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回hint大的。
关于曹叡遗诏主要在明帝纪与刘放传。
汉晋春秋曰: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衞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
、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
阴图间之,而宇常在帝侧,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
帝少间,惟曹爽独在。放知之,呼资与谋。资曰:“不可动也。”放曰:“俱入鼎镬,何
不可之有?”乃突前见帝,垂泣曰:“陛下气微,若有不讳,将以天下付谁?”帝曰:“
卿不闻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诏勑,藩王不得辅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
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燕王拥兵南面,不听臣等入,此即竖刀、赵高也。今皇太子幼
弱,未能统政,外有彊暴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而近系恩旧。委祖考之
业,付二三凡士,寝疾数日,外内拥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帝
得放言,大怒曰:“谁可任者?”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
从之。放、资出,曹 肇入,泣涕固谏,帝使肇勑停。 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说止帝
,帝又从其言。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牀,执帝手强作
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于是宇、肇、献、朗相与泣
而归第。
这一段是被附在三国志(魏)明帝纪里面的。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衞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
、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
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
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
、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
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
太尉亦至,登牀受诏,然后帝崩。
世语曰:放、资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L人(
这字打不出来)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帝作手诏,令
给使辟邪至,以授宣王。宣王在汲,献等先诏令于轵关西还长安,辟邪又至,宣王疑有变
,呼辟邪具问,乃乘追锋车驰至京师。帝问放、资:“谁可与太尉对者?”放曰:“曹爽
。”帝曰:“堪其事不
?”爽在左右,汗流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曹肇弟纂为大将军
司马,燕王颇失指。肇出,纂见,惊曰:“上不安,云何悉共出?宜还。”已暮,放、资
宣诏宫门,不得复内肇等,罢燕王。肇明日至门,不得入,惧,诣延尉,以处事失宜免。
帝谓献曰:“吾已差,便出。”献流涕而出,亦免。
三国志刘放传是记载这样。
按照两段文字综合所说,原本要用来辅政的是燕王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几人
。而曹叡过世时只有曹肇、曹爽、刘放、孙资在场,曹叡遗诏一下,曹肇便前去通报曹宇
准备辅政,剩下明帝曹叡、曹爽、刘放、孙资这几个,没想到这其中似乎发生了一些神秘
的事情,曹叡说"已经虚弱到不能写字",然后刘放抓着曹叡的手写出了遗诏,曹肇听到弟
弟曹纂的话紧急回到皇宫,没想到被挡在门外见不到曹叡。
结果就是除了曹爽,其他通通被罢免归家。
先来看看以下被罢免的以下几人:
燕王曹宇是曹冲的弟弟,字彭祖。燕王曹宇虽为曹操儿子,但因其年纪较轻与曹叡相当,
基本上可以视为曹三代。
夏侯献不知何许人也,但长期掌管领军一职,应是禁军有力宗室。
曹 为曹休长子,与曹叡关系是铁杆麻吉,"魏志"记载曹肇长得很帅,甚至与曹叡常常同
床(男风?),缺什么东西有时还会直接从皇宫拿。
秦朗是秦宜禄之子,自幼被曹操扶养长大,而且与曹叡关系很好,被曹叡大力提拔,对付
外族也有相当战功。
这四人都算是曹魏宗室或其亲近,一夕之间都被罢免而且永不复用。
这件事是非常诡异的,就算曹宇真的自我推辞不接大将军位,难道夏侯献、曹肇会推辞吗
?秦朗虽然没有行政的才能,但打仗却还有些能力,就因为不能选贤与能、没有进谏这点
连污点都称不太上的事,就永不录用?
世语提到刘放、孙资与夏侯献、曹肇有仇,劝曹叡改诏,甚至在魏晋春秋有写刘放直接抓
著曹叡的手写诏书,这是一个正常的臣子能干的事吗...?
刘放传还记载另外一条,刘放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让孙权紧张到要再写一封信去向诸葛
亮解释误会。
个人怀疑,可能曹肇离开皇宫之后到曹肇再度要求进宫的空白阶段,曹叡就死了,剩下曹
爽、刘放、孙资三人共同做伪诏,结果当然如三人所愿,我曹爽超爽的成为曹三代老大,
刘放、孙资消灭政敌,甚至能让同党的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