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为蒋琬费祎辩驳补遗(中)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7-05-08 14:20:25
抱歉过了许久才回。
首先我想提及的是,ander大和Nightblade大的论点给我很大的启发,但是即便我们知道
诸葛亮也非每次都全力一搏,我们仍知道诸葛亮确实曾发动过较大规模的兵力。
ander大一再指出蜀汉兵力部署上的困难,并批评姜维的调度办法,但我始终没看到你解
释诸葛亮又是用何方法来投入更大规模的兵力。模糊的指出诸葛亮威望较高,对于解释技
术层面毫无帮助,如果姜维压制其他将领的做法被你视为负面,诸葛亮则为正面,那显然
是双重标准。
当然啦,要解释这问题还有一些办法,比如说认定诸葛亮投入北伐的兵力与费祎时期相当
,或认定费祎无法达成陈祗的政策,但这又会延伸出新的问题。
此外,关于姜维舍弃重门之法的辩驳,可参考 #1NGVCQMi (SAN) 这一串的文章内容。我
基本上认同Hartmann大的论点,认为姜维的部署做法并不算严重失误。
我还要提出几个辩驳,其中一部分asdf大有稍微提点我一下,我也另外有查询一下资料。
第一个是关中的屯田,ander大似乎对曹魏在关中地区的屯田有错误的认知,因为关中地
区的屯田本来就是以民屯为主,并且屯田对整体经济产出的影响尚不如自耕农。曹魏的兵
力扩增,是以动员来达成的,曹魏把军屯降低,代表的是动员程度的下降,而不是战争潜
力的衰退,所以你推论说兴势之战后十余年间曹魏国力衰颓,是错误的分析,反而可以认
为是曹魏方面未感受到较高的军事压力。
司马芝传
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
谷。王制:‘无三年之储,国非其国也。’管子区言以积谷为急。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
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建安中,天下仓廪充实
,百姓殷足。自黄初以来,听诸典农治生,各为部下之计,诚非国家大体所宜也。......
治廪系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以是终岁,无日不为农事也。今诸典农,
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不有所废,则当素有余力。’臣愚以为
不宜复以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曹丕任内屯田制就开始出现变化。典农掌管的屯田以民屯为主,典农体系受到改制与汰除
,代表的是民屯开始减少,自耕农的比例持续上升。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曹魏的屯田生产
力较差,且有受地方世族掌握的状况,所以屯田的下降,也并非代表着产能和政府力量受
到削弱。
还有就是,司马懿督军期间,关中地区积极建设水利,粮食充足更甚于陇右,要说关中因
为一次并非发生于本土的重大战役的挫败就凋敝不堪,似是缺乏明确的证据,而且蜀汉在
诸葛亮死后的北伐多半剑指陇西,并非主攻关中。
参考论文:
北朝隋唐的屯田与均田(李宝通,2001)
曹魏时期长安城人口变动与地方治理(侯甬坚,2012)
第二个是官吏数量的问题。从已出土的吴简的相关研究可知,东吴治下的吏员并非全是单
纯的现今意义的公务员,反而有很多吏实际上是政府管控的农夫、小地主等,需要向政府
缴税或支付租金。
虽然蜀汉与东吴的官吏体制未必相同(上述曹魏的屯田就有很多被归类为民而非吏),但是
如果推论蜀汉的吏也需要向政府提供资源,应不算太过份的假定。也就是说,官吏数量的
增加,无论扩充的是否为税吏,都不影响政府提升掌控能力的推断,并且也未必造成政府
财政负担上升。
官、吏之间的差别,恐怕值得多做注意。ander大对于蜀汉在诸葛亮与蒋、费时期并未滥
授官爵的分析,也未必能用于推断蜀汉吏员人数变化上面。
详情可自行搜寻关于走马楼吴简的研究。
第三是根据已出土的钱币进行的考古研究,可推断蜀汉的财政体制与贸易、铸造钱币等因
素的关联性。谯周的职位不是主管财政的,蜀汉靠提高直接贸易量和铸造劣币的方法,在
短期内勉强维持财政,谯周可能没办法很快看出财政体制恶化的状况,并因此在费祎主政
时期并未多言,所以未必能用谯周的观点去评论说费祎主政时蜀汉国力有趋向于增强。
相关的状况可参考asdf大在战史板和本板的文章,或蜀汉货币相关的文章。
最后稍微提一下之前有人在推文讨论的羌人。我比较认同boman大的推文,兴势之战和姜
维北伐时的羌人地理位置不同,而且魏蜀两国都持续把陇西的羌人迁出,我怀疑段谷之战
真的对羌人有明显的影响。事实上在曲城之战就可以看到羌人一直都对蜀汉不怎么忠诚了

以上几点,还望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