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CH1BANA (西曹令史济阴狼刃)》之铭言:
: 陈连庆认为河东薛氏为"蜀"族(云蜀为一族名系陈寅恪说),义兴周氏
: 则未提,或即其丹阳周氏,仅划属"山越"族。
此说始见于陈寅恪先生〈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
陈寅恪主张所见“蜀薛”之蜀,非徒地域之称,实乃一少数族裔。
即与巴并举之蜀地原民。
陈先生所引《北史》一段,感觉上似较贴当时情境,
至《通鉴》引元行冲《后魏国典》则恐系润饰后之语,
雅则雅矣,或非实录。
(至于具体人物是薛聪或薛宗起且勿论矣。下文引《北史》姑用薛聪)
兹改写《北史》该段:
北魏孝文帝对薛聪开玩笑说:
“世人说您薛家是‘蜀’人,是‘蜀’人没错吧?”
薛聪激动地回答:
“臣自从远祖薛广德以来,累代侍奉汉朝,所以当时人称我们是汉。
臣的九世祖薛永,追随刘备入蜀,所以当时人称我们家是蜀。
如今臣侍奉陛下您,那么我们家就是‘胡虏’了,哪是蜀呢!”
北魏孝文帝拍手笑着缓和气氛:
“您说明清楚不是‘蜀’就好了嘛,何必还拿朕开玩笑哪。”
薛聪不爽之下把戟丢下直接离场了。
北魏孝文帝不但不追究薛聪失仪,还给他台阶下:“羽林监醉了啊!没事。”
原文
帝戏谓薛聪曰:
“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
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
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
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
陈寅恪引证多条“河东蜀民”之说,认为此“蜀”乃部族名。
如《魏书》泰常三年正月有
“河东胡、蜀五千余家相率内属”,胡、蜀并举。
然而蜀汉失祚时,炎刘朝士多有迁河东者,
即如上引《魏书》所用胡字亦不过泛称杂胡,本非专称。
疑蜀人移民聚落本可称蜀,以别于河东本地人,未必定为少数族裔?
要之无论何者,寿《志》璩《志》似皆不曾称引薛永此一人物,
或亦不过一中下级军官?迨其后嗣乃武功渐显?
义兴周氏我恐怕记忆有误,难考其说。山岳溪民之说且先保留。
唯其乃武力强宗则见于陈寅恪说无误。
王敦得疾将亡时,钱凤与之语有:“今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
其中吴兴沈氏(汉时属吴郡,孙皓开吴兴郡)在晋宋之际实多名将,
沈庆之年七十余犹且亲自攻城不避锋镝,足见其勇,
而详密规划亦可见其有谋。
(但这家伙的经济脑袋笨死了,把钱法搞坏,
光荣数值大概就武力智力都不错,但政治超低的那种?)
然而刘宋以后沈家多半转向文学,名将已罕见。
至于孙吴之时,沈家似乎只能算是“国人众”?
自从被孙策打压以来,
出使有沈珩,后期将领有沈莹及其青巾兵,但名气都没那么大就是。
也许毕竟南北朝对立时局较久,
所以在高层士人优游清谈以外,
还有那么一大群中阶门户真的是专门以武立名的。
连泰山羊家的后人都来参一脚。
(羊祜本身我真的觉得他的战斗力差陆抗一大截,
他擅长的是政治心理战而已。
但这点配合晋国力优势就很有用了,与龟缩魔人司马懿同。
传为美谈的羊陆互信其实也与收买人心的策略有关。
是羊陆二人勾心斗角在为国家争美名,未必真的相爱。)
武家名门一点在汉末三国可能就相对得更细心钩沉了。
如狼刃所举丹扬朱(施)确实也是好例。
其实如果回溯到东汉,
耿家本来也是多世为将出名,但到了后来也只剩文官。
窦家本来是地方君主被“劝降”成功的,武力本不弱。
可惜是后来倒台(不过窦宪那真的不算啥优秀武人)。
邓家怕也是外戚倒台后零落下来。
andy82116大举的皇甫家倒也算是好例。
其余雍凉一带的次门(也就是不属一等高门的地方豪族),
安定胡氏以外,
天水赵氏似乎赵充国以下出名的其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