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df95 (K神我们巴西见)》之铭言:
: 不晓得A版友有没有发现到自己写的并非国力,而是军力的比较?
: 军力是不是国力的一环?绝对是
: 但国力是不是等同于军力?应该不是吧
: 我对于派系斗争研究不深,对于蒋费姜之间的权力机制很多版友远胜于我,
: 我说我跟A版友的立足点就不同是奠基于对于国家整体大战略的想像就不同
: 我的立足点从以前一脉相承,蜀汉政权对外征伐是以扩展自身经贸能量为主,
: 最终目的是恢复汉帝国,这是蜀汉政权不同于曹魏之处
: 蜀汉政权较早进入财政动员的机制
: 而曹魏一直都是以人身控制为主的动员体制
: 诸葛亮时期的蜀汉动员虽然频繁但国家由于经济总体能量开展有成(根植于南征的开拓与
: 蜀汉领地内的复苏),国家总体国力是上升的
: 但这种模式是有限度的,领地内的经济动能不可能无止尽上升,南征确保的贸易能量也是
: 当进入饱和期,国力只有下降一途,尤其像蜀汉这种特别依赖少数几项产品的荷兰病国家
: 那要怎么重拾经济动能?就算是现在也只有几种方法
: 管控成本再进化(产业升级)、产品差异化与技术革新(产业创新)、最后也是旧帝国主义
: 最常见的方法──开拓新通路(新殖民地或新贸易路线)
: 蒋琬的选择明显背离“扩展自身经贸能量”的前提就不讨论
: 主要是费祎跟姜维的选择
: 两人都同意这个大前提,但选择却很不同
: 如同A版友引的
: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
: 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
: 及。”
: 这句话道出两人选择的不同
: 费祎选择的我命名为“优雅的衰败”
: 姜维选择的我命名为“壮烈的牺牲”
: 就国策上两人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 因为他们没法掌控未来曹魏的发展,曹魏已经起来了,农商进入复苏后期即将进入繁荣期
: 所以费祎的选择只有衰败一途,但过程可以拉很久
: 而姜维的选择如果成功断凉难道蜀汉就会立刻逆转吗?不会,因为还要看之后开拓的动能
: 跟付出的代价决定是不是真的能拉抬
: 但失败一定会让蜀汉受到严重重创,因为这是寅吃卯粮的做法
: 而陈祗跟姜维选择的路线后来也的确造成蜀汉迅速的衰颓
: 《成功与运气》里面的内容
: 当面对一对一竞争时,如果你占上风,就要想办法让事情更单纯;如果你处于劣势,
: 就要设法让事情变复杂
: 费祎选择的是很单纯的方法,所以最后的结果很容易预料
: 而姜维跟陈祗选择的是有机会让事情变复杂的方法,不过他们搞砸了,所以自己死更快
: 我的意见只是我个人读史所得,应该很多人不赞同,我也很难提出更强的例证证明自己
: 所言
: 我也同意A版友的意见,我并不认为费祎是主和派、不北伐派、未来再北伐派
: 我只是认为蒋费时期就大规模北伐的时间点会比之后陈祗主政时期更好
: 这涉及我对两国的经济情势判断的想法
我的看法与你不同,诸葛亮、费祎都是在实行“以攻代守”的战略。
在费祎姜维的四度北伐期间,国力不但没减损,曹魏也从来没想过入侵蜀汉的念头-除了
蜀汉掌握战略主动权之外,曹魏被曹操攻汉中、曹真四路征蜀时夏侯霸的经历与兴势之战
吓到也是原因。
当然费祎指挥姜维的走向是西平、金城这一线,也不敢说他没有夺河西走廊的意图。
至于费祎的选择会不会优雅的衰败-如果他能把未征服的关中、陇西搞得民生疲弊,变成
一块烂地,无法布置重兵,要大军征蜀一定得从后方运粮,而蜀汉在占领地汉中、武都、
西平都循魏延重门旧制插满防御工事多置弓弩,然后维持费祎时代的国力,无当飞军等精
兵都还存在,其实司马昭未必会对这刺猬动念头。孙吴的柿子看起来比较软……
当然随着姜维把军制改掉,精兵也消耗在北伐战场,费祎的抉择对或不对我也无法论证。
最后,动员两三万已经是蜀汉的大军了,这点”为蒋琬费祎辩驳补遗(下)”会说明-我
不太想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