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表相

楼主: blackillidan (太极前殿)   2015-10-25 12:02:38
  上个月22号到中研院聆听王明珂老师演讲的“我们为何在乎历史?”这边先引
用王老师演讲的结尾做为本文的引言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这些“历史”是不是真的。重点是你相信了这个“历史”,就接受它给你
的观念、制约,甚至包含剥削。所以相信这些“历史”,也就有了征服者与被征服
者的区分。甚至你对“历史”的相信,有可能进一步把这种区分给合理化、强化。
  这就像电影骇客任务的情节一样,只不过我们不是活在电脑建构的虚拟世界,
而是活在“历史”建构的现实世界,并在此得到特定的身分认同。我们甚至会创造
出新的表相,使自己认知的“历史”变得更加真实。以中国少数民族为例,你若接
受自己是少数民族及相关“历史”,往往就会接受自己在这个体制下的地位。
  那么我们应该驳斥这些“历史”都是谎言,要全部推翻掉吗?我最近在推反思
历史。我建议与其去批评那些东西是假的、没有价值,不如思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
样的“历史”出现?这样的成长应该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社会为何有各种争议,以
及争议代表什么含意,甚至争议有没有意义。希望借此能创造一个反思性的社会。
谢谢各位,我就讲到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一下,王老师所说的“历史”指的是被人所建构、为人所相信的过去,而
不是过去事实的总和。所以他用“历史”而非历史称之。正因“历史”是被建构、
强化的,所以他才会提到表相。他也承认自己蒐集到很多“羌族”口述历史材料,
可能都是表相-用以解释现在他们与汉人的关系-而不是古代羌族的迁移史。正因
难以笃定“羌族”与古代羌族的关联,所以王老师以“羌族”称呼现在的“羌族”。
  我想许多同出历史系的前贤后进,一定都有上过史学方法或史学导论。而不论
授课教授的意识形态如何,都会介绍到后现代史学。后现代质疑史料都是文本,都
是为了塑造特定形象、或合理化某种状况而如此记载的。因为资料都被刻意扭曲了,
我们很难找到真相。传统史学家自然不接受这种论点。但传统史学也同意,历史从
来不是,也不该是毫无意识、漫无目标之下的流水烂帐。
  扯这些到底关三国屁事?
  我在旧文中提过史料的表相这种话,就来自上述脉络。我们看见的史料,从来都
不是过去事实的总和,这点我想无庸置疑。因此当我们为某个、某些议题吵得面红耳
赤时,可能都在潜意识犯了一个毛病:我们认为这些资料就是事实的全部,却忘了这
都是被人挑选后拿给我们看的。所以当我们接受某一观念时,自动的会选择有利于这
个论点的资料,借此回头强化我们心中的观念。
  我想或许可以参考王明珂的建议。与其争论谁对谁错,豆丁考证某(见树不见林的
小)事件的时间,不如讨论为何作者用这种方式进行记载。顺此脉络谈史,才能在尚未
有新资料出土下,跳脱前人给我们的限制。我们如果没有这个认识,而认定撰写者已
经对我们陈述全部事实,可能就在不自觉中被其成功宣传,甚至为他摇旗呐喊。
  所以当我们看到吴书说孙策在江东大杀四方,为人又是美姿颜、好笑语,与太史
慈又有一段惺惺相惜的故事,我们就会相信他年少英雄,也相信他若不死,官渡之战
的结果会大大改变。
  于是我们不会接受王永平在《孙吴政治文化史论》破题第一篇文章(整本书最精彩
的就是第一篇)中说到孙家其实出身寒微。从孙坚就缺乏文化,只能富贵险中求,靠不
要命的打法往上爬,孙坚孙策之所以英年早逝、死于非命其实就这么单纯。我们也无
法接受由此延伸的推论:孙权与孙策其实小异而大同,孙权一样经常屡蹈死地,孙策
若不死,大概发展就类似孙权。
  也因为孙策“美姿颜,好笑语”“士民见者莫不尽心”的记载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我们更不肯花时间去读田余庆的文章,不愿相信田公上穷碧落下黄泉所挖掘出的数十条
孙策屠戮江东英豪的史料,以及田公认为孙策并不受江东大族喜爱的考证。因为我们只
要有一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就够了,其他的东西反而对这造成麻烦呀!所以我们也
会刚好忘掉孙策在江东打败的人,与刘表、曹操、袁绍都在不同档次,根本不能相提并
论。我们更不能接受陈登可能打败过孙策。特别在看到有人引用史料与学者论证,认为
孙策与孙皓是同类,我们很容易气得跳脚。
  因为我们已经接受孙策传给我们的印象了。所以我们都忘记每本史书往往都有一
个通病:开国皇帝往往被写成天纵英明,末代皇帝因为没有人帮他说话,所以在史书
中往往只有昏暴。当我们被形像影响到甚至忘记这么简单的道理时,又怎么可能花功
夫找史料发现孙皓其实书法很好、又孝顺、刚登基时被称为明主呢?我们又怎么可能
继续花时间对比-孙策做为半个开国之君,除了“美姿颜,好笑语”外,孙策传没有
他在文化方面的记载;而孙皓做为亡国之君,却还能在史料的角落挖到一些正面评价-
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关羽不也是吗?柏杨对关羽的翻案似乎到现在都还有影响力。高中时代的我初次
看到柏杨版通鉴,引为圭臬。当时的我更不可能思考,柏杨在每个月定期交出十万字
的压力下,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查证?他有没有时间像赵翼一样,反复检验各时代
史料,综合对比后才推出《廿二史札记》?当时的我当然不会想到这些。所以我也忽
略了柏杨在缺乏时间下,有些立论是互相矛盾的。孙盛便是一个例子。孙盛对姜维评
价十分苛刻,柏杨在翻译三国部分时,甚至形容孙盛邪恶。但翻译到东晋,写到孙盛
不为桓温所屈,拒绝删改史书时,又盛赞孙盛是典范。在这样的状况下做的评论,难
道不会对我们有以偏概全的可能吗?而若我们受到这种形象的影响,找了更多表相回
头强化这种“历史”,这到底是?
  在我们已认为孙刘联盟破局来自关羽这个前提下,我们会找来更多史料以稳固这
个“历史”。于是我们熟读了吴书,并骄傲于破除三国演义与宗教迷信。然后我们刚
好忽略了,湘水之盟后孙方再也不曾索讨荆州,代表什么意义?我们不会想到这代表
215年后,所谓荆州借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孙权不能再用当年借荆州提出新的要
求。我们不会想到,讨还出借给刘备的荆州,这个理由绝对比抢米、绝婚,以及一个
自由心证的“有兼并心”来得更加义正严词,更加取信于人。我们不会想到这代表湘
水之盟后荆州已经还了,所以孙权无法再用这个最明正言顺的理由动手,只能拿以前
鲁肃认为可以包容的行为来翻脸了。
  为了强化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形象,我们也忘了王仲荦等学者提到曹操在210年大
举屯田北扬州,此时孙权无力负担荆杨二州防线。将荆州借给刘备,同时是要他负责荆
州。而学者认为当时此举对孙刘两家皆有利的论述,也被我们遗忘了。
  然后我们更忘了周郎图二分、鲁肃榻上对早就对荆州益州充满企图。这使我们遗
忘孙权在扩张领土上的主动性,使我们相信孙权是怕被关羽并吞,为了自保才被动出
击。我们也忘了柏杨在赤壁之战,鲁肃反对孙权投降时的评论:许多大人物都是在计
算好之后,为自己选择一个恰当的借口,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们甚至遗忘孙权所
扩张的领土,比孙策大上许多。因为我们忘了这么多,一直以为孙权被动消极,所以
跟着认为他的才干不如乃兄。相对地,我们也更加熟记孙策传中,孙策死前对孙权说
你不如我、我不如你的遗言。因为这两件事,正好互相强化彼此。
  于是我们看到217年孙权降服,认为是因为他累了。我们就不会注意到《建康实录》
直接说这是“诈降”。我们不会想到,这个行为在许嵩的角度来看,就是跟曹操互相利
用而已。而孙权在219-223年在荆州连年大战,只见其雄心壮志正炽。217年的降服与其
说是迈入暮年的疲累,或许更像是猛虎伏地,待机一扑。而也终于在219年让他等到机
会了(至少他认为这是好机会)。当年句践降吴,伍子胥便以猛虎伏地警告吴王,而孙权
确实也得到“有句践之英奇”的评价。疲累这样的说法,可能对孙权的成就有失公允。
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我们认为孙权不如乃兄的形象。甚至连我这篇文章的签名档,也可
说是一种形象呀。
  拉拉杂杂写了一堆,多半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想到什么写什么。那要怎么收尾呢?
我又想到本月8号花亦芬教授在师大所做德国转型正义的演讲。她说到历史记忆的传承
往往伴随着对其他事件的遗忘。像犹太人要记得自己是一神教,就要先忘掉自己曾经
是多神信仰。这或许可以跟王明珂老师所说的“历史”是由挑选过的表相所建构,而
不是过往事实的总和遥相呼应吧!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5-10-25 13:08:00
陈登打败的是孙权吧
作者: rssai (遗忘需要多久)   2015-10-25 13:24:00
好!!!
作者: age317 (望断天涯)   2015-10-25 13:36:00
力推!!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5-10-25 13:43:00
作者: TohnoMinagi (远野)   2015-10-25 15:22:00
作者: Iser1ohn (虎!虎!虎!)   2015-10-25 16:01:00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5-10-25 16:34:00
可是我们就能接受生鱼片打败陈登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16:39:00
推转型正义现代人该当挑选符合现代本土的历史本篇就告诉你 别再谈国民党剥削的中国三国史了 快点转型继续相信、接受三国史 只会合理化、强化中国人的剥削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5-10-25 17:29:00
连三国版也要玩反串好好的一篇文章也有人要来乱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17:45:00
楼上敢不认同花亦芬教授 敢不接受转型正义 自甘邪恶吗?受中国人剥削读三国史 忘却了多少平埔西拉雅的历史?这样对得起林妈利吗?话说回来 好好的一篇文章 为什么要引用历史剥削 引用转型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5-10-25 17:55:00
大推,还有yuriaki大,我也直说我很不齿花教授为了意识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17:55:00
正义? 既然引了想必是重点 这些重点就是提醒我们该当转型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5-10-25 17:56:00
型态而甘于扭曲史实,但一码归一码,此时她说的这句话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17:56:00
如果有人看我的文字不顺眼 可以去想想是什么在刺痛你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5-10-25 17:57:00
并没什么不对,我想是不必特别去标示她,再者,这也不是三国版要讨论的东西,所以我想还是不必在此讨论这些吧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10-25 18:15:00
只看立场大推的人 不齿花亦芬???? 笑破肚皮自己先坐正来再说吧 还不齿XD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19:44:00
不就是因为接受中国人的制约与剥削才会争议这些三国话题而我们应该在转型正义的原则上反思 是否该继续被中国人所征服 不再争议这些与台湾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无意义话题既然争论中国三国话题都是假的、没有价值,不如思索什么样的成长才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在台湾社会跳脱出中国人挑选过的表相“历史”重新建构属于台湾人的3世纪历史记忆与传承
作者: TohnoMinagi (远野)   2015-10-25 21:34:00
楼上也不是这样说的啦,难道读日本史就变皇民了吗台湾史应受重视跟这边有群人对三国史有兴趣不冲突吧
作者: shinewind (舞佾江月任八方)   2015-10-25 21:50:00
推好文另外想回某楼,那我喜欢美国史就肯定是我想当美国人囉不是这样推论的吧..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0-25 22:45:00
没有错 该让历史研究回归历史本身 不该扯上什么征服制约以至于剥削 这些通通都是狗屁 而谈历史转型正义更是狗屁中的狗屁 这就是反讽想表答的宗旨犹太人忘掉自己曾经多神信仰 不表示犹太人该抛弃现今的一神教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5-10-26 01:35:00
我程度太差,真的看不懂推文.但是读完楼主的本文,让我觉得获益良多.好遗憾当年不是念历史,后来念的科目其实也跟工作没什么关系,分数不高的话,文组好像真的不用太挑...好像挑个喜欢的更好一点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5-10-26 06:40:00
在各大历史类版一直玩反串很好玩吗?美其名什么反思,什么想必是重点自己才该想想为什么这篇文章只有你特别敏感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搜搜大多数都是在什么议题上玩反串是什么东西在刺痛着你?忘了推这篇文章historia #1M5oVbWC扪心自问,是真的抱着一个客观的态度,自认暮鼓晨钟晨钟在警世,还是为了特别原因在反串,一起看不难知道
作者: alvis000 (艾尔)   2015-10-26 10:56:00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5-10-26 14:41:00
推推,不过说真的,别说历史了,就算是刚刚发生的事,也是一堆人为的假象啊 XDXD 人性这东西,一直以来都没啥变化呢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5-10-26 23:44:00
当然,如果是要打某件事情就是资料booksin近年来看多的是"史书booksin只有我的脑袋可信"
作者: sunsand (有狗也不是很怪的事情)   2015-10-31 08:39:00
虽然你写的东西我认同,但对于开国君主那处我有疑义要在群雄割据的环境据有一席之地 甚至要打败群雄独尊这如果没有一点天纵英明我想才是不合理的一件事情连那个被说自古以来得天下最易的杨坚都不是泛泛之辈我觉得有时研究历史也不适合过度怀疑
作者: mickey0223w (我最爱小个儿)   2015-11-02 20:53:00
好好的一篇文章某人c又要来乱 骚扰人三年不够?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5-11-02 21:23:00
杨坚很容易?尉迟回那次几乎要翻盘了,是他手下太强,司马炎那才容易。
作者: snakei33405   2015-11-22 21:30:00
补个题外话,林妈利的研究在人类学界是臭名远播呦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11-23 13:08:00
在历史学界 特别在台湾史学界是权威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5-11-24 00:39:00
在某教派的眼中才是权威吧...过度诠释的论述
作者: ilha   2015-12-12 00:58:00
王的学说是有些问题的,我有跟蒙古学者谈过,不见得都认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