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从“箕谷不戒之失”谈起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4-07 05:18:52
※ 引述《fw190a (las)》之铭言:
: 关于栈道之于赵云的责任我有些问题,
: 一是他烧的栈道比例到底是多少?
把道路拉直起来﹐大致是这样﹕(从北到南)
地点 距离 备注
眉县县城 (渭河平原)
15km
褒斜道北口 (开始进入秦岭﹐此处名为“斜峪关”﹐即斜谷口)
30km ↑石头河
红岩河发源地 (此路秦岭最高点) 此处南北有两河
10km ↓红岩河
太白县县城 (赤崖)
50km
留坝县江口镇 (红岩河河口﹐此处“红岩河”汇入“褒河”)
60km
汉中市河东店镇 (出秦岭﹐此处名褒谷口)
15km
汉中市区
红色45km为斜谷(石头河河谷)﹐黄色120km为褒谷(褒河河谷)﹐
其中赤崖河段为60km。
蜀军利用河道运送物资﹐上行褒谷110km至太白县城为基地。
此处若经斜谷顺流而下30km出斜谷。
: 二是烧了这样长度的栈道真的是后来无法通行的原因吗?
: (更正:烧了这样长度的栈道真的是就会让其几年无法通行吗?)
: ~~~
: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
如果是从赤崖(太白县城)起算﹐则赤崖以北约40km﹐折合汉制(1里=415公尺)
约一百里。
但赵云不可能烧至赤崖﹐合理的推断是烧掉斜谷30km﹐制高点依旧保持在蜀汉手中﹐
魏军难以仰攻就够了。
赵云再怎么错﹐也不是笨蛋﹐不会连早就被蜀汉控制的制高点也放弃掉的。
(毕竟说的是赵云仅仅考虑褒斜道作战而没有考虑其他方向﹐
而不是说赵云连褒斜道都考虑不好。XD)
因此赤崖以北褒谷的10km肯定是能保存的。30km算﹐约70汉里。
: 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水经·注沔水上》
:   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
这是红岩河大水。戍赤崖屯田即太白县城﹐戍赤崖口应即红岩河口﹐即江口镇。
: 但得绿崖与伯苗相闻而已。
缘崖(为什么你们都引错别字的版本呢...XD)
: ~~~
: 以这段引述来说,这段栈道之所以修不了,是因为他一端立柱于水,
: 或许环境不同于建造时,水流极猛,因此无法重修。
严格来说﹐无法重修还因为以下原因﹕
一、斜谷本就应从北往南顺山势修才容易﹐从南往北修要建材越过秦岭主脉﹐难度大。
二、烧掉栈道之后﹐制高点往南由蜀汉控制﹐但蜀汉控制不到山脉另一边。
所以在蜀汉、曹魏对峙的当时﹐修通这段道路确实要比和平时期难上百倍。
这是客观原因﹐不能说是赵云害得栈道“难以”重修﹐但赵云害得栈道“需要”重修
却也是事实﹐在这个需要的前提下﹐这种难以就更加体现出来了。
: 再来大水又冲垮更多部位,使得整条栈道失去修复价值。
: 因为修栈道虽然很慢,但如果只是修一段,需要的时间应该成比例减少,
: 比如另一条全新的栈道就可以在十还是二十年内修好?
: 如果说赵云烧毁的部位的比例是本来就可以用有限时间与资源修好的,
: 那么他烧毁栈道的决定似乎就不是太糟糕,
: 或者该说他不懂土木工程烧掉了一座修不好的栈道,所以算不戒之失?
: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是为了抵抗追兵,
: 烧毁多少长度的栈道是比较合理可行的?
: 照理说单纯拒止的话不用很远吧,
因为曹魏从北边修复斜谷会比较容易﹐所以如果要烧﹐确实烧长一点更好。
不过如果说到阻止﹐而不是直接放弃的话﹐赵云的最好做法是破坏一小段就好﹐
然后如果曹魏修复﹐则赵云还能保有出兵袭击、骚扰修路军士的主动权。
当然﹐从事后来看﹐曹魏不想修复﹐而是蜀汉想要修复﹐
但这点就不能拿来说明什么了﹐因为毕竟谁都无法未卜先知。
当第一次北伐结束的时候﹐谁也不能未卜先知曹魏随后几年就是不修复。
(曹魏有一段时间﹐是重东轻西﹐要套用东汉最后才平巴蜀的战略过程。)
但看起来赵云是直接用烧的方式来“放弃”整个斜谷﹐退守制高点及褒谷。
: 会烧到一百余里吗,难道是意外火势控制不住,所以不戒之失?
: 或者说那段一百余里的文字只是介绍说这段一边靠山一边在水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