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der112233 (ander112233)》之铭言:
: 这是一篇老文,稍加修改下就上来了。
: 因为留言老是被cut断,改用发文的方式。
因为最近正在研究这个议题,也来回个老文。 XD
不过要说在前面的是:
沈弥娄发甘宁之乱史料过少,基本上只有短短一段《英雄记》可供参考,
所以目前不管怎么推测,都只能是一种“可能性”。
沈弥娄发甘宁之乱的过程就不赘述,
以下谈谈我对本串缠讼的两个问题看法。
1.扈瑁入汉中的路线?
长安政府所署益州刺史扈瑁的入汉中路线,
中距离兄认为是直接由长安南下汉中,
暴民兄则认为应该由武官转南阳入上庸再抵达汉中。
两者皆有必须解决的疑问:
由长安有“米贼断道”,张鲁身为刘氏政权藩属,不会接受另一个益州刺史的问题;
由上庸则有为什么不选择更好走的沿江北上巴郡的问题。
基本上我个人认为,中距离兄的问题可解决,暴民兄不行。
这事必须要从刘焉过世到刘璋接班这段时日来说。
这件事上各个史料有一个共同的记载:王商、赵韪等旧部贪图刘璋“温仁”,遂共立为主。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立为刺史。《后汉书》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三国志》
州帐下司马赵韪、治中从事王商等贪璋温仁,共表代父。 《华阳国志》
我知道中距离兄跟人战过这个话题,认为刘璋当时是唯一的继承人选,
但既然诸多史料不约而同地这般记载,这代表这则记载至少有一部分是事实。
姑且先把刘焉有没有其余合格继承人放一旁来看的话,
史书并不是记载刘璋是名正言顺的继承刘焉,而是因为个性上的弱点被人推举,
这代表刘焉过世之时可能有短暂的继位纷争问题。
可能仍在茶壶内的时候就被抑制了,并没有爆发开来,
但如果把日后刘璋把可以自由出入刘焉宅邸的张鲁母杀害一事合起来看,
刘璋家族应该有一些问题,而在刘焉死时益州政局有过短暂的混乱。
这么一来张鲁对刘璋政权的忠诚度就有疑问了。
跟张鲁签立互不侵犯条约的是刘焉不是刘璋,加之蜀地人基本对张鲁一伙是蔑视的,
人亡政息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张鲁对巴郡应该也有领土野心,
再加上张鲁母弟被杀的事情来看,张鲁很可能在继位纷争时根本就不站在刘璋这边。
但张鲁跟刘璋真正翻脸是在张鲁母弟被杀之后,
这代表他跟刘璋仍有一段暧昧期。扈瑁入汉中后再未交代其下落,
张鲁当然有可能扣留他作为两面逢源的筹码。
若长安政府胜,张鲁就送扈瑁入蜀,顺便要求他保障自己的利益跟地位;
若刘璋胜,则扈瑁的人头正可作为敷衍刘璋的见面礼。
同时在乱事进行期间,掌握扈瑁这张牌也可以当作跟刘璋叫价的筹码。
因此扈瑁经由貌似忠于刘氏政权的张鲁掌控的汉中入蜀并非没有可能。
但如果扈瑁是南下先投靠刘表再入汉中,整件事就很奇怪了。
归根究底扈瑁的任务是入蜀取代刘璋,不是到汉中。
既然他已经到达荆州,那直接溯江入巴郡往蜀地即可,
为什么还要特地从交通不便的上庸前往本来就因为不通而避开的汉中?
更何况我们虽然不知道沈弥娄发甘宁之乱的主战场何在,
但从甘宁是临江人,以及赵韪日后屯朐忍来看,
推断主战场在巴东,刘表主力也是走长江入蜀应合理。
刘表不太可能让扈瑁学他一样光棍一个入汉中,必会派军跟随,
如果走上庸入汉中,一来交通进军极为不便,二来不能跟甘宁等人连携,
三来攻打张鲁没有意义,除非刘表君臣脑子进水,不然为何要选取这样的路线,
实在令人不解。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距离兄的问题有解,暴民兄的问题无解,
就可能性而言,从长安植下汉中的路线较为可能。
2.张鲁母弟的被杀时间点
先讲结论,我个人以为《华阳国志》写张鲁母弟在建安五年被杀这件事靠不住。
张鲁母弟被杀应在沈弥娄发甘宁之乱之后、赵韪之乱之前。
张鲁母弟被杀是张鲁跟刘璋翻脸的关键,
但由前述可知,刘璋上任后跟张鲁仍有一段暧昧模糊的时间,
加上刘璋在沈弥娄发甘宁之乱中需要张鲁抵挡长安政府的压力,
合理考虑来说不会选择此时跟张鲁公开翻脸。
又,刘璋跟张鲁的翻脸又触发另一件事:庞羲入主巴西后军阀化,
以及成为导致赵韪之乱的远因。
整件事的顺序是:
张鲁跟刘璋翻脸→刘璋派出庞羲入巴西抵御张鲁,
赵韪建议将巴郡三分分出自己与庞羲辖区
→庞羲与刘璋关系转坏,赵韪受到牵连开始产生异心
→建安五年赵韪发难
由于中间夹了这么多事,身为张鲁与刘璋翻脸关键的张鲁母弟被杀事件,
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同时也发生赵韪之乱的建安五年,
故《华阳国志》记载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