如果采信浮华案发生的时间为青龙年间
则司马师"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毒杀其首任正妻亦即夏侯玄姊妹一事
理应很难打入浮华交友的圈子以增加人脉才对
: 第三点为司马师的履历。
: 依照《晋书‧宣帝纪》以及〈景帝纪〉记载,司马师在明帝朝并未担任任何官职
司马师有吧..《晋书.帝纪第二》:
"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王隐晋书卷一》:
"景帝魏景初中。以上为中护军将军。作选用之法。举不越法。吏无私焉。
通典三十四。书钞"
: 司马师最后一位正妻出自九世二千石的泰山羊氏,
: 师妻羊徽瑜本身更是汉末大儒蔡邕外孙女。同样地,司马昭正妻为经学家王肃之女,
: 很明显是一种转变,正如佐藤达郎所指出的,司马懿一家的婚配对象先由同郡人士转
: 向靠拢曹魏权贵,之后又与曹魏皇权切割,转与全国知名的儒学名门结合
与王肃联姻,除儒学名门外,看起来像是在向青徐派靠拢,但由下面三项端倪可看出
另意味着跟其他派系切割,而更加钟情于汝颖集团:
一、王肃之父王朗反对肉刑,但从下面这段话,可推论王肃为其士族倾向
而不惜不顾父子情节,支持肉刑,王朗传:
"(王)肃对曰:“....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
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明)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
,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
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
,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
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二、承上,伏诛时被安的罪名极深的孔融,与同样来自青州的王脩
都反对肉刑,所以王肃支持肉刑,形同跟青徐派切割,王脩传:
"(魏)太祖议行肉刑,脩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
三、王肃跟另一位经学大师,青州的郑玄不对盘,也许尚包含对肉刑的看法
《晋书.志第二十》:
"是时天下将乱,百姓有土崩之势,刑罚不足以惩恶,于是名儒大才故辽东太守
崔实、大司农郑玄、大鸿胪陈纪之徒,咸以为宜复行肉刑"
显然成书在后的《通典.刑法六.肉刑议》有抄自晋书而跟着一起错之嫌:
"后汉献帝之时,天下既乱,刑罚不足以惩恶,于是名儒大才崔实、郑玄、
陈纪之徒,咸以为宜复肉刑",为何错的理由如下所述
窃以为这里的郑玄指的该是郑众才对,《周礼注疏.卷三十六》:
"髡者使守积。郑司农云:“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体者也。”"
郑玄的年代晚于郑众,才会如此称呼确实官至大司农的郑众
毕竟郑玄并未当过大司农,《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袁)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共汽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
所过长吏送迎。(郑)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所以不能因为不确定的郑玄是否支持肉刑,而臆测出王肃并未跟他作对
这篇论文不能因为晋书错,而跟着引用错误: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77212/1/ntnulib_ja
_B0304_0002_001.pdf
https://tinyurl.com/m2dg8fj
此外结合了全国知名的儒学名门而和汝颖集团,针对肉刑变得沆瀣一气时
更加突显与曹魏皇权切割的事实,所以王肃的立场虽与其父不同,但也还算合理
例如汝颖集团代表人物钟繇、陈群就是支持肉刑
另一边曹魏皇权如夏侯玄、曹羲则反对肉刑
钟繇传:
"“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大魏受命,继踪虞、夏
。孝文革法,不合古道。”"
陈群传也特别引述并赞同他老爸陈纪的看法(与王朗王肃父子相左):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
"(建安十八年)“臣父纪以为汉除肉刑而增加于笞其余逮死者,可易以肉刑”"
"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则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
至于夏侯玄的主张,兹举其中一例,《通典.刑法六.肉刑议》:
"夏侯(玄)答曰:“圣贤之治世也,能使民迁善而自新……能惩戒则无刻截,
刻截则不得反善矣。”"
跟谯沛集团切割的另一证据是来自来自沛国的丁谧,《通典.刑法六.肉刑议》:
"丁谧又论曰:“吕刑曰:‘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人....’按此肉刑在于蚩尤之代,
而尧、舜以流放代之,故黥、劓之文不载唐、虞之籍,而五刑之数亦不具于圣人之旨也
。禹承舜禅,与尧同治,必不释二圣而远,则凶顽固可知矣"
尽管也有曹羲的《艺文类聚.卷五十四.刑法部.刑法》:
"《魏曹羲肉刑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固未达夫用刑之本矣。
夫死刑者,不唯杀人,妖逆是除,天地之道”"
还有曹彦的《王隐晋书.卷四.刑法记》:
"此以往肉刑宜复。肉刑于死为轻,减死五百为重,重不害生,足以惩奸"
但这两人基本上得和曹爽心腹的夏侯玄、丁谧有所区隔,毕竟曹爽的回应是屡劝不听
因此仍可排除于牴触切割谯沛集团的理论
即便晋朝刚建立的时候,肉刑是废止的,《晋书.志第二十》:
"及刘颂为廷尉,频表宜复肉刑"
但那是有现实上的考量而不得不为之,不能据此而忽视从肉刑观点
去探讨司马家的士族倾向
: 司马师参与浮华交友,恐怕亦因此时司马氏尚未与汝颖世族完全结合
魏氏春秋曰:
"(夏侯)玄之执也,衞将军司马文王流涕请之,大将军曰:“卿忘会赵司空葬乎?”先
是,司空赵俨薨,大将军兄弟会葬,賔客以百数,玄时后至,众賔客咸越席而迎,大将
军由是恶之。臣松之案:曹爽以正始五年伐蜀,时玄已为关中都督,至十年,爽诛灭后,
方还洛耳。案少帝纪,司空赵俨以六年亡,玄则无由得会俨葬,若云玄入朝,纪、传又
无其事。斯近妄不实"
上面这段裴松之的质疑,总共有四个重点
一、我姑且先引一例来反证,以后有空再补充XD..许褚传:
"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
“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
君何故辞?”"
1.荆州战事吃紧的程度,难道比不上关中吗?
2.曹仁之于曹操亲密的程度,只怕夏侯玄之于曹爽,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曹仁当年任征南将军督荆州军务时,亦能说回朝就回朝
那同理夏侯玄离开关中而参加赵俨的丧礼,并没有那么说不通
何况赵俨传:"齐王(芳)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
又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
可见夏侯玄跟赵俨的关系应该不浅才对,赴其丧礼也十分合理
二、夏侯玄死于254年,则上述司马昭任卫将军的时间,与晋书冲突
三、从司马师嫉妒夏侯玄来看,在下更加对司马师参与浮华交友,持否定态度
四、考察何晏、夏侯玄、诸葛诞、邓飏、李胜、刘熙、孙密、卫烈等九人的出身
皆与汝颖世族无关,或有一点另组对抗汝颖集团的味道?袁涣传:
"(袁)亮贞固有学行,疾何晏、邓飏等,著论以讥切之,位至河南尹、尚书"
可看出连不属浮华交友圈里的谯沛派,对外人如荆州派的枪口
都如此一致的展现彼此互尬的问题
那难道又会轻易允许汝颖派的司马师加入吗?让派系问题更严重?
: 那么为何这种模仿汉末名士的交友品评
: 由当时权贵与谯沛集团的人物主导,同样身为曹魏政权组成份子,又是典型儒门的
: 汝颖集团却无人参与呢?笔者以为这与九品官人法有关。夏侯玄等人的作风指向选举
: 制的改革,下节将对此点进行论述。而汝颖集团身为九品官人法的推行者兼维护者,
: 自然不会进行其他干涉选举的行为。而皇帝与世族一同维护九品官人法,似乎可以显
: 示双方互相利用的一面。
《通典.选举二.历代制中》的史料似可支持此说法:
"曹爽既诛,司马宣王秉政,详求理本。中护军夏侯玄言曰:“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
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庶可静风俗而审官才矣。”兼请除重设之官,定服制之等。宣王
辞不能改,请俟于他贤"
此外关于选举,也不是没有冲突的地方,《魏略》:
"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
有谣曰:‘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司马宣王与济善,闻此声以
问济,济无以解之。及夏侯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晋景帝代玄为中护军,整顿法
分,人莫敢犯者。”又王隐晋书曰:“景帝为中护军,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
焉。”"
"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
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宣王与济
善,闻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
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曹爽传也写这群人的坏话:
"(邓)飏为人好货,前在内职,许臧艾授以显官,艾以父妾与飏,故京师为之语曰:
“以官易妇邓玄茂。”每所荐达,多如此比。故何晏选举不得人,颇由飏之不公忠,
遂同其罪,盖由交友非其才"
但《魏晋世语》写的却是:
"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立法垂
教,于今皆为后式"
身为司马氏早期之政敌,能有如此形容,其可信度由各位看倌自行判断噜
作者: oldfatcat (老肥貓)   2017-05-19 16:40:00
魏延:别排挤我啊啊啊啊啊QAQ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5-19 18:50:00
胃炎?
作者: oldfatcat (老肥貓)   2017-05-20 08:21:00
第三行:文长恕删……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5-20 16:36:00
老肥猫有你的,这么热的天能冻伤人。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5-20 17:46:00
补充郑玄没当大司农的史料,《后汉纪.后汉孝献皇帝纪四卷第二十九》:" 征郑玄为大司农,不至"《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 大将军何进辟郑玄,玄以进辟权戚,不敢违意,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待之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7-05-22 13:28:00
老肥猫十数年来如一日XD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5-22 13:37:00
现在才看出来"文长"恕删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5-22 18:50:00
补充以景福殿赋来推算景福殿的完工时间的史料 《世说新语.巧蓺.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虽然只是小说而已 但"起殿"是否有可能代表 完工后才"安榜"?何晏的《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太和六9月起景福殿 10月"田豫帅众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故完工才献捷?关于衞臻丧失典选权的理由 衞臻传:"初,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方奇贵临菑侯。丁仪等为之羽翼,劝臻自结,臻以大义拒之"故曹叡一直信卫臻即使发生浮华案亦然?直到其他事不得已换掉类似例子 刘放孙资"见信于主(曹叡)"但儿子刘熙孙密搞起浮华"(明)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 然后帝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